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突击虎”突击炮:380mm炮弹一炮下去就是一栋楼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德军“突击虎”突击炮:380mm炮弹一炮下去就是一栋楼

起语:“突击虎”诞生的背景

在以步兵作战为主的城镇战中也少不了重型支援火力的身影。图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正在使用HM-38型1

↑在错综复杂的城镇作战中,能够在街巷和建筑物中灵活机动的步兵固然是主角,但城镇战也少不了重型支援火力的身影。道理是很简单的:一栋敌军固守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或是堵在巷口的一个坚固碉堡,若缺乏火炮等重型支援火力的支持,仅仅依靠步兵的血肉之躯攻坚,往往需要付出数以日计的时间和数以百计的伤亡。但如果这时候进攻一方拖来一门大口径重炮,在步兵的掩护下使用重炮进行攻坚,管他什么大楼碉堡,都是一炮的事。

但由步兵操作的火炮几乎没有任何防护力,很容易因遭受敌军炮火打击而损毁。因此,城镇作战中理想的突击炮应是拥有自行底盘以及较为良好的装甲防护的。

一辆在斯大林格勒的断壁残垣中搭载步兵前进的三号突击炮B型,摄于1942年秋冬之际

↑此时的德军确实装备有早期型的三号突击炮以伴随和支援步兵作战、攻击敌军工事,但德军很快发现早期型三号突击炮上的24倍径75mm短管火炮对建筑物的毁伤效果差强人意。

而且早期三号突击炮的装甲也并不坚挺,很容易在城镇战中被抵近至车辆侧后方或是从建筑物楼上射击的苏军士兵用反坦克步枪或是反坦克手雷击穿并损毁。事实上,早期三号突击炮50mm的垂直正面装甲,在街巷战中常见的100-200m交战距离中甚至能大概率地被苏军步兵单位大量装备的45mm反坦克炮击穿。

一辆一号坦克底盘安装SIG33型150mm步兵炮的“野牛”自行火炮,图中的这辆拆除了炮盾。

一辆隶属于德军第216突击炮营的四号“灰熊”突击炮,摄于1943年秋的意大利

↑1942-1943年,德军都在尝试将105mm乃至150mm口径的SIG33步兵炮搬上装甲底盘,并用于城镇攻坚作战以及步兵火力支援。至1943年初,基于四号坦克底盘并装备150mm火炮和强化正面装甲的“灰熊”突击炮开始进入量产。但实际上,即便是150mm火炮也不能对一些较坚固的房屋造成结构性损伤。

而且此时的反坦克武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采用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的地雷和反坦克手榴弹开始在苏军步兵单位中普及,对突击炮在错综复杂的城镇作战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辆“突击虎”突击炮,可见其巨大的380mm火箭弹

↑1943年8月5日,希特勒本人直接向军方提出要求,要求研发一种装甲绝对强悍、火力“最好一炮就能搞定一栋楼”的新型突击炮。很快,德军的研发人员决定了新型突击炮将会是在虎式坦克底盘上安装一门前所未有的380mm臼炮,这便是本文的主角——“突击虎”重型突击炮。

一.“突击虎”的研发及生产

第一辆“突击虎”原型车,战斗室是直接焊接在一辆现成的虎式坦克车体上的。留意车体右侧的一众高级军官。

↑由于是元首本人亲自下令,研发工作自然进行得比较顺利。第一辆“突击虎”的原型车直接由一辆刚从克虏伯工厂完工的虎式重型坦克底盘改装而来,其战斗室由勃兰登堡钢铁厂(Brandenburger Eisenwerke

)为其单独定制。1943年10月20日,第一辆“突击虎”原型车在东普鲁士的埃尔斯试验场向希特勒以及一众高级军官进行了性能展示。从元首提出要求到原型车进行展示,仅仅间隔76天,不可谓不是惊人的效率。

尽管原型车在1943年10月就已经可以进行实地性能展示,但“突击虎”的正式量产工作在1944年中才迟迟开始。这是因为“突击虎”需要采用虎式重型坦克的底盘,换句话说,每多生产一辆“突击虎”都是对虎式坦克产能的削弱。而显然,前线对虎式重型坦克的需求显然是远大于“突击虎”的,因此“突击虎”的生产就只能往后延迟了。

第一辆“突击虎”原型车的侧视图,留意其战斗室很明显是临时焊接在车体上的,且其履带负重轮附有一圈橡胶层

↑到1944年5月,第一辆“突击虎”已经进行了超过8个月的各种测试工作,车辆的操作手册、火炮射表等也都已编写修订完毕,但此时第二辆“突击虎”的生产依旧遥遥无期。此时希特勒又发话了:“突击虎”可以用在前线受损并返厂维修的虎式坦克底盘改造,这样既能让“突击虎”开始生产工作,又不会干扰虎式坦克的正常生产。

