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中国走上了不断探索的发展道路,
开放、改革、创新,中国创造了独特的有中国特色发展模式,
从国际地位的提升,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再到加入WTO后经济的腾飞发展,
1949年到1999年间,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中国又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期节目,来讲4个跟“复”字有关的故事,“恢复”的“复”。
先来讲第一个,“复联”。讲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那是1971年10月25日,那一天,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21天之后,1971年11月15日,中国代表团就出现在了联合国大会会场。其实呢,这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第一次出席联合国的会议。1950年11月,应联合国安理会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曾经出席了一次,安理会会议。
从1949年11月到1950年年初,新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曾多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1950年11月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在联合国的亮相,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时任外交部苏欧司司长伍修权一行九人代表新中国政府出席安理会会议,就美国侵略台湾案发言。他的发言被外界形容为“吐出了中国人多年来的怨气”,但却没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认同,美国更从此开始年复一年使用“缓议”提案,阻拦中国代表权问题进入联大议程。
朝鲜战争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不再向联合国主动提出恢复席位的要求。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发生变化,美国在1961年推出新的提案。微弱的票数差距,促使美国在1961年推出新的提案,把中国代表权问题列为重要问题。这个提案被通过后,新中国想要恢复联合国席位,赞成票就不能只是过半,而必须超过三分之二。尽管门槛加高,但是赞成票还是越来越多。从1963年开始,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驱逐蒋介石代表”的提案。随着中国对外局面的改变,赞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票数悄悄迈过了半数的分水岭,向着美国所设的三分之二多数票进发。此时美国正慢慢陷入越战,国内反越战运动兴起。美国社会舆论发生了变化,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也开始有了新的思考。
从1950年起,每一届联合国大会都要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但是,每一次,都被美国以“延期讨论”加以否决。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即将召开,美国看到,他们再也拦不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的席位了,又伙同日本提出“双重代表权”议案,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历史在北京华盛顿和台北之间来回拉扯,排入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议程的提案,最终变成了三个:
第一逆重要问题案,即驱蒋需三分之二赞成票。
第二,两阿提案,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驱逐蒋介石代表。
第三,双重代表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不驱蒋。
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届联大表决中国代表权问题开始。第一个表决的提案是美国日本等22国提出的逆重要问题案。随着红灯一盏一盏亮起,美国搭建了十年的三分之二票数门槛被当场攻破。
由于逆重要问题案被否决,两阿提案只需要过半数票,即可通过,一次改写中国在联合国历史的表决开始了。表决结果如下,76票赞成,35票反对,缺席和弃权17票,决议通过,决议获得通过。
当天联合国发出第2758号决议。决议的最后这样写道: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承认它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首发阵容,以副外长乔冠华为团长,驻加拿大大使黄华为副团长,代表为符浩,熊向晖和陈楚。副代表为唐明照,安致远,王海容,刑松益和张永宽。其中黄华为常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陈楚为副代表。1971年11月15号,随着乔冠华带领中国代表团步入联合国大会会场,这一天变成了中国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复联”之后,又在1986年提出了“复关”的要求。“复关”就是要讲的第二个“复”字的故事。什么是“复关”呢?就是恢复中国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缔约国的地位。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23个创始缔约方之一。就跟联合国席位一样,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的席位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可是1950年3月,台湾当局突然退出了关贸总协定。好好的为什么退出呢?因为台湾玩不下去了,蒋介石集团失去了对中国工农业的控制,随时面临被关贸总协定驱逐的难堪局面。与其受辱,不如自己退出保全面子。时间到了1986年,中国政府提出“复关”。“复关”谈判,谈着谈着,关贸总协定变成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复关”谈判就变成了“入世”谈判,中国要跟当时的37个世贸成员体挨个进行拉锯式谈判。最难谈的是美国,谈了25轮。美国人对中国入世,是“欲拒还迎”。一方面漫天要价,一方面又患得患失。
1997年,克林顿政府开始重新定位世界政治格局,将中国视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美的入世谈判加快了步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开始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担心中国放弃入市的克林顿,在1999年2月派财政部副部长萨默斯率团来到北京,与中国开始正式谈判。美方承诺坚定地支持中国于1999年加入WTO。
