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967-犹太自治州
作者:临溪主人
校稿:辜汉膺 / 编辑:养乐多
俄罗斯联邦远东的黑龙江沿岸,存在着一个以“犹太人”命名的行政单位——犹太自治州。这是世界上除了以色列外唯一的官方设置的犹太人自治地区。有意思的是,虽然这个行政区的名称上挂着“犹太人”的名号,但实际上在该州居住的犹太人不过寥寥,绝大部分居民仍然是俄罗斯民族。
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的所在▼
西里尔字母和希伯来字母可以“共存”的一个地方
(图:Alexey "Lifewatch"/Wiki)▼
犹太自治州自设立到现在还不到百年,然而却见证了上百年来苏联(俄罗斯)犹太人政策的一系列变化,从中也能一窥犹太人在苏联(俄罗斯)生存处境和历史命运。
作为东欧犹太人的历史舞台
似乎要高于犹太人在此定居的意义
(《屋顶上的提琴手》雕塑)
(图:shutterstock)▼
自远方来的犹太人
众所周知,犹太人本身起源于中东地区,自犹太国家于公元1世纪被罗马帝国灭亡后,犹太人便一直散居在欧洲各地。在中世纪早期,西欧地区是犹太人的主要聚居地。然而随着十字军运动带来的宗教狂热,犹太人在西欧变得越来越难以生存。
罗马帝国对犹太王朝的毁灭式打击
加剧了犹太人的大流散
也是其后来散居各地又频遭迫害的主要原因
耶路撒冷的围攻和毁灭
(图:David Roberts)▼
就在此时,波兰出于发展自己经济的需要,对犹太人实行宽容政策,吸引了一大批犹太移民前来定居。据估计,到17世纪中期时,波兰的犹太人已有50万之多。
无论是波兰王国还是波兰立陶宛联邦
作为欧洲最包容的国家之一
对犹太人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犹太人的招待会》
(图:Jan Matejko )▼
波兰皮亚斯特王朝卡西米尔三世和犹太人
(图:Wojciech Gerson)▼
然而,波兰却在18世纪遭到了三次瓜分,大量领土以及居住在那片土地之上的犹太人随着各项条约一起被打包送给了俄国,而后者也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犹太人最多的国家。到19世纪末,居住在俄国领土上的犹太人已有500万人之多。
从14世纪到18世纪
曾经的中东欧大国波兰去哪了?
(滑动下图)▼
俄裔犹太人除了这群来自西方的犹太人外,哈扎尔犹太人也是其重要一个来源。哈扎尔原本是定居在南俄草原上的一支突厥部落,其在摆脱西突厥控制后,于8-9世纪期间皈依了犹太教,并因此强盛起来。罗斯国家兴起后,这支信仰犹太教的哈扎尔犹太人仍然在社会上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
可萨汗国的地盘其实与现代俄罗斯有相当的重叠
完全可以将可萨犹太人看做俄罗斯形成中的一份子▼
在中世纪时期,由于犹太人在俄罗斯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他们的生活还算自由。不过随着东正教正统地位的确立,这群异教徒也逐渐遭到了迫害,尤其是当犹太教发展到俄国上层贵族之间后,更是引起了政府和教会的不安,使得俄国政府对犹太人转向了敌视。直到瓜分波兰之前,俄国政府对犹太人几乎一直采取着驱逐出境的态度。
为皈依东正教的犹太人一直不被俄帝国所接受
犹太人都被驱赶到特定的定居点
波兰被瓜分之后,定居点的人数显著增加
(图:Wiki)▼
18世纪末开始,随着境内犹太人数量的增多,沙俄政府虽然有所转变,但对犹太人仍然采取着种种限制政策:犹太人被要求永久依附于地主;禁止卖酒;限制参政权利;设立限制犹太人居住、活动的隔离区等等。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事发后,被捕的嫌疑人中有一位犹太妇女,因此加剧了俄国统治者的反犹情绪,使得之后统治俄国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都对犹太人采取全面迫害与限制政策。
罗马帝国时期是多神教和一神教的矛盾
俄国则是犹太教和东正教的冲突
再加上统治阶层的排外,犹太人难以融入其中
(图:Mykola Pymonenko/Wiki)▼
在这种反犹主义的指导下,俄国颁布了上百条限制犹太人的各种法令,涉及到了教育、居住、职业等各个层面。而受到政府放任的俄罗斯人,也在社会生活中掀起了反犹狂潮,各地都涌现出了暴民伤害犹太人的群体性事件。受此影响,到一战之前,据说有130万俄国犹太人远走他乡。
反犹太主义的膨胀,极大挤压了欧洲犹太人的生存空间
19世纪后期,美国成了最大的犹太人接收国
不知是不是因为同为天涯沦落人?