到1944年9月,共有12辆由返厂维修的虎式坦克底盘改造的“突击虎”完工。在1944年9月23日,希特勒又下令制造了5辆“突击虎”,这5辆“突击虎”都在1945年1月前完工。此后便再没有新的“突击虎”被生产出来,算上一辆原型车,其总产量被定格在了18辆。

豹式坦克的造价仅有突击虎的1/3,且“突击虎”只能遂行单一的攻坚作战,豹式的战术选择要比突击虎丰富得多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由现有底盘改装而来,“突击虎”的造价依旧不菲。1943年的一辆虎式坦克造价约为25万帝国马克,而一辆“突击虎”的全部改装费用约为5.3万帝国马克,也就是说一辆“突击虎”的价值超过30万帝国马克。要知道,同时期一辆豹式坦克的造价仅为11.71万帝国马克。高昂的造价、单一的用途、糟糕的性价比,同样也是“突击虎”产能低下、产量稀少的重要原因。

(注:1943年时1帝国马克的购买力约等于今天的13-15美元。以1帝国马克等于今天的14美元计算的话,一辆豹式造价163.94万美元,一辆虎式为350万美元,一辆“突击虎”则要超过420万美元。)

二.“突击虎”的设计及性能

依照惯例,穿甲哥将从动力及悬挂系统、防护、火力三个角度向各位读者老爷介绍这款巷战大杀器。

1.“突击虎”的动力及悬挂系统

虎式坦克并不像一些军迷朋友认为的那样慢,但也绝不算得上动力充沛

↑由于是用虎式坦克底盘改装而成,“突击虎”采用的是和虎式相同的发动机以及交错负重轮。早期的虎式坦克能凭借其690马力的12缸迈巴赫HL320TRM P45汽油机,驱动其重达54吨的车身开出高达45km/h的最高公路速度。凭借减震性能优良的扭杆悬挂、交错负重轮以及宽履带,虎式坦克在野外也能开到20-25km/h。

但巨大的战斗室使得“突击虎”比虎式还要重10吨左右,全重达到了65吨,且车身重心更高。加之“突击虎”都是用返厂维修、车况欠佳的虎式车体改装的,其机动性只会比虎式更差。在测试中“突击虎”原型车也在公路上开出了40km/h的最高速度,但在野外就只有20km/h,且其转向性能也明显差于普通的虎式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9月后生产的那5辆“突击虎”有可能使用了后期型虎式E型的车体进行改装工作,并沿用了虎E的700马力12缸迈巴赫HL320TRM P45汽油机,机动性略有提升。

2.“突击虎”的防护性能

早期型虎式坦克的装甲布置示意图,后期的改进主要是将车顶装甲加强到40mm,以更好应对间瞄火炮以及空

↑虽说是由虎式车体改装而成,“突击虎”为获得更好的防护性能,还是对虎式的装甲布置进行了较多的改动。事实上,在1943年末至1944年初,能够从500m距离上击穿虎式102mm垂直车体前装甲的盟军武器已经越来越多了,因此对“突击虎”的装甲进行优化改造也是无可厚非的。“突击虎”只保留了虎式82mm的垂直车体侧面装甲、20°倾角的82mm车体后部装甲以及车体顶部、底部装甲,其余部分的装甲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安装。

“突击虎”的驾驶席,可见驾驶员面前的新旧两层装甲。值得注意,虎式采用更舒适的方向盘而非操纵杆进行驾驶

从车外看“突击虎”,新战斗室很明显是“套”在原有车体上的

↑“突击虎”拆除了虎式坦克的炮塔以及车体前装甲,新战斗室的装甲直接嵌套式地焊接在虎式的车体上。没错,“突击虎”的战斗室就是直接套在虎式原有的车体上的。由上图中我们也能看到,驾驶席方向盘前原为虎式坦克车体正面安装的观察窗,其两侧为原本的102mm车体前装甲的下半部分。在改装工作后,车体前装甲直接被拦腰削开,原有的正面观察窗也被拆除。且在安装新战斗室的倾斜装甲后,驾驶席正面又另外在倾斜装甲上开了一对观察窗口。

“突击虎”的装甲示意图,可见与虎式还是有不少差异

↑“突击虎”战斗室正面为厚达150mm的47°大倾角装甲,正面法线方向上的等效厚度高达220mm。车体首上也为几乎不可能被当时反坦克火力击穿的80°倾角70mm装甲板,车体正面则为25°倾角的150mm装甲,等效厚度约为165mm,首下也为大倾角的62mm装甲。即便是到了1945年,也几乎没有盟军反坦克武器能从正面威胁突击虎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针对的主要是城镇作战,“突击虎”将战斗室顶部装甲从早期虎式的20mm增强到了40mm。

