公元23年10月6日,绿林军攻破长安城,已经68岁高龄的王莽被商人杜吴所杀,一代枭雄就此陨落。尽管王莽建立的新朝只有14年,但他在位时的一系列操作至今充满争议。有人说他是改革先锋,有人说他倒行逆施,甚至还有人说他是穿越者,那么王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本文将从王莽的身世背景、发迹过程、执政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王莽走完了外戚干政、专权、篡位的一整套流程。
1.背景
王莽出生于公元前45年,幼年时期丧父,如果王莽出生于普通家庭,那么他的童年可能会非常悲惨。但王莽的伯父王凤是汉朝大司马,姑姑则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因此可以说王莽拥有强大的外戚背景,这也为其日后发迹奠定了基础。
本人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到过,威胁封建王朝皇权稳定的重大因素之一就包括外戚干政。汉武帝在决定选择刘弗陵为接班人时,为避免再度出现“子弱母壮,外戚专权”的类似事件,直接下令将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赐死。可谁能想到最终西汉还是亡于外戚?
汉成帝刘骜在位不满26年,期间王政君家族已经出现了至少6个侯爵,王莽的4位叔伯以及王莽本人更是先后出任大司马一职,基本形成了篡夺汉朝皇位的庞大势力。公元前8年,汉成帝立“定陶恭王”之子刘欣为皇太子,没想到在次年突然毫无征兆驾崩,18岁的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尽管汉哀帝在位期间对王政君家族进行了打压,但因其在25岁时就驾崩,导致朝政大权再度被王氏所控制,最终王政君家族在王莽时期完成了对汉朝皇位的篡夺。
2.发迹过程
王莽幼年丧父,但在叔伯和姑姑关照之下并不会为生计而发愁,反而每天读书交友,积极融入士族文化圈子。公元前22年王凤病入膏肓,23岁的王莽在旁边帮忙照顾,于是王凤在临终前让王政君好好关照王莽,王政君将王莽的父亲王曼就追封为“新都哀侯”,王莽也从此走上了仕途,担任“黄门郎”(相当于皇帝秘书)。公元前16年王莽袭封“新都侯”,这时的王莽还算比较低调,而且经常把自己的俸禄拿来接济穷人,并因此获得了比较好的名声。
但是当汉哀帝于公元前1年驾崩,王莽再次担任大司马后便正式开启了篡夺皇位的道路。他先是在公元前1年扶持只有8岁的汉平帝刘衎上台。公元1年,王莽加封“安汉公”。公元3年,将长女王嬿嫁给刘衎当皇后。公元4年加号“宰衡”,比诸侯王公的位子还要高。并且在此时又利用国家资源建造1万套住宅给那些儒生居住,目的就是为了拉拢当时的核心精英(个人认为这是在为其将来的篡位笼络人心,制造舆论和团队基础)。公元6年,汉平帝不明原因驾崩,王莽扶持年仅2岁的刘婴继位,王莽代天子处理朝政。2年多以后,王莽彻底撕下伪装直接登基称帝,国号“新”,改元“始建国”。
王莽的伎俩当然瞒不过众人,因此当王莽在公元6年扶持2岁小皇帝登基后,“安众侯”刘崇率领百人进攻宛城。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与“严乡侯”以“为国讨贼,以安社稷”为口号起兵反对王莽专权,可惜在不久之后被王莽派遣的军队打败。
3.执政效果
(1):土地问题
西汉末年皇权旁落朝政废弛,土地兼并问题日益加剧,王莽上台后也意识到了这点。登基后不久就发布“王田制”,规定土地属于国家,而且不得买卖。如果1家有男丁8口,则可以得到田地1井(900亩)。如果家里没有8口男丁,拥有土地超过1井的部分要分给九族邻里乡党。
▲王莽本身就是大地主,怎么可能完成土地改革?
