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与田汉:一起创作国歌的日子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聂耳与田汉:一起创作国歌的日子

src.jpg

全山石、翁诞宪油画作品《义勇军进行曲》,2009年。

“每一个画面都燃。”这是网友们对今年1月1日发布的新版国歌MV的评价。这版最新的《义勇军进行曲》MV,只有短短49秒。

这首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歌曲,其创作背景要追溯到86年前。

1935年,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电影《风云儿女》。影片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词、曲创作者分别是剧作家田汉、作曲家聂耳,当时就已火遍大江南北。

聂耳的原名是聂守信。1912年2月,他出生于云南一户开药铺的人家,是家中六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由于交不起童子军服装费,就读于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的聂耳被迫转学。小学毕业后,聂耳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级部外国语组,主修英语。

天赋异禀的聂耳跟邻居木匠学二胡、竹笛等民乐,课余又跟一位法国教师学习乐理和钢琴,小提琴则是读师范期间跟一位小学音乐老师学的。

熟悉聂耳的人都说,只要能从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先生”。“聂耳”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1928年,聂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刻印、张贴传单,参加学生游行。

四年后,他本想报考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但没有被录取。1932年9月中旬,上海“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负责人赵铭彝写信,将聂耳介绍给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

经由推荐,20岁的聂耳进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了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

1932年,34岁的田汉已经是有名的戏剧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田汉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农民家庭,14岁那年,他考入了徐特立创办的长沙县立师范学校(长沙师范学院前身)。彼时,他就展现了对戏剧创作的兴趣。

1917年,田汉去日本留学,其间加入李大钊等人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并与郭沫若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他的戏剧处女作是《梵峨琳与蔷薇》。

1922年从东京回国后,田汉开启了激情澎湃的创作生涯:创办《南国》半月刊,成立南国电影剧社,推广新戏剧,赴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

田汉的早期剧作品《梵峨琳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南归》等,均是情感类戏剧。在当时的上海文艺界,他左右两派的朋友都有,他曾说:“艺术可以赖政治而完成,但政治对于艺术的支配力并不甚大。”

随着时局演变,田汉也开始为民族救亡而呐喊。

1930年3月,他作为发起人之一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并成为上海左翼文化运动领导人。此后他创作的舞台剧《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等,以及电影《中国的怒吼》《三个摩登女性》,直接、硬核地直指政情。

1932年4月,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他的左联同袍夏衍等人一起创作电影剧本。

这一年,34岁的田汉与20岁的聂耳见面了。

1932年7月,聂耳以“黑天使”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一次,他在文章中批评音乐家前辈黎锦晖:“我们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田汉由此注意到聂耳,专门找到这位年轻人,彻夜长谈。

两人很快就迎来了首次合作。1933年年初,在徐家汇联华影业公司一厂的摄影棚内,田汉介绍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邀请聂耳为影片《母性之光》谱写《开矿歌》。之后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合作的歌曲占据了聂耳存世作品的四分之一。

1934年秋天,田汉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抗日为内容,创作了电影故事《凤凰涅槃图》,后来改名为《风云儿女》。出于人身安全考虑,田汉不能公开露面,剧本是躲在一个小旅馆临时租用的房间里完成的。

夏衍拿到田汉的手稿,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于1935年正式开拍。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写在文稿的最后一页,当时的歌名叫《军歌》。

据夏衍回忆,文稿在编剧孙师毅桌上搁置了一段时间,后来他们发现后面几页被茶水弄湿了,歌词中有几个字已经模糊不清,夏衍和孙师毅仔细辨认后抄写出来。听说此事后,聂耳来找夏衍,提出自己想为它作曲。

作曲的时候,聂耳对歌词加入了自己的理解。田汉后来在他的《影事追怀录》中说:“我写的《义勇军进行曲》跟后来唱的略有出入,显然是作曲者加了工。”聂耳三次修改了歌词。

田汉非常欣赏聂耳,在关于国歌创作的手稿中,他写道:“我和聂耳合作过好些歌曲。他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但他天赋甚高,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又勇于学习。他的作品爽朗明快,善于处理别人很不易驾驭的语句。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这句很不易驾驭,而他却处理得很自然、有力。”

聂耳是在日本修改的曲谱初稿和歌词,后把歌曲寄到上海,由电通影片公司于1935年5月9日正式录音。《风云儿女》上映以后,《义勇军进行曲》迅速在全国流行。两个月后的7月17日,聂耳在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近十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在盟军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名列其中。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0月1日,在标志着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乐队奏响《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写入宪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