(图:Hebrew Publishing Company)▼
沙俄的反犹政策无疑也给自己埋下了地雷。大量对沙俄政府感到不满的犹太人,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试图采取武力手段推翻沙俄统治。进入20世纪以来,犹太人在俄国政治犯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且社会民主工党、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等多个党派中均有犹太人的身影。尤其是布尔什维克中,有大量犹太人担任中高级领导人(比如说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
布尔什维克中的犹太领导人,大多被处决或暗杀了
戏剧的是,斯大林的儿女都找了犹太人伴侣
(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
(图:Wiki)▼
犹太人自治计划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后,新兴的临时政府立即宣布废除反犹法令,并规定犹太人享有和其他民族一样的平等权利。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也同样发布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重申了全国民族享有平等权利的这一原则。
因民主革命的主张和犹太革命者的付出
犹太人在革命之后过上一段相对还不错的日子
(图:A.Naor/Wiki)▼
然而,苏维埃政府却并不承认犹太人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此外,苏俄内战期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恶化了犹太人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发表了《贝尔福宣言》,允许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这激起了全世界犹太人的情绪,使得犹太复国主义也在苏俄境内逐渐蔓延开来。有鉴于此,不少犹太人开始选择移民国外。
英国也是权衡之后,出于自身的利益发表宣言
再加上犹太复国主义者活动宣传起到了效果
而这也为后来无休止的冲突埋下了祸根
贝尔福与犹太复国主义领袖在巴基斯坦托管地
(图:Avital Efrat / Wiki)▼
此时的苏联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亟需人才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了避免犹太裔人才的流失以及开垦荒地的需要,苏联政府决定圈划出一片土地用以安置犹太人,而且犹太人也纷纷要求建立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家园。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有相当规模犹太人居住的克里米亚半岛成为苏联政府最早看中的地方。
高层不给“名分”的时候
克里米亚的犹太和鞑靼农民尚能友好相处
(图:ozet.ort.spb.ru)▼
苏联政府高层希望通过将犹太人安置在克里米亚来进行农业垦殖活动,并借此将擅长经商的犹太人转化为勤于农事的农耕民族。不过这一计划遭到了当地的鞑靼人和乌克兰人的强烈反对,再加上伊斯兰教、东正教、犹太教之间极易爆发宗教冲突,因此克里米亚的计划很快便被搁置下来。在克里米亚之后,苏联政府继续了进一步的考量,通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军事等条件,其把目光投向了远东。
苏联前期设立的犹太人集体农庄
(图:Wiki)▼
当时俄罗斯人占据远东地区已有半个多世纪,然而由于气候恶劣、土地广袤,因此长时间内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现在的犹太自治州首府比罗比詹在20世纪20年代只有几百人定居。对苏联政府而言,如果把数百万的犹太人迁徙到远东,不但能够解决犹太复国主义问题,而且还能利用犹太人开发远东,加强自身对远东地区的控制,以应对日本人的军事威胁。
为了避免民族矛盾,只好找块人烟稀少之地安置
这刚好符合高层的政策目的
(图:subscribe.ru)▼
1928年,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在远东设立犹太人定居点的决议,并开始推动移民工作。在一些支持者看来,这个计划有助于犹太人在苏联境内建立一个既能发展社会主义,同时又能保全犹太人文化的自治区。不过苏联政府制订的这个宏伟计划,最终却未能如意。
以犹太人的经商头脑
估计是很难接受去开垦一块荒芜之地再当农民
(图:subscribe.ru)▼
比罗比詹地区位置偏远、自然条件艰苦,所以当时苏联境内的犹太人并不是十分乐意千里迢迢跑到万里之外的不毛之地定居。因此,尽管有着优惠政策的激励,1928年到1934年间,也只有两万犹太人移民至当地,而且其中多达60%的犹太人最终又离开了。逃离比罗比詹民族区的一部分犹太人选择回到欧洲,一部分则选择定居邻近的伯力和海参崴。
在苏联统一全国的过程中
远东是一个局势极其复杂的区域
苏联人需要小心对待设立于此的每个行政区
尽可能保证当地人和外来移民保持忠诚
(苏俄内战时期的远东局势)▼
名不副实的犹太自治州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苏联政府不再执着于将犹太人转型为农耕民族;相反,开始有目的地推进该地的工业化进程,并于1934年正式将该地升格为犹太自治州。在犹太自治州的建设过程中,该地还得到了很多国际犹太人组织的帮助,有不少美国犹太人前往当地帮助俄裔犹太人进行建设。
升级为自治州之后
得到国家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的机会大大增加
(30年代建设的比罗比詹电影院)
(图:arhiv.eao.ru/)▼
