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数百年默默无闻 为何发力就搅乱战国格局?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燕国数百年默默无闻 为何发力就搅乱战国格局?

荆轲剧照

提起战国时期的燕国,一般人首先会想到燕国壮士荆轲刺秦王。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燕国似乎在战国时期的存在感一直不高。那么偏居东北的燕国有着怎样的历史?随笔者一同了解一下吧!

一、召公与燕国

燕国的开国先祖是召公,召公出身于周族的旁族,《史记》记载:“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但史书对于召公的身份记载并不明确,主流说法说召公是周武王的同族,也有人说召公是周文王的庶子,周公的哥哥,西汉王充作的《论衡》就持有这种观点。

召公在周初的地位很高,周武王去世之后,由于周成王年少,由周公摄政,于是管叔、蔡叔等人散步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于是勾结商王朝残余势力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召公曾亲自率军出征,最终取得了胜利。自此之后,周公和召公共同辅政,孔子曾称西周初期的盛况是“周召之业”。

(召公 雕像)

有疑古的学者说燕国祖先本是北戎,他们攀附召公为先世。他们认为召公的封地当是在关中地区,因为周初有分陕而治的说法,即“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 学者认为召公之所以名为召公,是因为召公的封地是在今陕南一带,《诗经》风的部分是采集周王朝各地民歌的,有“周风”和“召风”,所以这种说法情理上也可以说通。

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燕国是召公的封国得到了确认。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房山县琉璃河出土了太保罍和太保方盉,上面的铭文记述了周天子分封召公到燕地的诏书。再根据一些金文材料,基本可以确定召公被分封于燕地,但是没有去就国,而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父辛去燕国就国。燕国所封之地在今北京一带,对于周王室而言,这里是重要的战略位置,防御着东北部的少数民族,所以将召公这样重要的人物分封到这里,成为周王朝北土的屏障。

二、燕国早期历史

燕国所分封的地区远离中原腹地,故燕国与中原各国的交往都比较少,在保存下来的史料中,对于燕国记载都比较少,立国到战国时期几百年历史只有寥寥数笔。但在《春秋》一书关于齐国的记载中,却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燕国经常受到山戎的侵扰,齐桓公时,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欲联合鲁国共同救燕,史称“遇于鲁济”。最终齐桓公助燕国“攘夷”。

齐桓公剧照

进入战国后,燕国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起来。战国初期燕国和齐国一直有争端。争端的起因是这样的,燕献公三年(前490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齐燕姬生子,不成而死”。这里的齐燕姬是燕国嫁给齐景公的女子,其所生子是齐景公而嫡子,即继承君位之人。燕国势弱,需要依靠齐国。此事发生虽然与燕国无直接关系,但亲燕的公子意外身亡,反燕的齐国君主即位,自此齐、燕陷入长期战争中。

三、禅让闹剧与亡国危机

在齐、燕的交战中,燕国一直败多胜少,只能求救于赵、魏、韩三晋,并参加列国的合纵对抗强大的齐国,但战国中期,燕国却发生一场禅让的闹剧,燕王哙于前320年即位,即位之初,燕王哙也有一番雄心壮志,但他有点愚蠢,被一帮别有用心的臣子欺骗。

(风云战国 燕王哙)

燕王哙信任大臣子之,而子之却和纵横家苏代和鹿毛寿勾结。开始苏代在会见燕王哙时,大谈外国见闻,说齐国无法称霸的原因是因为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之后,燕王哙十分信任子之,封其为国相。接下来让鹿毛寿连续向燕王进谏,抓住燕王仰慕古圣贤尧、舜、禹的心理,骗他说禅让给贤人一方面可以救燕国,另一方面可以给燕王博得美名。接着大力营造应当接受的禅让的贤人非子之莫属的形象。最终,燕王下诏不传位于太子,而让位于子之。韩非评论此事道“子之托于仙以夺其君者”。

但禅让于子之给燕国带来的不是昌盛而是内乱。太子平认为本属于自己的王位飞走了,便和将军市起兵反对。其军队持续好多天都攻不下王宫,双方陷入拉锯中,持续好几个月,动乱以太子平的失败收尾,太平被子之杀死。齐国趁燕国陷入了内乱,便决定趁机讨伐燕国,当时就连孟子,都认为燕国无道,劝说齐王应当兴正义之师,讨伐燕国为绝好时机,“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此次出兵讨燕,齐国可以说是大获全胜,齐王趁机在燕国“毁其宗庙,迁其重器”。齐宣王灭燕之后,激起了燕国人民反抗的情绪,奋起抵抗齐军。同时,其他五国担心齐灭燕打破了七国之间的平衡,便出兵干涉,齐宣王只能撤兵,燕国不至于亡国。

