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协约国参战的沙皇俄国为了弥补自身工业实力不足造成的战斗力短缺,曾经制造过一系列装甲列车。沙俄把机枪火炮搬到装备了厚重装甲的火车上,形成了非常惊人的战斗力。这些机械巨兽在那个时代俨然就是铁轨上的霸主。而在这茫茫数百辆装甲列车中,阿穆尔人号无疑是经历最为传奇的一辆。
这台恐怖的战争机器不仅参与了战争,还因为各种机缘巧合进行了一次横跨整个欧亚大陆的旅行。在长达数年的时间中,这台庞然大物穿越了乌克兰、俄罗斯和中国,见证了那个时代的混乱和不安。由于他惊人的破坏力,这辆列车在旅行过程中几经易手,沙皇、布尔什维克、捷克、白军甚至中国军阀部队中都出现过他的身影。
阿穆尔人号的故事与 1917 年的俄国革命纠缠在一起。十月革命结束了沙皇的统治,随后到来的内战迫使俄罗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启了意识形态冲突的新时代。布尔什维克红军、沙皇白军、无政府主义者和农民绿党为控制广阔的俄罗斯帝国而战,而当时最具毁灭性的陆基超级武器——装甲列车,自然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些军队的争夺对象。
在当时看来,这些身披重甲火力凶猛的巨兽无疑是最好的武器。内战期间,大约 300 辆装甲列车参与了作战。但其中只有 75 辆是真正意义上的军用装甲列车。其余的大多是士兵和水手从任何可用的资源中即兴创作其余的——工业平板车、沙袋、混凝土、废料和旧的海军甲板炮等等。
1918 年,布尔什维克拥有 23 辆这样的装甲列车。 到1920 年,红军103 辆装甲列车上搭载的火炮数量达到红军火炮总数的十分之一。
随着革命从彼得格勒——现在的圣彼得堡——蔓延开来,俄罗斯红军开始与全国各地的革命委员会建立联系。随着战争的升级,这些火车也相应地变成了流动的军事基地,并配备了电报机和印刷机。
到1919 年,装甲列车不再孤军作战。其每次出动时随车人员通常包括一个步兵连——大约 165 人——他们会在火车停下时清除敌人的阵地并提供安全保障。另外还设立有一支 47 人的骑兵部队,负责提供了额外的机动性和弥补反破坏侦察能力。
有了这些突袭小组,装甲列车不仅可以沿着火车轨道投射力量,还可以向外打击轨道附近的设施。红军军官估计,这些突袭小组将装甲列车的效率提高了五倍。
这将我们带到了我们故事的主题。这列火车在其传奇的一生中有许多名字——雏鹰、BP-4、列宁号、105 号列车等等……但一开始,他的名字是阿穆尔人号(Zaamurets)。
上图—符拉迪沃斯托克捷克军团手中的Zaamurets。
乌克兰
沙俄于1916 年在敖德萨铁路站建造了这列火车,并于同年 10 月在沙皇军队中服役。在接下来的冬春期间,它作为加利西亚前线的移动防空平台支援前线,当时沙俄正在那里与奥匈帝国作战。
铁路历史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马 (Christian Wolmar)在他的《 Engines of War: How Wars Were Won & Lost on theRailways》一书中认为当时的阿穆尔人号和沙皇军队都被部署在波兰。一开始的阿穆尔人号搭载了两支57 毫米诺登费尔特炮速射炮和八挺机枪,主要负责近距离掩护。这辆庞然大物再两台意大利菲亚特60马力汽油发动机的推动下最高速度可达28英里每小时,其厚达三至四英寸的装甲也可以有效保护车厢和成员。
1917 年 9 月,阿穆尔人号返回敖德萨进行改装。当火车返回俄罗斯时,正好撞上了十月革命。次月,十月革命爆发。沙皇倒台。1918 年 1 月,这辆战车被红卫兵远征军指挥官米哈伊尔·阿尔捷米耶维奇·穆拉维约夫控制。随后穆拉维约夫将其派去争夺乌克兰的控制权。
俄罗斯帝国的突然崩溃使乌克兰地区陷入了混乱。德国看准了这个机会,派遣军队入侵并建立了一个民族主义政府,以保证自己的粮食供应。于是,为了争夺这个被称为“面包篮”的地区的控制权,德国支持的民族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以及当地农民起义军之间爆发了混战。这样的战场,对于为战争而生的装甲列车来说,显然再适合不过了。
1918 年 3 月,红军将阿穆尔人号与另一列火车——BP -3结合起来。后者原来隶属于乌克兰民族主义阵营,后来被无政府主义游击队俘获。
BP-3与阿穆尔人号一样,也是一个高效的战争机器。1915 年它在乌克兰基辅建成,车体搭载3英寸山地炮提供远程火力,同时还配备了12挺机枪以支持近距离作战。
阿穆尔人号与BP-3结合后显然是如虎添翼。但事实证明,红军还是低估了德军的能力。在作战过程中,列车被德军的炮兵重创,最终返回俄罗斯修理。革命者们将它修补完成后,便又把它派去与反革命的白军作战。
当火车易手时,车主经常更名——此时,它的名字变成了“波鲁潘诺夫战士”号。
Zaamurets在捷克军团的手中