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爆发的大清洗运动,对苏联境内的犹太人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犹太自治州的一些地方领导被逮捕,且很多犹太文化活动也被禁止。犹太自治州的建设也在这一期间发生停滞。
1930年在比罗比詹地区开始发行的意第绪语报纸
在大清洗较严重的时期,报纸一度停刊
(图:«Биробиджанер штерн»)▼
苏德战争期间,处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苏联政府对犹太人再度恢复了宽松政策。二战结束后,苏联西部地区遭到重创,很多犹太人也在政策激励下前往远东定居。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犹太自治州的犹太文化也发展了起来,不但有着完善的意第绪语学校教育,还有犹太宗教活动,以及其他文化艺术机构。美国犹太人也在战后对犹太自治州的建设也投入了不少资金。
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震惊世界
战后对犹太人的关怀也成了对外舆论的重要部分
(图:M. Alpert&A. Rosenberg)▼
然而由于苏联境内犹太人和美国犹太人关系较为密切,当美苏关系恶化后,斯大林也开始警惕美国试图通过支持苏联境内的犹太复国主义来削弱苏联势力,因而苏联境内再度出现了全国性的反犹运动。
当时有不少犹太知识分子被认为是没有祖国、仇视俄国传统的“世界主义者”,因此遭到了严重打压。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犹太人开设的各类文化艺术教育机构遭到了全方位的禁止。与此同时,很多犹太技术工作者也遭到了怀疑和监视。
爱因斯坦身旁的苏联犹太诗人和演员
分别于1952年和1948年丧生
(图:Wiki)▼
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国内的反犹政策虽然有所朝宽松方向转变。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对犹太人仍没有什么好感,在他们看来,犹太人既不喜欢集体劳动,也不喜欢集体纪律,太强调个人主义。70年代以后,苏联对犹太文化的禁锢再度有所松动,开始恢复了一些犹太文化活动。但总体上仍然对犹太人有着很大的限制,犹太自治州逐渐演变成一个虚有其表的“犹太人家园”。
犹太自治州的犹太人比例在不断下降,意第绪语使用人数也在不断减少,而俄罗斯文化也深入侵袭了当地犹太人的日常生活。当苏联政府再度试图宣传这所远东的犹太人家园时,结果有不少犹太人害怕这是一种“钓鱼”行动而无动于衷。
一视同仁是真正接纳一个民族的本质
一个名义上的自治州,终究只是个空壳▼
苏联解体后,犹太自治州迎来是其最为自由的时刻。不但能够积极同以色列以及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自由地交流,甚至还能发展犹太特色文化,比如说举办犹太宗教庆典、开设意第绪语课程、传播犹太宗教信仰等。然而这对犹太自治州来说,仍然无济于事。
犹太自治州所处地理条件并不优秀,鲜有人愿意过来定居,因此近一个世纪内的人口都只能在十几万上下徘徊。缺乏人力资源的犹太自治州,也无力开发州内丰富的自然资源,投资稀少,经济发展长时间陷于停滞,这更限制了犹太自治州的发展。
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偏远地区想要发展
要么依靠人口开发自然资源要么依靠国家大力支持
犹太自治区显然不具备这些..
(图:M. Alpert&A. Rosenberg)▼
当年迁徙到比罗比詹地区的犹太人,其中有不少人内心也存在着一种被欺骗感,由于生活条件难以保障,所以超过一半的犹太移民最终又选择了离开。对全世界的犹太人来说,中东已经有了一个强大的犹太祖国,更没必要选择在苦寒之地定居了。对苏联而言,虽然远东犹太人家园的计划最终半死不活,但苏联却也较为成功地开发了远东,让自己在远东站稳了脚跟,只是这种开发,却是建立在众多犹太人的磨难之上的。
为他人做嫁衣,终究少了一些心甘情愿
滑动看全图-今日的比罗比詹
(图: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常辰. 苏联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2]蒲玉琢.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经济发展落后原因分析[J].俄语学习,2017(03):58-64.
[3]马丹静.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犹太农业垦殖运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4]谭静. 近代俄国政府对犹政策的演变(1772-1917)[D].广西师范大学,2008.
[5]余建华,康璇.苏联对犹政策的历史考察[J].史林,2007(02):157-164+191.
[6]沈平平.三十年代前后苏联犹太民族区域自治运动述评[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1):61-66.
[7] Srebrnik H F . Dreams of Nationhood: American Jewish Communists and the Soviet Birobidzhan Project, 1924-1951[M]. 2010.
[8]Weinberg, Robert. Stalin's Forgotten Zion: An Illustrated History, 1928-1996.
[9] Dekelchen J L . Farming the Red Land[M].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5.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Baka Sobaka
END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