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为陈圆圆投降清朝?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为陈圆圆投降清朝?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人说是1644年,有的人说是1645年。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结束,有的人说是1662年,有的人说是1683年。

有这样一个朝代,说不清有几位皇帝,有的人说有五位,有的人说有四位。

有这样一个朝代,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是一个朝代,但之后偏偏又不被承认为是一个朝代。

它就是南明。

本章节节选自《南明那些事》,作者授权发表,欢迎共同研讨。

吴三桂的转型

三月十六日,吴三桂到达山海关,安顿好难民和家属,自己带领四万关宁军向京师出发。

三月二十日,大军达到丰润,消息传来,京城陷落,崇祯殉国。

那么,问题来了,假使你是1644年当时的山海关守将,你会怎么办?

大致有三个选择:

A:投降李自成。

B:投靠清朝。

C:谁也不投,拼死守住山海关为大明尽忠。

选C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只会在A和B中进行选择,相比之下,选择A显然要明智得多,王朝更替,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反正是在汉人内部诞生一个新的王朝,对广大百姓来说,谁做皇帝远没有自己吃饱穿暖来得重要,对利益阶层来说,在保障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同族也很正常。

吴三桂并不傻,他选择了A。

图1. 影视作品,吴军入关

回撤山海关的吴三桂,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将山海关交给了李自成派来的唐通防御,自己率军进京拜见李自成。

四月四日,吴三桂部到达永平,据说,他在这里遇到了从京城逃出来的一个吴家仆人,给他带来了坏消息:自己家中被抄,家人都被关押。最关键的是,自己的宠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给霸占了!

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怒发冲冠,咬牙切齿,厉声大喝:大丈夫不能保护一个弱女子,还有何面目活在天地之间!闯贼,我同你势不两立!传令三军,立即杀回山海关!

这就是著名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明末大才子吴梅村据此写下广为流传的长诗《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更是使得此事脍炙人口,几成史实。

很遗憾,它只是个故事,这个故事把吴三桂给英雄化了,把他描述成了女孩子心目中的英雄。

是啊,对女孩子来说,爱人为自己冲冠一怒,天下血流成河,历史为之改变,不惜承受身败名裂,万世唾骂,这样的爱人,不管别人对他评价如何,至少对自己来说,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为自己甘愿放弃一切,这不就是许多女子心目中理想的英雄形象吗。

图2. 影视作品,网红脸的陈圆圆?

吴三桂头脑如果这么简单,他就不是吴三桂了。

这里要说一下吴三桂和关宁军的关系。关宁军事实上是一个军事集团,在明末武将军阀化的大趋势下,它实际上也军阀化了。吴三桂,是它的统帅,也是话事人的角色,他的行为,代表的是整个集团。

许多人往往将军事集团想得过于简单,简单地认为它只是对首领一人俯首帖耳,其他人都是宠物,没有自己的思想,军阀说干什么就干什么,说咬谁就咬谁,仿佛一群克隆人。

这实际上是不对的,对一个集团来说,明争暗斗每时每刻都存在。

拿不是军阀的岳家军来举例,岳飞的威信表面上看,无出其二,所有人都唯其马首是瞻,实际上,岳家军内部同样存在明争暗斗,也有亲疏贵贱之分。比如都统制王贵、副都统制王俊都是岳飞军中高级将领,却在张俊的威逼利诱之下出面诬陷岳飞,成为了帮凶。

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驻守大凌河被皇太极围攻,城内弹尽粮绝,决定出降,却受到副将何可纲反对,无奈之下,只得先杀何可纲再出降,如果何可纲的意见代表城内大多数人,那被杀的显然将会是祖大寿。

再比如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掌握了南明隆武帝大部分兵力,却主动降清,郑成功不接受父亲的行为,与其决裂,自行抗清,亲爷俩都能闹矛盾,何况外姓人。

具体到关宁集团,在这亡国之际,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必定都代表着关宁军的普遍利益,而如果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这种事真的发生,仅仅为一个女人违背全军的整体利益,吴三桂的脑袋,想必也很快就不在脖子上了。理由很简单,陈圆圆是你吴三桂一个人的女人,却要我们四万关宁军拿身家性命去换,不砍你的脑袋,砍谁的脑袋?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已经决定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突然改变了主意呢。

图3. 画作: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的政策

是李自成的政策,著名的“追赃助饷”。

明末财政确实是个大问题,很大程度上明朝是穷死的。

其实从理论上来说,李自成是有条件解决财政问题的。因为他所控制地区的官绅阶层大都已抛弃了明朝,转而投效大顺,这对于一个即将兴起的新王朝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馅饼。为啥,因为这个阶层对财政收入至关重要。