捷克军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的民族主义者为从大帝国手中解放家园而战。一种叫做军团的组织便应运而生。这个军团,实际上就是由当时的民族主义者们组成的雇佣军集团。随着欧洲战争的爆发,俄罗斯帝国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族居民看到了将捷克斯洛伐克(当时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变成一个自由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机会。为了证明他们对协约国事业的忠诚,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流亡者们组成了一支军团,并于 1914 年 10 月加入了东线。当革命的俄罗斯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退出战争时,军团有大约 40,000 名士兵,其中许多人曾在俄罗斯和奥匈帝国军队服役。
随着俄罗斯帝国的崩溃,沙皇政权的终结,军团滞留在了乌克兰。但是这些人仍然热衷于解放他们的家园,并且计划前往法国继续战斗。但是,这样一支宝贵的生力军对于当时盘踞在乌克兰的各方势力来说都弥足珍贵,即使不可能收编为己所用,也没有人希望他落到了对方的手里。所以捷克军团的撤离计划在一开始受到了重重阻力,特别是当时正在面对协约国的压力的德国,他们绝对不会允许俄罗斯把这么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放归西线战场。最终,俄国人同意捷克兵团离开,但离开的方式,得他们说了算。
首先有一个条件——捷克军队必须发誓保持中立。除了自卫,军团士兵不能开火。其次,捷克兵团不能从乌克兰离开,而是要从6000英里外的海参崴乘船到法国。
虽然条件非常苛刻,但这是捷克兵团离开的唯一途径,他们最终接受了现实
三月份捷克军团回到俄罗斯,准备乘火车前往西伯利亚。但在俄罗斯,一切都不会那么简单。当时俄罗斯有超过200万战俘。这些人占俄罗斯劳动力的20%以上。将战俘转移回他们的祖国是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的条件之一。但是俄罗斯革命者们需要他们能得到的每一位士兵来对抗德国军队。捷克军团的旅程一度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当年五月,一名匈牙利战俘在车里雅宾斯克袭击了一名军团士兵,这名战俘被该军团处以私刑。随后车里雅宾斯克政府逮捕了捷克军团的警卫。但是在军团士兵眼中,警卫是无辜的。
于是,三千名愤怒的军团士兵夺取了该镇的控制权,并从当地军需处缴获了 800 件武器。曾经试图招募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加入红军的莱昂·托洛茨基被激怒了。5月21日,他下令强行解除军团武装。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后,军团士兵决定自己解决问题——不管是谁试图阻止他们,他们都将凭借自己的力量前往海参崴。于是,训练有素、久经沙场的军团成为了反革命力量。他们的部队一个接一个地控制了该地区的车站和铁路。
他们沿途搜集枪支弹药来武装他们乘坐的火车,并击败了意图控制铁路交通线的革命军。为了保证他们的旅途畅通无阻,军团还联合了反对派力量,如科穆赫人民军,以及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Alexander Vasilyevich Kolchak) 的白军军队。
而作为回应,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派遣了“波鲁潘诺夫战士”号。
但出乎意料的是,尽管红军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但他们未能与军团抗衡。捷克军团不仅在辛比尔斯克击败了俄罗斯红军,还俘获了“波鲁潘诺夫战士”号。列车车长波鲁潘诺夫在回忆录中记述自己及乘员在弃车时已经毁掉战车,但实际上这列装甲巨兽当时就静静地停在在伏尔加河上方的大桥上,并没有被破坏。
捷克军团俘获了这列装甲列车并将其重新命名为雏鹰号(Orlik)。捷克斯洛伐克人对火车进行了改装,用两门76.2mm伦德尔式高射炮取代了57mm诺登费尔特速射炮,进一步加强了其火力。军团随后凭借这列火车控制了铁轨,打通了他们回家的道路。
1918 年的停战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 年的凡尔赛条约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于是,1919 年初,军团撤退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步伐加快了。在整个撤退过程中,捷克军团俨然成为了俄罗斯大地上的另一股独立军事力量。他们急切地想要回到家乡,甚至不惜为此阻挡白军盟友的军事行动。捷克军团撤退的同时,也逐渐放弃了对西伯利亚铁路线的控制。而红军则紧跟在撤退的流亡者身后,利用这个机会,连连击退白军。
