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9月末,老巴看了两遍《长津湖》,写了几篇关于抗美援朝的帖子。前些天,有位我很尊敬的长辈,给我转了这么一篇文章《从五种角度看朝鲜战争输赢》(以下简称五角)。老巴一看,大致就是“反思朝鲜战争”的调调,而且里面的内容,说实话,一点不新鲜,多是过去二三十年听得耳朵起茧的观点。
但是,老巴仔细看了遍这篇帖子,觉得这篇帖子还是有三大优点。
第一,《五角》这篇帖子条理性比较强,一二三四,有论点,有论据,有推理过程。有了论点和论据,那么就可以针对性地讨论。这比常见的满嘴跑火车,不断转进跳跃的要好多了。
第二,这篇帖子语气比较平和,确实列举了一些事实,是在尝试着讲道理,也较少阴阳怪气兜圈子。比很多乱扣帽子的喷子强多了。有这种态度,大家至少可以针锋相对地商榷。
第三,这篇帖子对于网络上“反思朝鲜战争”的思路,应该说涵盖得还是比较广的。
因为这几点原因,老巴决定认认真真回复下《五角》这篇帖子。回答了这篇帖子,也算对“反思朝鲜战争”的这一类观点做个总的回答了。
在逐条回答之前,先举两个大前提:
前提一:朝鲜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6月到9月,朝鲜单挑韩国和部分美军,一直推进到釜山。第二阶段是9月到10月,美军率领联合国军大举压上,接近鸭绿江。第三阶段是10月以后,志愿军入朝,中朝联军对联合国军。
在这三个阶段中,中国的决策实际上只是第三阶段是否参战。因此,我们评价朝鲜战争的得失,是以第三阶段中国参战还是不参战作为基准。至于说第一阶段金日成该不该打韩国,这事儿本来就不是中国决定的,去讨论他对中国的利弊也就没啥意义了。
前提二:尽管也存在意识形态的站队,但几个主要参战方,苏联、美国、中国、朝鲜、韩国,整体都是为了己方利益。这里面,个人认为斯大林在战前的谋划是最厉害的,朝鲜战争一打响,不管谁胜谁败,他都有战略利益可图。不过,这个与本篇主题关联不大,所以也就不赘述了。
这个前提的意义在于,既然大家都会为了自己利益而选择,所以当你实力不够强,话语权不够大的时候,你是没法左右别人选择的,你只能决定自己选择。你只能决定,自己在当前已经发生的外界环境下,走哪条路,如何运用力量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下面逐条回应《五角》这篇文章的五个角度。
第一条,所谓法理。也就是拿着“联合国军”和“志愿军”的名号来做文章。
拿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来指责志愿军入朝“非正义”,这是“反思”常见的套路。
然而,冠冕堂皇的联合国,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呢?
1950年的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没有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被台湾国民党政府所把持的。
一个我压根就没加入的国际组织,与我何干?
这个由美国把持的联合国,干了些啥事儿呢?
1948年2月,美国操纵联合国,直接确定了在朝鲜南部地区进行单独选举。苏联虽然反对,但共产主义阵营票数不够,2月26日表决通过。随后,“大韩民国”成立,朝鲜半岛正式分裂。
1950年7月,联合国通过84号决议,向朝鲜半岛派遣“联合国军”。台湾国民党政府投了赞成票。
也就是说,彼时的联合国,不但是造成朝鲜半岛动荡分裂的罪魁祸首,还把国民党政府视为正统。而对当时的新中国而言,台湾国民党是需要消灭的敌人。
这样一个敌对集团把持的组织,谈什么法理?按法理,是不是新中国就不该推翻国民党“正统”政府?
站在新中国的立场上,朝鲜金日成对韩国李承晚的攻击,本来就是消灭反动政府,实现朝鲜统一的正义举动。新中国纵然不鼎力相助,至少也是乐见其成。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本身的是非,老巴有空另发帖说明。金日成未必多光明,但李承晚绝对是个垃圾)
所以,当这个本身就排斥新中国的联合国,向新中国的友好邻居朝鲜攻击,几乎灭亡整个朝鲜,甚至把战火烧到鸭绿江的时候,中国挺身而出,又有何不妥呢?