一名美军地勤在一架B-29轰炸机的弹舱中为500磅AN-M64航空炸弹设置引信,图片摄于1945年

↑不过,在突击虎真正投入实战的1944年末,战场制空权已经牢牢掌握在盟军手里。无论是20mm还是40mm顶部装甲,在盟军飞机的250磅、500磅、1000磅乃至2000磅航空炸弹面前,都是渣渣。

3.“突击虎”的火力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了——突击虎的380mm臼炮。实际上,严格来说这甚至不是一门火炮,而是一个超大号的火箭发射器 。

现存于挪威纳维克(Narvik)战争博物馆的依据R.aG43反潜火箭发射器

↑原本“突击虎”计划安装陆军的210mm榴弹炮,但设计人员始终没有找到一款令人满意的210mm榴弹炮。既然只是街巷战攻坚武器,威力大就足够了,对武器精度和射程的要求其实并不高。

“突击虎”的设计人员很快找到了莱茵金属公司,希望将他们的R.aG43(Raketenabschussgerät43,意为“火箭发射装置1943型”,德国人给武器命名还真是直白)380mm反潜火箭发射器装上“突击虎”。这款反潜火箭发射器能将一枚340kg的反潜火箭发射至2km外。那么同理,它装在坦克底盘上时也应该能将重量超过300kg的炸药送进敌军占领的一栋大楼,并且把这栋大楼炸个稀巴烂。

部署在挪威作为岸基反潜武器的一座R.aG43反潜火箭发射器

↑但实际上,R.aG43并不是一款成功的反潜武器,在确定其作为“突击虎”的主炮前,其产量仅有12门。在1944年4月4日,3门反潜型R.aG43在挪威的特隆赫姆峡湾进行了试射。在此次测试中,其引信暴露出了很大问题,主要是深水炸弹战斗部引信在触碰水面的瞬间就会被触发引爆,完全无法达成反潜作战战斗部水下爆炸的要求。且该发射器在测试中的射程也没达到预想中的3km。第二轮测试从1944年4月20日开始,但在此轮测试中该发射器依旧存在高达18%的故障率。

一张罕见的“突击虎”开火的图片,留意其发射的实际上是一枚自带动力的火箭弹

↑但陆军的研究人员认为,这款反潜火箭发射器口径大、威力足,且射程和引信问题都不妨碍其成为一款优秀的主炮。但该型发射器发射时的后坐力高达40吨,且对车内空间有很大要求,纵观1943年秋季德军手上所有的装甲底盘,虎式重型坦克也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实际上,“突击虎”项目就是这样先确定主炮、后确定底盘的。

现存于德意志坦克博物馆的一辆突击虎,留意其巨大的弹药和主炮最前端的配平钢圈

正在装填弹药的“突击虎”内部,留意弹药尾部的一圈共32个火箭喷嘴

↑即便安装在虎式重型坦克底盘上,380mm口径的R.aG43依旧显得格外硕大。一些“突击虎”会在主炮炮口处额外焊接一个厚度很大的钢圈,以配平炮尾的重量。而且“突击虎”的炮尾非常厚实,以抵御火箭弹发射时的巨大尾焰和后坐力。

“突击虎”的R. Hollandungsgranat 4592型破甲弹,重340kg

“突击虎”的R. Sprenggranate 4581型高爆弹,重340kg

Raketen-Sprenggranate 4581型高爆弹的分解图,前方的为高爆战斗部,后方好像炸药一样的是火箭发射药

↑“突击虎”配有破甲弹和高爆榴弹,二者的质量均为340kg,能够有效毁伤大部分当时城镇战中可能遭遇的建筑物。但如此大和重的炮弹,用人力装填是不可能的。因此,“突击虎”在车体后部安装了一部小型吊车以进行装填作业。下面穿甲哥用几幅图片展示“突击虎”的装填过程:

1.火炮在射击准备时首先归零至0°仰角位置。突击虎”的弹药外侧包裹了一层木质保护层,因此需要先将炮弹放在车辆侧面并将炮弹解封。

2.将弹药挂在“突击虎”车体侧面的吊车上。

3.通过吊车将弹药输送到车顶的开口处。

4.将弹药装填到炮尾后的滑轨中,由4名士兵合力将弹药推入炮膛。然后火炮进行俯仰、瞄准,设计后重新归零进行下一轮装填。“突击虎”这样的一轮完整装填需要长达约10分钟的时间,且需要乘员长时间在车外作业,在实战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尽管如此,面对一些顽固的敌军工事,“突击虎”仍能凭借其强悍的火力成为德军攻坚部队的首选。

三.“突击虎”的服役及作战历程

1000连的一辆“突击虎”在开火,摄于1944年

↑全部18辆“突击虎”中的16辆在1944年末都被投入实战,剩余的两辆也在1945年1月被编入第1000连。它们都在被称为“装甲突击炮连”(Panzer Sturmmörser Kompanien,简称Pz.Stu.Mör.Kp.