到了1644年初这个时候,李自成大军所到之地,绝大多数官绅地主都认为明朝气数已尽,转而效忠大顺政权,把明亡顺兴看做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依附李自成,许多地方甚至根本无需派兵,只要“传檄而定。”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大顺军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占领了包括京师在内的整个黄河流域,到处是一派望风归附的景象。

“晋民倡乱者皆传贼不杀不淫,所过不征税,于是引领西望。”

“文武诸僚及士庶人,恬于降附者,谓贼为王者之师,且旦晚一统也。”

但在这样理想的局面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犯下了严重的失误。李自成许下过三年不征税的承诺,不过这么多人马,这么多家属,这么多前朝降官降将,从官员到百姓,都是要吃饭的,不征税,钱从哪里来?百废待兴,一切急需重整,不征税,钱又从哪里来?

李自成可不是活雷锋,大顺的政策是追赃助饷,大顺政权以刘宗敏为首的官员,不分青红皂白,不加区别地把明政府的官员统统认定为赃官,简单地按职务划分数额,打击面过宽,反而使自己陷入孤立。

助饷和追赃不仅暴露了大顺政权领导者对管理国家事务的茫然无知,而且以最野蛮的方式进行报复和满足他们突然增长的贪欲。

李自成仅在一个北京城中就弄到7000万两银子,据说:"括各库银三千七百万,金若干万"。

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军力量,之所以能如野火般蔓延,原因就在于他的口号“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不纳粮,不是所有人都不纳粮,如果所有人都不纳粮,众多追随者哪来的吃喝,队伍如何发展壮大。纳粮的对象不是贫苦民众,而是既得利益集团,也就是贵族官绅地主富商这些人。

没人会愿意把自己大部分乃至全部财产拿出来捐献,除非刀架在脖子上,这就是追赃助饷。

图4. 影视作品,无奈的末帝崇祯

之前李自成是农民军,是流寇,无心经营自己的地盘,为了军饷,追赃还能理解,反正追完就走,留着也不是自己的。 到他进入北京后,性质就不一样了,既有定鼎天下之志向,又怎么还能干这种一锤子买卖,细水才能长流啊!

李自成在北京搞起了追赃助饷,结果显然是把明朝旧势力都逼到自己的对立面。

关宁军本身许多产业和亲属都在京城,比如吴三桂全家,在无差别的追赃助饷政策下,既得利益显然保不住了,连集团首脑吴三桂的家都被抄,全家都被关押,那下面那些大大小小军官们的利益会是怎样,可想而知。财产都没了,还要长途跋涉赶去向大顺投降,这样的选择,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放心。

在这种局面下,本就摇摆不定的吴三桂反悔了。

或者说,关宁集团反悔了。虽然不可能为了陈圆圆冲冠一怒,现实却是吴三桂的父母一家三十几口都在京师被扣为人质,这是相当狠辣的一招,切中吴三桂要害。

年少时的吴三桂,执着地带着二十几个人就冲入了千军万马,不顾一切地救出了自己父亲,仿佛赵子龙再世,连皇太极也不禁击节叫好,这是怎样的少年英雄。

成年的吴三桂,却置父亲于不问,不止是父亲,而是将父母全家几十口人的性命置之度外,撤回了已经做出的投降大顺的决定。

是不是有点违背常理?

从伦理上来看,相当不合理。

要说吴襄和吴家几十口家眷的性命,吴三桂一点都不在心上,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吴三桂虽然被定义为汉奸,但他也是人,不是机器。

吴三桂写家书:前日因探报刘宗敏掠去陈妾……呜呼哀哉,今生不能复见,所以起兵杀贼殆尽……为什么要这么写,恰恰重视的是吴襄和吴家人而不是陈圆圆,希望转移李自成的注意力,给他造成陈圆圆比吴家人重要的假象,事实上,这种举动是苍白无力的。

从情理上来看,又相当合理。

因为吴三桂是关宁集团的形象代言人,如果他不顾集团的利益,坚持进京投降,那么估计到不了京城就会被手下给砍了。形象代言人嘛,谁都能做,再选一个就行了,你吴三桂的老爹老妈全家都成了人质,我们大家伙可没那么多人质在京城,到了地方,就凭李自成这样的政策,我们的利益不保不说,说不定自己也得搭进去,你吴三桂就牺牲一下小我,成就我们大我,我们还是认你这个老大。

这种情况下,吴三桂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不然非但救不了全家,自己也得立马被人砍了。