四、燕国复国

在列国干涉和燕人的抗争之下,燕国得以复国,根据《竹书记年》记载,燕人立公子职为王,即鼎鼎有名的燕昭王。燕昭王是赵武灵王的护送下回国即位的,燕昭王回国之后,十分看重与赵国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好于秦国,搞好外部国际关系,让齐国不敢对其轻易下手。与此同时,燕昭王深知燕国的处境,作为亡国之余,只有积蓄力量,才能报仇雪耻。

(风云战国 燕昭王)

燕昭王深知战国时代强盛的关键是人才,但是他不知道怎样招纳人才,于是求教于著名的郭槐先生。郭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个君王想要求一匹千里马,但不知道该怎么寻找千里马,谋士让他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买骨之事传开之后,源源不断地得到很多千里马。然后郭槐说:“今王欲致士,先从槐始。”他让燕昭王任用他,意思是贤才看到郭槐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必然会蜂拥而至。于是燕昭王重用郭槐,举行了盛大的任命仪式,并向各国宣扬。不久,各国贤能纷纷抵达燕国,有乐毅、苏秦、邹衍、剧辛等人。

(风云战国 苏秦)

苏秦早年周游列国,没有受到重用,而燕昭王对他十分好,这让他十分感动,于是全心全意为燕昭王服务。苏秦为燕昭王指出,燕国要想赢得了外部良好的生存环境,最关键的措施是“弱齐”。而弱齐的措施,是让其“西劳于宋,南疲于楚”。为执行这个计划,苏秦亲自入齐为间谍,怂恿齐缗王进攻宋国,于是齐贸然灭宋。宋国位于中原战略要地,宋国被灭,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于是燕国趁机联合赵、韩、魏、秦五国伐齐,以乐毅为主帅。乐毅为不可一世的帅才,他率领五国联军节节胜利,使齐差点亡国,齐国自此一蹶不振。

五、燕国之亡

燕昭王治下的燕国,是燕国的全盛时期,史称“全燕”。如果继承者可以继承燕昭王遗志,一定可以使燕国成为战国强国,改变历史走向。但燕昭王的突然去世改变了这一切。

(风云战国 乐毅)

乐毅还在前线冲锋陷阵时,燕国却后院起火。当时五国联军灭齐只剩莒和即墨两座城市,齐将田单死守,一时难以攻下,但这时国内传来了燕昭王去世的消息。燕昭王去世之后,其子即位,史称燕惠王。燕惠王为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田单知道这个之后,便使用反间计,传言乐毅不克二城是因为怕战争胜利后手中的重兵被剥夺。燕惠王果然中计,派骑劫代替乐毅,骑劫并无才能,被田单火牛阵大败,燕军一溃千里,燕昭王三十多年的的经营付之东流水。

而燕惠王在位期间,对于朝局的掌控也不是很得力,即位七年之后,被国相成安君所杀,成安君立其子,是为武成王。武成王时期,南部的齐国对燕国已经构不成威胁。武成王志大才疏,开始挑衅西部的赵国,赵国以三座城池为代价,向齐国换来田单。赵军在田单率领下,大破燕军。而燕赵双方的战事,也从此展开。

长平之战后,燕王喜又趁机对赵国用兵,但被廉颇大败,赵军反而围困燕都,最后燕国只能请和。赵国因为背后有个不停捣乱的燕国,所以不断地对燕国用兵,燕赵之间连年征战,燕君一胜九败,大大削弱了燕国的实力,但也牵制了赵军抗秦。

(荆轲传奇 剧照)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之后,驻军于燕国边境易水畔。秦太子丹想出险招,派刺客荆轲秦王,刺杀失败直接引来秦国大军。燕王献出太子丹头颅都于事无补,燕军一路逃向辽东半岛。前222年,王贲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持续八百年的燕国灭亡。

文史君说:

燕国享国八百年,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一度也激荡起水花,但在更多的时间里默默无闻。这与燕国当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燕国处于当时农耕文明仍比较落后的东北地区,在整体经济基础上国贫。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燕国缺乏英明的君主,虽然英明的燕昭王一度使燕国强大起来,搅乱了战国的格局,但是无能的继承人使得燕国强盛昙花一现。但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仍值得我们怀念。

参考文献:

《史记-燕召公世家》 《战国策》

彭华:《燕国八百年》,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