至于说参战部队不是以国家名义,而是以志愿军名义,这是事实。由志愿军出面,对政府来说是可以留有更多的余地。这是外交政治上常见的手段,和“非法”是完全扯不上关系的。
西班牙内战中,支持合法政府的多是各国志愿军,支持佛朗哥叛军的反倒是德国、意大利的正规军。在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前期的苏联援华航空队,还是美国的陈纳德飞虎队,都是以“志愿军”的名义投身战场,帮助中国对抗日寇的。显然,把志愿军和“非法”划等号,非常荒谬。
板门店也并非没有志愿军的席位,彭总是需要签字的。
第二条,“国际政治”,拿“两大阵营”做文章。
《五角》第二点说了几百字,前半截其实就一句话:朝鲜战争是苏美两大阵营的斗争,苏联和美国分别是首领。
这话没错。
但是,《五角》后半部分却开始偷梁换柱,企图顺势论证参加朝鲜战争是错误的,论证中国不是为了自己利益而战,而是为了苏联的利益而战。
那可就说不通了。
朝鲜战争是美苏争霸的前哨战,这是正确的。志愿军英勇奋战,符合苏联的利益,这也是正确的。但中国参战是自己的选择和决策,绝非是听从斯大林的命令(相反,斯大林已经在安排让金日成到东北组建流亡政府,甚至打算趁机在东北驻军)。
中国卷入战争既符合苏联的利益(牵制主要对手美国),也是中国自己基于利害的抉择。对于广大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而言,他们是为了祖国而战,不是为了苏联而战。
类比一下,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同样是世界反法西斯和法西斯两大阵营决战的一部分。反法西斯阵营,如果硬要说有盟主,盟主该是美国。苏联和中国都为了反法西斯付出惨重的伤亡。那么能否因此说他们的奋战是错误的?
整个第二点,列了一个正确的事实,然后推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和主题其实关系不大。
至于“联合国军并无进攻中国计划”,当年赫鲁晓夫也并无安排古巴导弹攻击美国的计划。
第三条:国家利益,认为中国亏了。
说实话,前面两条,什么名义,什么阵营,都是扯淡……这一条才是实打实的。
一场战争该不该打,本来就是看国家利益。符合国家利益就打,不符合就不打,这才是正确选择(道义从长远来看也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而一旦涉及到核心问题,那么偷换概念和编造史料就来了。这篇内容比较长,逐段讨论。
朝鲜战争和解放台湾当然是有关系的,但这里《五角》混淆了“朝鲜战争爆发”和“中国参战”两件事。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军第七舰队就进入台湾海峡。而中国参战要到10月。所以,并非是中国参战引发美国干涉台湾,而是美军先迫不及待干涉台湾,中国几个月后才参战。可以分析“朝鲜战争爆发是否影响中国统一”,但这和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胜败得失无关。
这条客观上没啥大问题。三八线本身就是美苏在朝鲜瓜分势力范围的产物。苏联在1948年12月就全部撤离了半岛,美军半年后撤离,留下了军事顾问团。
战后美军长期驻扎,这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就决定的,而不是我军参战引起的。
要比较我军参战的得失,得从1950年10月算起。那时候美军已经在半岛大举北上了。如果我军不参战,让美国独霸整个半岛,那么不光半岛会有美军,东北还会有苏军长期驻扎。哪个好,哪个坏?一目了然。
错误。印度开始侵占藏南领土,不是在我军入朝以后,而是在以前。1950年初印度就开始入侵藏南了,那时候甚至朝鲜战争都还没有爆发。当然,印度对藏南的入侵,确实在抗美援朝的这段时间内比较猖獗。但是,即使没有抗美援朝,印度同样会搞这种小动作。毕竟从地形上,咱们驰援藏南要翻越整个青藏高原,后勤压力太大。青藏公路要到1954年才修好,这以前调兵调物资都很困难,咱们对印度的小动作确实没啥办法。实际上即使公路修好之后,咱们62年自卫反击战依然是点到为止,自卫反击之后印度还在不断挑衅。印度对藏南的入侵,制约咱们的主要因素是地理和后勤,而不是朝鲜战争。
这一段,讲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加强对中国的封锁,形成反华包围网。阐述的大部分是事实,但又把因果搞混了。
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因为对国民党的统治失望透顶,确实有考虑过拉拢新中国。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留在南京不走,也是打算在这方面尝试下。但是,美国希望维系友谊的,是一个继续听美国话,继续承认不平等条约的中国。司徒雷登随后也被美国政府召回。从那时候开始,中美之间已经是对立关系了。
入朝参战,使得中美的敌对加剧。但这不是中国的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先表现出对华强烈敌意,不但突破三八线,且迫近鸭绿江,中国已别无选择。关于这个,下面详述。
核心来了。核心来了。
二战后,中国确实成为了联合国四个创始国之一。然而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大国呢?