)的单位中服役。正常编制的装甲突击炮连应当配有14辆突击炮,但装备“突击虎”的第1000连仅接收到4辆“突击虎”,1000和1001连也各自只由6辆“突击虎”组成。

在实际作战中,“突击虎”往往两两编制并一起参与作战,这样的两辆“突击虎”组成一个“排”(Zug)。

下面,穿甲哥以连为单位分别介绍“突击虎”的服役和实战历程:

Pz.Stu.Mör.Kp.1000(装甲突击炮第1000连,下同)

第1000连由两个排共4辆“突击虎”组成,于1944年8月13日组建。由于“突击虎”的数量稀少,其实际上是作为集团军群直属的重型直瞄支援火力使用的。因此同一个连的“突击虎”不一定集体行动,但同一个排的两辆“突击虎”一般是会并肩作战的。在1944年8月15-18日间,该连派出了一排的2辆“突击虎”前往华沙镇压华沙起义。该连二排的另外两辆“突击虎”则在1944年8月末被派往了法国。与此同时,一排的两辆“突击虎”被派往匈牙利,这两辆“突击虎”在9月中旬被并入了第109师。10月末,二排从法国调回华沙,随后被送回德国本土进行维修。

1944年12月,1000连被并入了党卫军装甲第6师,准备在莱茵河一带进行防御作战,但“突击虎”一直没有在前线参与实战的机会。1945年1月,该部队被改组为炮兵部队并补充了两辆“突击虎”。

一辆被德军抛弃并被美军骑兵113团几乎完好无损地缴获的“突击虎”,摄于1945年

↑“我们在比较近的距离上遭遇了疑似是火箭的武器攻击,且这些火箭的爆炸威力巨大。”根据美军第113骑兵骑兵团的作战记录,他们极有可能在1945年5月5日的皮尔镇(Pier)附近遭遇了1000连的“突击虎”的炮击。当113团占领了皮尔镇附近的贝德堡(Bedburg)镇时,他们在镇里缴获了一辆被抛弃的隶属于1000连的“突击虎”。

同时,与骑兵113团伴随作战的美军第737装甲营在该日的战斗中同样也曾汇报称,遭到“威力巨大的火箭武器”袭击,应当也是1000连的这辆“突击虎”所为。

Pz.Stu.Mör.Kp.1001

1001连于1944年9月23日组建,第一个排约于该月末形成战斗力。1944年11月10日,1001连也被投入了莱茵河防御作战中。但与1000连错失实战机会不同,1001连曾被投入到列日要塞的战斗中。

被美军击伤后俘获的隶属于1001连的“突击虎”

↑1945年2月26日,一辆“突击虎”在撤离杜伦途中由于驾驶员的操作失误卡在了街道边。随后,紧追而来的美军743坦克营C连的一辆M4A4坦克从后方向这辆“突击虎”开火,击穿了其后部装甲并导致其动力系统损毁。“突击虎”乘员全部在美军坦克的攻击中生还,见状不妙弃车而逃,随后其中一人被美军步兵击毙,余下车组被美军俘虏。这辆“突击虎”也就此落入美军之手。

这辆“突击虎”随后由美军464装甲维修连接管并修复,在1945年5月被送到英国进行性能评估。这辆“突击虎”最终被拆毁,但其主炮仍现存于英国波维顿(Bovington)的坦克博物馆中。

第1001连最后的作战为1945年防御科隆的作战。是役后,由于该连仅剩3辆“突击虎”,且都有不同程度受损,因此这三辆“突击虎”都被车组就地销毁,以免落入盟军之手。

Pz.Stu.Mör.Kp.1002

关于1002连,穿甲哥能够查到的资料比较匮乏。该连于1944年10月组建,并在1944年12月首次被投入东线前线,但未参与实战。到1945年3月,该连被投入到波尔森(Polsum)、马尔(Marl)、达腾(Datteln)一带作战,并参与了实战。1945年3月中旬,该连由于缺少补给销毁了仅剩的两辆“突击虎”。

四.总结与评价

一辆丛林迷彩的“突击虎”,留意其战斗室后的吊车和站在车顶的一名士兵

可以说,“突击虎”是对受损虎式坦克底盘的有益再利用。但实际上它在1944年末正式服役后的处境却是十分尴尬的:“突击虎”的无炮塔构型、漫长的装填时间、糟糕的精度,都决定了这是一款只适合进行城市攻坚作战的战车。但在盟军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后,德军已经很少有机会对大城市或是坚固要塞发动大规模进攻了。事实上在战斗中损失的“突击虎”,大部分都丢在了撤退的途中。若“突击虎”出现在1941年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穿甲哥相信它会是一款优秀的攻坚战车。只可惜,“突击虎”生不逢时,注定不会是一款成功的设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