当然,成年吴三桂和少年吴三桂的心理思想肯定会有所不同。少年时,了无牵挂,全凭一腔热血;成年后,尤其是手握重兵,得享富贵后,患得患失是肯定的,一己私欲肯定也会有,这些,都是重要因素。

再看看三个选择:

A:投降李自成。

B:投靠满清。

C:谁也不投,拼死守住山海关为大明尽忠。

本来选A的吴三桂,已经被批了一个大×,他还有两个选项可选。

似乎应该选B了。

并没有,吴三桂没有立即做选择。

率部前往北京,却中途变卦的吴三桂,挥师杀回了山海关,从屁股后面痛打老战友唐通(唐通是松锦之战八路总兵之一),唐通做梦也想不到,高高兴兴进京接受册封的吴三桂突然出现在背后捅起了刀子,措不及防之下,带来的八千人马死的死降的降,唐通仅以身免,逃回北京报信去了。

退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打起了小算盘,军队仍然拥戴他,他还有着资本。

他把目光投向了清朝。

关宁军虽然拥有四万多军队,但不论面对大顺军还是面对清军,都是弱小的一方,偏偏所处的位置又是如此重要,如果不能联合一方对抗另一方,那就只能坐以待毙,大顺指望不了,那就只有清朝了。

回到山海关的吴三桂给吴襄写了封著名的信,把他父亲大骂了一顿,内容是这样的:

儿以父荫,熟闻义训。得待罪戎行,日夜励志,冀得一当以酬圣眷。

属边警方急,宁远巨镇为国门户,沦陷几尽,儿方力图恢复。以为李贼猖獗,不久便当扑灭。

恐往复道路,两失事机,故暂羁时日,不意我国无人,望风而靡。

吾父督理御营,势非小弱,巍巍百雉,何致一、二日内便失坠?

使儿卷甲赴关,事己后期,可悲可恨。侧闻圣主晏驾,臣民戮辱,不胜眦裂!

犹忆吾父素负忠义,不势已去,犹当奋椎一击,誓不倶生。

不则刎颈阙下,身殉国难,使儿素绱号恸,仗甲复仇。不济则以死继之,岂非忠孝媲美乎!

何乃隐忍偷生,甘心非义?既然无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

夫元直荏苒,为母罪人;王陵、赵苞二公,并著英烈;我父唶宿将,矫矫王臣!

反愧巾帼女子,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

儿与父诀,请自今日。

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之旁以诱三桂不顾也。男三桂再百拜。

这封信,内容是假,情感也是假。

说自己“侧闻圣主晏驾,臣民戮辱,不胜眦裂!”不说十分假,也有七八分假。

说“父既不能为忠臣,儿亦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请自今日。”假得离谱。

父子至亲之情,岂是一封书信所能割裂的,说到底,还是写给李自成看的:我吴三桂跟父亲恩断义绝了,从此不管做出什么事来,都跟我父亲没关系,你难为他也是没有用的。

苦心不言自明,不起半点作用。

写完信,吴三桂下令,全军缟素,为崇祯披麻戴孝,竖起一面大旗,上绣“讨贼复仇”四个黑色大字,吴总兵登台演讲,发誓:誓为先帝报仇,恢复大明江山!

这时候,北京的李自成正志得意满。

正月初三从西安誓师出征,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已经率军由德胜门进入北京。

短短三个半月,摧枯拉朽。

崇祯自缢了,文武百官不会跟着他殉国,这并不光是得民心失民心的问题,而是时势之下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的选择,历史上哪朝哪代也都是一样的。

京城里除了二十多位殉节的官员,其余人都等着在新的王朝混口饭吃。

新朝将立,收编一大批前朝官员,这都太正常了。既能收服人心,又能让人才为己所用。李自成总需要有人替他治理即将成立的新王朝吧?谁能比我们这些旧体制内人员更熟悉王朝的运转呢,不用我们用谁?

午门前每天都挤满了大明旧臣们,等待召见或录用,据说多的时候多达三千多人。

三月二十三日,终于等来了李自成登上皇极殿,选拔人才。

前内阁首辅魏藻德仗着资历,请求试用。

李自成瞅瞅他:“你身为内阁首辅,深受崇祯厚恩,为何不为他尽忠?”

魏藻德的回答没脸没皮:“愿意为新朝服务,不敢轻易去死。”(方求效用,哪敢死?)

李自成懒得再跟他扯皮,让丞相牛金星落实,选出96人送到吏政府(相当于吏部)听候任命。

没被选上的人,来都来了,也别回去了,由大顺士兵押送到权将军刘宗敏处严加看管。

为什么?因为追赃助饷要开始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