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太祖、成祖之外,我们通常会根据庙号,将明朝皇帝称作“明某宗”。不过“明思宗”这个称呼,你知道是在说哪位皇帝吗?
崇祯帝朱由检。
世人总会对那些丢了江山的皇帝抱有偏见,所以但凡是末代皇帝,基本都会被贴上某个标签。明思宗一生饱受诟病,亲小人而远贤臣,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可以说,他所作的大部分决定,都颇有“神经质”的味道。
在崇祯一朝,朝令夕改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国家机器的运转完全在这位统治者一念之间。每有大臣向圣上提出异议,总会招致皇帝白眼。跟着这种领导混,自然没什么干劲。所以,崇祯朝大臣虽多,但大多是庸人。
不是他们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在这位“英明神武”皇帝的压力下,根本没有其他人发挥的余地。在文物群臣中,仅有的几个敢为国家卖命的能臣,也都没落得好下场。如袁崇焕,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仅凭敌人一句挑拨之词,这位大明最后的顶梁柱被推上刑场挨了三千刀,只剩一副骨架。
其实这一切,都是明思宗骨子里的孤僻在作祟。
明思宗的老爹朱常洛,应该算是个明君的苗子。偏偏这位来之不易的明君好色,当太子时就被女人掏空了身体,在登基后没多久便撒手人寰了。
从朱常洛的子嗣数量中,我们就能看出这位统治者平时不太节制。满打满算,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年,可他的后妃却给他生了七个儿子、十个女儿。
遗憾的是,这样的“超负荷运转”给朱常洛的龙体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危机。古往今来,死于“酒色”的统治者不胜枚举,但他们大多是死在酒精中毒或慢性疾病上。单纯地被女人榨干而死的,恐怕只有朱常洛和北齐那几位高皇帝了。
或许是因为朱常洛的遗传基因不怎么样,他的子孙普遍短命。七个儿子中,有五个早夭,继承人朱由校也在二十二岁时驾崩(他的三个儿子也先后早夭)。若非如此,不论是按继承制度还是能力,朱由检都没机会坐上龙椅。
这种靠“捡来的皇位”上位的统治者,难免会十分自卑。所以,他每说一句话,都不容人质疑。只有这样,明思宗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此外,复杂的家庭环境也是导致明思宗性格孤僻的主要原因。
他五岁那年,生母便因病离世了。从他有记忆以来,就一直活在其他“姨娘”的冷眼中。身为皇子,他身边自然有不少随从。可不论是太监还是宫女,毕竟都是“下等人”,在古代从没见过哪个宗室子弟对这些“下等人”掏心掏肺,朱由检自不例外。
只要有需求,朱常洛就会对太监和宫女吆五喝六,他们必须无条件满足。久而久之,他也就养成了独断专行的习惯。
这样一位皇帝,谁也不能指望他成为力挽狂澜的明主,不是吗?
其实,笔者有点想替明思宗喊冤。
至少,在国家危亡的关头,他仍心心念念着老百姓。换成其他皇帝,到了敌人入城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祖宗的家业,或自己的人身安全,可朱由检没有这样。
闯贼杀入了京城,皇帝带着随从们跑路。然而,大顺军已经堵住了各大交通要道,明思宗根本逃不出去。平日里满嘴忠义的大臣们,如今连早朝都不上了,谁都知道大明玩完了。既然是必死之局,死也要死得体面点,这是明思宗身为皇帝最后的尊严。
这位性格孤僻的皇帝,安排仅剩的一队亲兵护送子嗣出城避难,以期东山再起。然后,他不动声色地走入后宫,挥剑杀掉了后妃和女儿。若非如此,等到大顺军攻入,她们被辱的历史就会被篆刻在史料中。
明思宗带着最后一名太监来到煤山,准备与这个人间来场不那么庄重的告别仪式。从他给闯王留下的那封信中,我们能够读到这位皇帝最后的倔强: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我自登基十七年,德才微薄,触怒了上天,以至于招致灾祸,贼军杀入京城。这一切,都是因为庸臣误国。今天,我决意一死,没脸面对老朱家的列祖列宗,所以要披头散发,遮住脸面。我死以后,尸体任由贼兵侮辱,切莫伤害京城中的百姓!”
三尺白绫,两腿一蹬,一棵老歪脖子树。就这样,这位孤傲的大明皇帝走完了他并不光彩的一生。
参考资料:
【《明史》、《明季北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