不仅如此,捷克斯洛伐克人还向红军移交了白军领袖高尔察克,后来又移交了他们从喀山抢劫的几车沙皇金条。作为交换,红军签署了一项休战协议,正式允许捷克斯洛伐克人退出了战争。
中国
捷克军团已退出战争,但仍在俄罗斯。外籍人士面临日本支持的哥萨克土匪的骚扰——尽管日本人声称进入西伯利亚是为了帮助军团重返欧洲。
雏鹰号装甲列车随着军团在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途中,进入了中国境内的海拉尔。日本人对于远东的野心和对这列战争巨兽的兴趣再一次迟滞了捷克军团归乡的脚步。1920年4月4日,日军突然出兵占领海参崴,虽然他们宣称是为了保证捷克军团安全撤离,可这一行为却事实上阻断了捷克兵团的归路,将他们困在了海拉尔。
于此同时,一队俄国铁路工人来到了海拉尔,希望从这里中转回国。这些人中,有许多具有亲布尔什维克倾向,这又给日本人留下了口实。4月9日,日军突然抓捕了几个涉嫌发动袭击的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引发了俄国工人的强烈抗议。4月10日,这些人开走了站内所有的蒸汽机车,并捣毁了站内调车转盘。这下,捷克军团和雏鹰号一起被困在了海拉尔车站内,不得动弹。4月11日,张作霖的部队也来到了海拉尔,并且直接在雏鹰号周围驻扎。这些士兵接到的命令是“调解纠纷”。
夜晚,日军突然派人武装封锁了车站。他们打算在这一天夜里将之前抓捕的人犯运到满洲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黑暗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动手吧!”,一时间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轰响。车站内外各种势力打成了一片,日军在交火中有五人受伤,同时还受到了中国或者捷克军队来自铁轨附近的攻击。捷克军团被混乱波及,也有九人伤亡。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混战打得稀里糊涂的,在场的人到最后都没搞清楚到底是哪一方在和哪一方交火。
虽然捷克人没有干预,但日本军方指责他们在交火中肯定动用了雏鹰号。捷克人则表示绝不可能,因为如果雏鹰号开火了,在场不可能还有人活下来。日本人这边啥便宜没占到,还把囚犯丢了,所以仍然不依不饶,要求捷克军团交出雏鹰号。捷克军团这边一心想要回家,不想再卷入争端,便也就放弃了列车。
但当他们发现列车最终会被日本人交给白军时,捷克人又不愿意了。军团的军官会见了日军指挥官大井成元,一开始日军并不理会捷克的请求,但当捷克人向日方透露了白军袭击日军补给站、以及其糟糕的军纪后,日军突然被勾起了许多不是那么愉快的回忆,最终同意归还雏鹰号给捷克军团。三周后,捷克人得到放行的许可,出发前往海参崴。这些流亡者最终于 1920 年 9 月从海参崴航行到欧洲,雏鹰号则被留在了海参崴。后来被一支败退到此的白军接手。
在这之后,张作霖在哈尔滨为败退的白军提供了安全港,许多逃亡的俄罗斯人被其部下张宗昌收编为雇佣军。同时张宗昌还接手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了雏鹰号装甲列车。这个装甲巨兽到中国后被拆分成三节,分别命名为103、104、105号车,投入战斗。在接受了雏鹰号后,张宗昌还仿制了自己的装甲列车,并组建了装甲列车部队。
1931年11月27日,占领沈阳的日军在进攻锦州时,就遭到了中国装甲列车的阻击。得益于先前的经验,中方的装甲列车无论是在火力还是在防御上都优于日方的装甲列车,这次日军对锦州的进攻最终被这个铁轨上的庞然大物粉碎。
但这还只是装甲列车对日军的打击的开始,随后1932年,上海十九路军利用装甲列车击败日军海军陆战队;1938年豫东战役中,中央军装甲列车击败日军占领兰封火车站:甚至有人声称在台儿庄战役时见到了雏鹰号的身影……
但最终这些装甲巨兽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失落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而雏鹰号装甲列车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传奇,也逐渐被湮没在了战火之中……
这次的题材是一战历史,是一则笔者个人认为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以后如果有这种有趣的故事也会偶尔写些明史以外的题材,也欢迎大家提供自己想要看的主题。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