雅尔塔会议上压根没有通知中国,罗斯福和斯大林就轻轻松松把外蒙古给卖了,蒋介石后来也只好忍气吞声签下了《中苏友好条约》,不但允许外蒙古公投独立,还允许苏军控制长春铁路(即中东路),允许旅顺大连驻军。
这样的“世界强国”,够丢人的……为啥?因为你在豫湘桂打得太丢脸了,盟国都觉得你扶不起啊。捎带着,让洋人把中国人也看扁了。
相反,志愿军在朝鲜跟美帝血战之后,虽然和西方阵营的敌意加强,然而苏联不但把长春铁路交回来了,撤出旅顺大连了,还送来了100多个项目,帮助新中国搭建了重工业的基础。
这样奴颜婢膝的“世界强国”和意气风发的“第三世界”,哪一个好?我看还是后者好点。
再说,看《五角》这口气,说的好像朝鲜战争之前的中国就不是“第三世界”一样……
更别说,当时铁幕已经拉下,美苏争霸已经展开。在朝鲜战争爆发,美军逼近鸭绿江的情况下,如果不能自己主动出击,把美军打回三八线,那么结果就是美苏隔着鸭绿江对峙,鸭绿江成为柏林墙,东北不再是建国初期的重工业基地,而将成为苏军的军事基地。这种情况,斯大林倒是乐见其成,咱们能接受么?
数十万年轻人在朝鲜半岛浴血奋战,换来的是旅顺、大连、长春铁路的收回,换来的是156个项目改变国家工业贫弱的旧貌打下世界工业强国的基础,换来的是东北大地20年稳定建设,换来的是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列强不敢轻辱。
而《五角》的作者看来,大约这些东西本来就是该有的,是大人赐的,是地里生的,即使我们不打也会从天而降的,所以年轻人的牺牲是“什么也没得到”“白送的”。
我忍不住编一个笑话:
——爷爷,你当年就不该吃饭,那时候房子多便宜, 你把几十年的饭钱都节省下来买成房子,咱家现在不就发大财了吗?
第四点:从“历史角度”
既然打出了“历史角度”的旗号,那就应该明白,历史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各国之间的贫富、强弱、先进与落后,以及国与国的利害关系,都是会发生变化和逆转的。
刻舟求剑要不得。
先看第一句,朝穷韩富。
当前朝鲜确实比韩国穷得多。主要原因,是冷战结束,苏联垮台,朝鲜陷入美国的包围封锁。实际上苏联没垮的时候,直到80年代初,朝鲜的民众生活水平是比韩国高的。
再则,如果以贫富论正义的话,日本直到今天都比中国富裕得多,在1937年时候更是全方位碾压当时的中华民国。甚至1937年时候,被日本侵占了几十年的台湾,经济都比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大陆发达。
所以呢?我们抗日战争该不该打?所以最理智的是汪兆铭了?
更别说,今日的韩国比起朝鲜战争时的韩国,已经经历了两次脱胎换骨。经济上是太君朴正熙当政期间用血汗工厂促成的四小龙腾飞,政治上是冷战结束后推翻军人独裁建立民主政治。
朝鲜战争时期的韩国统治者李承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渣败类。他一味舔美国屁股,暗杀了主张统一的国父金九(也是大韩民国真正的缔造者),率先在南部建国,对内疯狂镇压屠杀民众。李承晚当政期间,南朝鲜人民反抗不断,血腥屠杀不断。最后连美国都看不下去了,将这个天怒人怨的棋子抛弃。
金日成统治的北朝鲜,当然也有政治斗争,有派系清理。但相比李承晚,还是要光明许多的。
站在道义角度,志愿军反对这样一个败类,又有什么问题?难道因为几十年后这厮当初统治的地区发达了,就反过来说当初不该揍丫的?