这么一看王莽好像是搞“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可是问题来了,之所以会造成土地兼并,不就是那些士族阶级贪婪成性造成的吗?而王莽作为当时最大的封建地主代表,难道会无偿把自己家族拥有的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或流民?因此土地问题明显是不可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的。而秦国之所以能够崛起,就是因为土地私有制和“20级军功制度”极大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如今土地私有制已经实施了几百年,王莽突然下令将土地收归国有自然是行不通的,3年之后“王田制”被废除。况且当时也不存在共产主义思想,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项改革注定不会成功。
(2):货币改革
从公元7年到公元14年间,王莽先后进行4次货币改革,主要是为了废除汉朝五铢钱而推行新的货币流通体系。尤其是王莽在公元10年发布了“五物”(金、银、龟、贝、铜)和“六名”(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铜货)作为法定货币,而且将“五物”和“六名”分成了28个等级进行兑换和流通。
▲王莽的货币改革直接引发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货币种类是越单一越容易大范围流通,而且为保持市场稳定币值不能随意变动。秦始皇之所以统一六国货币,也是为了便于流通发展经济。可王莽却背道而驰搞出了如此复杂的货币体系,根本不具备大规模流通的基础。况且王莽货币改革后期所铸新钱越来越小,面值却越来越高,民众需要拿更多的五铢钱进行兑换。多重因素叠加引发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崩盘贸易停滞,百姓买不到东西,商人卖不出货物。而且王莽也禁止民间私藏黄金,这也意味着百姓要拿黄金去换不等价的新币。(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3):外交政策
王莽一心想要恢复周朝的各种制度,在体制上也想要效仿分封制。他试图将新朝看成是天子,而各路王爷是诸侯王,四夷则要降级为侯。当各路已经臣服于汉朝的国家如匈奴、高句丽来新朝要求重新册封的时候,王莽直接将其国家首领降级不说,还称匈奴“大单于”称为“降奴服于”,顺便将“高句丽”改为“下句丽”。这下好了, 汉朝好不容易与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就此破裂,而匈奴则趁机挖汉朝在西域的墙角。
公元13年,焉耆杀死西域都护但钦投靠匈奴,西域诸国陷入混战局面,王莽派遣新任西域都护李崇带兵平叛,结果焉耆诈降之后伏击了新朝军队。
公元12年,牂牁大尹周钦诱杀句町王邯,邯的弟弟承带兵将周钦杀死,引发了句町与新朝的战争。
除此之外王莽为控制青海湖一带,花费重金诱导当地部落迁移,随后大量移民至青海湖并建立西海郡,从而凑齐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4郡,意为“四海统一”。此后当地部落发觉上当受骗,于公元7年发动战争夺回青海湖,不过因当地部落因实力太弱而被王莽击败,直到新莽政权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之后才夺回青海湖。
▲西汉好不容易打通的丝绸之路,被王莽短期内给败光了,新朝边境战争此起彼伏。
通过对王莽身世、发迹过程的介绍,可以看出王莽走完了外戚干政到最后篡位的一整套流程,也为后世诸多篡位之人树立了1个“榜样”。而对于王莽的施政效果,只能说他是个彻彻底底的空想主义者。或许他真的想解决西汉末年的土地兼并问题,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搞“王田制”无疑是在倒行逆施。试图废除五铢钱而推行复杂的货币体系,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外交层面王莽虽以天子自居,却天真的认为外族也能接受他推行的分封制,反而造成汉朝边境战争此起彼伏,进一步加剧了新朝社会矛盾。王莽在辅政期间的一系列政策还算中规中矩,可在登基称帝后立刻变得激进起来,各种折腾让老百姓根本没有过上哪怕1天好日子。公元17年,荆州爆发大规模饥荒,绿林起义爆发。公元18年,青州、徐州也出现饥荒,赤眉起义爆发。这2股农民起义军成为了推翻新莽政权的主要力量。
还有人说王莽是“共同富裕”的尝试者,对此我是坚决反对的。上面也提到王莽明显是大地主的身份,他始终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让他去“打土豪,分田地”是不可能实现的。再者王莽既然宣称自己的位子是禅让而来,那么他也应该通过禅让制选择接班人,这样才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但其在登基之后就立四子王临为太子,再加上其大肆推行周朝各种制度,很明显他的目的是要将“家天下”和“公天下”结合起来,好让他老王家统治千秋万代。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