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就是把箭扔壶里?古人的玩法可不是那么简单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投壶就是把箭扔壶里?古人的玩法可不是那么简单

如今很多游乐场所都有一款设施简单,玩法也简单地“投壶”竞戏游戏,一般花几元钱买几支竹矢,距壶一定距离开始投掷,以竹矢掷进壶中为胜。这就是至迟在周代就已经很流行的“投壶”礼仪。当然,我们现代很多投壶竞戏,在古人看来可能太low了,因为古代的投壶礼也罢,投壶竞戏也罢,其设备、技巧、玩法,较之现代实在是高明许多。那么,古人是怎样投壶的呢?

一、礼书记载的周代投壶礼

在《仪礼》《礼记》等礼书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周代投壶礼的行礼过程:

首先要准备好投壶礼所需的器具:一件瓶颈细长、瓶腹宽大的壶,内盛放豆子,放在距主、宾席大致相等,一般距投掷者二矢半的地方;用柘木或棘枝削制,但留下树皮和棘刺,长度分别是五扶(扶是周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四指宽为一扶,约合汉代四寸,五扶即合汉代二尺)、七扶(合汉代二尺八寸)、九扶(合汉代三尺六寸)的矢。五扶长的矢,用于室内投壶,壶距坐席五尺;七扶长的矢,用于堂上投壶,壶距坐席七尺;九扶长的矢,用于庭院内投壶,壶距坐席九尺。

投壶礼开始前,主人恭恭敬敬地端着矢,司射(主持投壶礼的官员,一般由主人的家臣首领充任)端着“中”(盛放计数筹码的器皿),来到众宾面前,请求众宾行投壶礼。主人恭敬地向众宾作揖,客套地说:“我有枉(箭杆不直)矢、哨(口部不端正)壶,请大家行礼娱乐。”说完后,众宾要作揖回礼,谦让推辞。

宾、主双方互相作揖行礼、邀请推辞后,相继来到投掷的位置。司射将壶、中、算(用来计算胜负的筹码,长一尺二寸)放好后,宣布投壶规则:必须将矢地端首投入壶内,才算有效;若矢尾先入壶,则无效。宾、主要依次投掷,抢先或连投者,即便投中,也将判为无效。投中多者为胜,有权罚负者饮酒等。

司射宣布规则后,回到西阶。乐工们开始演奏《狸首》之乐。演奏的第一遍乐曲,是投壶礼的序曲。第二遍乐曲演奏完毕后,鼓声响起,投掷正式开始。宾、主各投一矢。然后奏第三遍乐曲,鼓声再次响起,宾、主再次投掷。宾、主每投入一矢,司算就在他的“中”里放一根“算”,谓之“释算”。《狸首》演奏五遍,宾、主各投四矢,第一轮投掷就结束了。

司射计算投掷者的“中”里盛放的“算”的数量后,宣布胜负结果。然后命负责斟酒的侍从倒酒。负者接过酒杯,向胜者致礼,并饮酒示罚;胜者答礼。司射给胜者立一“马”(类似于后世的筹码),然后将矢分发给宾、主,开始第二、三轮投壶比赛,仪节与第一轮完全相同。

三轮投掷结束后,三轮皆胜者可立三“马”,这就是礼书上所说的“至三马而成胜”。若二胜一负,司射会宣布“一马从二马”,就是说负者获得的一“马”要归于胜者名下,凑成三“马”。然后,司射大声宣布道:“三马既备,请庆多马。”宾、主同声回答:“诺。”负者饮酒示罚,司射将宾、主面前的“马”撤走,投壶礼结束。

春秋时,投壶竞戏极为盛行。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场合中,投壶礼甚至成为各强国炫耀国力的一种手段。公元前530年,晋昭公继位。齐景公等诸国国君、使臣至晋国庆贺。晋国举行盛大宴会款待他们。宴饮过程中,为助兴便行投壶礼。晋昭公投掷时,晋国大臣中行穆子在旁边祷祝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晋昭公一投而中,晋国君臣洋洋得意。齐景公不甘示弱,投掷时也祷祝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说罢一掷,矢也投进壶中。晋昭公、齐景公借投壶礼,争当霸主的心态表露无遗。