再看第二句,中韩建交,中美联合搞垮苏联。“何必当初”?
咋了,国际政治合纵连横,朝秦暮楚难道不是常态么,还非得从一而终,白头到老?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是奥地利、英国、俄国对付普鲁士、法国。10年后的七年战争,就变成了奥地利、法国、俄国对付英国、德国。何必当初?
英国在1905年联合日本对付俄国,1941年联合俄国对付日本,何必当初?
美国在1780年联合法国对付英国,1798年美国和法国开战,何必当初?
美国1939年还在拼命给日本卖钢铁、石油、橡胶,1941年就被日本炸了,何必当初?
新中国是爱好和平的,不搞霸权主义。你要搞霸权主义,要欺负我,那我就跟你干。美帝也好,苏修也好,总不能白白受你欺负。
中苏破裂,联美搞苏,这个“何必当初”,不该问志愿军,应该问搞大国沙文主义的苏修才对。苏修过于追求霸权,已经垮台了。大家都应该吸取教训。我看中国是不会犯同样错误的。谁会犯?说不准啊。
第五,战果
战果和“利益”其实是一体的。看看《五角》几个方面的阐述吧。首先当然理所当然是伤亡。
这一段有三个大问题。
首先,评价一场战争的胜败得失,伤亡数从来都只是一个次要的因素。
美国南北战争,北方的伤亡数远高于南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伤亡数远高于同盟国。
抗日战争,中国的伤亡数远高于日本。
苏德战争,苏军的伤亡数远高于德国。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伤亡数远高于轴心国。
然而谁赢了?
其次,“韩国人不算人”。
朝鲜战争双方开战,一方主力是中朝两军,另一方主力是美军和韩军。既然统计伤亡,当然应该一起统计。
中朝方面自己统计的总伤亡是90多万,歼敌是109万。
联合国军方面,根据美联社自己的统计,损失是140多万,其中包括40万“失踪”。这失踪大概率就是韩军的逃亡,中朝方面是不计入战果的。如此一来,双方数字基本对得上。
所以,即使以伤亡来看,朝鲜战场双方大致是差不多的。
纯美军的伤亡当然比较小,毕竟人家是世界第一强国,装备精良,后勤保障充分。这种差距让我们流了更多的鲜血,值得我们痛定思痛,后续为我们的战士加强火力,下次万一有战争,能争取更好的交换比。
再次,《五角》说中国军队歼灭美军最大规模,从未超过连以上。
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这句瞎话啥时候变成“公认”了?
正在热映的《长津湖》,这次战役,我军就歼灭了美军北极熊团,团长被俘虏后伤重而死。这也是唯一歼灭美军团级战斗队的战例。北极熊不是一个整编团,而是由31团的主力加上一些其他部队组成的团级战斗队,是不折不扣的团规模部队。
老巴印象中,提“小米加步枪对付飞机加大炮”,主要是在说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好像没听这么说过。毕竟朝鲜战场上我们经常连小米都吃不上,吃的是炒面。
如果真有这种说法,那确实是不客观的。
“小米加步枪”是不对的,但我军和美军确实存在巨大装备差距。
第一,朝鲜战争初期,苏联装备还没到位,这时候我军是在用解放战争的万国牌和美军过招。
第二,苏联装备到位后,双方在轻武器方面基本同一档次,但在重炮、飞机、坦克等重型装备方面,我军依然是巨大的劣势。上甘岭战役,我军炮火达到每秒钟1发,已经让美军惊呼,而美军炮火则是每秒钟6发。
第三,美军依靠海空优势,在后勤补给、火力支援方面完全碾压我军。
所以,“小米加步枪”不客观,但“志愿军对抗硬件占绝对优势的美军”很客观。
这一段,他说别人双标,其实他自己在双标。
志愿军参战时,美军已经到了鸭绿江。而最终双方在三八线停火,这是客观事实。所以,志愿军对美军,就是始于鸭绿江,止于三八线,这哪里双标,哪里阿Q了呢?
朝鲜战争,按照两大阵营来看,确实是三八线起,三八线终,平局。
但是,这个平局是三个阶段的累加。
第一阶段:北朝鲜单挑南朝鲜+美军小部队,始于三八线,终于釜山。1:0,总比分1:0
第二阶段:北朝鲜单挑南朝鲜+美军主力+其他国家,始于釜山,终于鸭绿江。0:2,总比分1:2
第三阶段,北朝鲜+中国 对 南朝鲜+美军+其他国家,始于鸭绿江,终于三八线。1:0,总比分2:2。
三个阶段总比分是2:2,所以东西方阵营打成平局。但中国参战的这阶段则是1:0。所以,中国方面参加的阶段,就是取得了优势。
从宏观方面说,中美两军打成平手,最后在三八线对峙,双方都没法取得更大战果;从微观方面说,志愿军战士把优势敌军推到三八线,取得了胜利。毫无问题。
当然,如果把第一阶段美军小部队不算,那么美军主力参战后,一共打了两个阶段,总比分是1:2,说美国主力从釜山推进到三八线,也是不错的。只不过美军这1:2的成绩包括两个阶段,即对北朝鲜的0:2和对中国(中朝联军)的1:0。单论美国对中国,确实是被推后了半个半岛。
或者再说简单点:
对社会主义阵营而言,最好结果是灭掉韩国,中等结果是守住三八线,最坏结果是朝鲜灭亡。
对资本主义阵营而言,最好结果是灭掉朝鲜,中等结果是守住三八线,最坏结果是韩国灭亡。
双方都在争取最好结果,最后都实现了中等结果,勉强算是避免了最坏结果。
但是,在中国参战前,资本主义阵营已经认为最好结果唾手可得,而社会主义阵营简直不敢奢望能取得中等结果了。
最终,依靠中国的参战,把资本主义阵营从最好结果变成中等结果,让社会主义阵营摆脱最坏结果的。
所以我们算不算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呢?
《五角》文为了强行否,居然给出一个中国“终于鸭绿江”的结论,意思是中国虽然把美军从鸭绿江推到了三八线,但是因为中国之后撤离了半岛,没有在朝鲜驻军,所以终点还是鸭绿江,而不是停战的三八线。然而中国撤离朝鲜半岛,并不是被美军打走的,而是因为中国不称霸,不欺负人,加上有自信不怕美军再北犯,因此撤走部队。
张三打的我邻居李四家,抢占了李四的房子,我去帮李四,把张三打出门去就行了呗。还非得从此我就住李四家了?那我和张三还有啥区别?
别说友好国家朝鲜咱们不驻军,后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到河内,咱们也是打完就走。
《五角》拿这个作为中国吃亏的证据,尤其还企图作为中国战场吃亏的证据,只能叫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这一段没啥大问题。朝鲜战争确实是苏联、日本和国民党政权得利。斯大林发动朝鲜战争这一步很高明,可以说之后无论战争打成什么样子苏联都能从中得利。
最后这一段,若是作者的真心话,只能说燕雀安知鸿鹄。
毛若真有心学习金家和蒋家,最好选择是如蒋公用尼古拉斯一样,解放战争时期放在林彪手下摧枯拉朽,抗美援朝时再放到后方建设,岂不正好?
岸英烈士之死,于毛主席当然值得悲伤。但当美军把烽火烧到鸭绿江边,高层多对参战心怀疑虑之际,毛主席毅然把爱子送去朝鲜,去与世界第一流的美军交战,一定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他当然心疼自己的儿子,但他更清楚,如果不打这一仗,让鸭绿江变成柏林墙,新中国将永无宁日。
因此,他送自己的爱子去战场,表达中华民族捍卫国家民族权益的决心,献祭这一场立国之战。
统一台湾的机会,在美军舰队插入台湾海峡时,已经失去了。
岸英烈士的牺牲,连同10多万其他志愿军烈士的牺牲一样,为我国换来的数十年的和平安宁。
他们义无反顾,他们永垂不朽。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敌人,错误的战争,这句懊恼的话,还是让美国人去说吧。
真实的长津湖:明明西线打得更好,为何我们爱说东线的故事
71年前,第一批志愿军过鸭绿江,唱的不是“雄赳赳气昂昂”
电影《长津湖》观感: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明白了抗美援朝(剧透)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