二、汉代投壶礼的变革与复古

汉代,投壶礼依然盛行不衰,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雕刻着投壶图,生动地反映了投壶礼的整个过程:图中有一壶,内有两矢;壶左有一酒樽,上置一柄勺子;壶两边各有一个席地跽坐(双膝着地,上身挺直)的人,分别怀抱数矢,手执一矢作欲投状;图左端有二人,第一人头部明显大于其余人,第二人手执木棒,作势欲打第一人。研究者推测,第一人应是犯规之人,故其头部较其余人为大,第二人应该是“司射”,敲击犯规之人,以示惩罚。

不过,人们对数百年来一成不变的玩法或许感到厌倦,于是发明了新的玩法。投壶礼技巧的重大变化发生在汉武帝时。当时,一叫郭舍人的宫廷俳优(身怀某种技艺的艺人)革新了投壶的玩法:他将壶中的豆子倒出,然后将竹子削成矢状,用来投掷。当然,这两项小小的改革并无多大意义,能表现出郭舍人“绝技”的是他掌握了将矢投入壶中后矢从壶中反弹而出回到郭舍人手中的“绝技”,真是令旁观者叹为观止,自愧不如。

东汉初,一名叫蔡遵的儒者鉴于人们玩投壶礼与古礼相距甚远,有违圣人之意,于是遵照《仪礼》等礼书记载,比较严格地复原了周代的投壶礼。不过,由于这套礼仪刻板、繁缛,汉代人少有遵循者。不久,也就失传了。

三、后世投壶礼花样的繁多

总体而言,无论是周代还是汉代投壶礼,规矩刻板的成分居多,竞戏娱乐的成分较少。因而,汉代以后,人们通过不断变革投壶器具、花样,增加其趣味性、娱乐性。比如,人们在壶口两侧各添一小耳,壶口的直径统一成三寸,壶耳的直径为一寸;矢则沿用汉礼,改用竹制,有的矢上还雕有精美花纹;同次参加投壶竞戏的,也由以往的二人,增至三人或多人。

当然,和上述器具等变革相比,投壶竞戏的花样日益丰富,无疑是最大的变化。汉代后出现的玩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三教同流。三人按“品”字形就座,每人带四矢。三人各依所坐位置,分别向壶口、左右壶耳投掷。投入者获胜,不入者告负。若坐在左/右面的人将矢投入右/左边的壶耳,皆视为犯规。负者、犯规者皆罚酒一杯。

二是蛇入燕巢。将壶放倒在平地上。然后,投掷者在规定距离外,俯身,在离地面数寸的高度将矢掷出。投入壶中者为胜,若未投入,或投入左、右耳,均判负,依例罚酒。

三是备用兵机。两人在距壶八尺处,背朝壶而坐,然后将矢从头、肩向后投出。投入壶口、壶耳者均为胜,不入者为负,负者罚酒一杯。

投掷者只要练习一定时间,熟能生巧,基本都能将矢投入壶中。到明代时,人们或许觉得如此投壶不再具有“挑战性”,于是,难度更高的秋千壶、丈二壶被创造出来。

秋千壶形似古代的烛台,壶身用竹制成,下端三足鼎立,上端分叉成两端,上置一横条,横条上穿一大、二小三个铁圈,作为壶口和壶耳,并安装自动机械设备。当矢触及壶口或壶耳时,受到触动的自动机械会摇动壶,使它像秋千一样前后晃动或旋转,极大地增加了投入的难度。

丈二壶得名于它的高度。壶口四边置四个壶耳,当矢触及壶口或壶耳时,壶也会前后左右自动旋转,也增加了投入的难度。

文史君说

从周代到清代,投壶礼从繁缛刻板,主要供上层贵族玩乐的带有竞技性质的礼仪活动,逐渐演变成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男女老幼参与其中的竞戏方式,反映出古代中国人民努力探寻趣味生活的心愿和努力。投壶玩法、花样不断推陈出新,也反映出古代中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张旭敏:《古代投壶源流考略》,《档案》2010年第6期。

秦海生:《我国古代投壶运动考》,《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马晓玲:《从礼教手段到娱乐方式——“投壶礼”解析》,《语文知识》2009年第3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