就在谈判接近完成的时候,一次突发的政治事件,差点断送了一切。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部队的三枚导弹袭击,中国公民3人死难20多人受伤。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美WTO谈判中断,两国关系也降至历史低点。一直到APEC在奥克兰开会,中美两国元首见面双方才达成协议,重启谈判。(因为这时炸馆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道歉赔偿也基本得到解决,于是又开启了谈判。)
1999年11月10日上午,中美代表团重新坐回了谈判桌上,这是中美双边谈判的最后一场谈判,进行得异常艰苦。虽然中美看似是很快重返谈判桌冰释前嫌,但这场交锋注定不轻松。中美双方为各自国家的利益唇枪舌剑锱铢必较,甚至为争执难下的谈判条件,敲桌子砸板凳。
到了谈判的最后环节,中美双方还剩下7个问题无法达成共识。这时候,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直接加入了谈判,给美国人发出一个信号,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不会再有“转圜”的余地。朱镕基在内部对大家说,今天一定要签协议,不能让美国人跑了。当美国人抛出前3个问题的时候,朱镕基都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我同意。当美方抛出第4个问题的时候,朱镕基说,后面4个问题你们让步吧,如果你们让步,我们就签字。美方代表明白这是最后的机会,就要求暂停会议,他们离开会议室去打电话请示总统克林顿。5分钟之后,美方代表回到会议室,说,我们签字。
六天夜以继日的谈判终于成功。中美签署中国入世双边协定,标志着中美就中国加入全球最大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正式结束,从而为中国入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在北京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取得了双赢的成果。
2001年11月10日,多哈希尔顿酒店会议厅里灯火辉煌,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在这里召开,会议厅里蓝色的横幅上用中英文写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中国“复联”,恢复联合国的席位,用了22年。而“复关”“入世”,用了15年。中国还有一件重大事件,从谈判到成功实现,也用了15年。是哪件大事呢?接下来讲第三个“复”字的故事,就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82年,中国和英国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用了整整15年。中英为什么会在1982年启动香港问题谈判呢?因为港英当局发现,他们马上就要喝西北风了。话说1898年,英国强迫中国清朝政府把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1997年届满。从那时起,港英政府就相当于是,新界这片土地的二房东。这个二房东把他从中国政府租来的新界土地,转租给私人发展商,从而获得巨额的土地财政。可是1982年,港英政府发现,自己可能收不到地租了,因为,从中国租借来的新界,租期只剩下15年,港英当局没办法继续把土地租给私人,谁知道1997年这个租约还有没有用呢?总不能建设一座摩天大楼,只有15年是使用权对吧?眼看着港英政府就要喝西北风了,英国政府就在1982年开始,跟中国政府开展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
1982年9月,带着马岛战争胜利余威的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拉开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然而这一次盛气凌人的“铁娘子”,却遇到了被毛泽东称为“钢铁公司”的邓小平。两人的第一次对话,一直在剑拔弩张中进行。这次谈话最终不欢而散,撒切尔夫人走出人民大会堂步下阶梯的时候,一向仪态大方的她竟然一脚踏空,中国人对这一幕画面印象深刻,这似乎成了她与邓小平谈判不力的一个佐证。
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在北京,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作风强硬的右翼保守党首相,竟会向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妥协,这让很多英国人难以接受。对于这一点,撒切尔夫人在时隔多年之后曾说,英国人不应留恋香港,该让中国人做主了。
终于,大家等到了这一天,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这场中英香港政权的交接仪式。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15秒,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主席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一侧是即将落下的英国国旗,一侧是马上要升起的五星红旗。大礼堂内庄严肃穆,英国国旗在英国国歌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徐徐降下,一段被鸦片和炮火熏黑的历史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了。香港真正迎来了崭新的自制时代,一切带着殖民统治色彩的标记也随之消失。香港政府合署大楼门上的英国皇冠徽标被拆卸下来,香港警察将佩戴新的徽号和肩章,以全新的面貌为特区政府服务,香港同胞将以全新的身份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此香港、香港人民、香港特区政府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香港回归至今,向世界展示了成功实践“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就。GDP年均增长3.2%,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香港的法治水平不断地提升,司法独立跃升至全球第四。“一国”和“两制”的双重优势,让香港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
第四个“复”字的故事,就是1999年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跟葡萄牙共和国双方都同意,澳门主权属于中国,回归之前暂时由葡方管理。所以,中葡谈判比中英谈判简单得多,双方聚焦讨论的只是澳门回归的具体时间,几轮谈判都非常顺利。可是1986年的时候,葡萄牙方面突然来了个节外生枝。
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加快了步伐,香港跻身亚洲四小龙,澳门也迎来了经济多元化发展。运用了贵宾厅制度后赌场收入节节上升,博彩业的税收占了当时澳门政府总收入一半以上,博彩业还带动了其他行业,经济出现一片繁盛景象。邓小平指示澳门也要在本世纪内回归,这也为有诗人外交官之称的周南与葡方谈判定下了基调,有别于中英谈判,澳门主权没有争议,谈判没有太多拉锯,但是时任葡萄牙总统的苏亚雷斯,突然提出邀请谈判代表团团长周南出访葡萄牙,这一要求令谈判出现了变故。
周南(中葡谈判中方代表团团长,原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那时候谈判的协议都差不多达成了,起草小组已经建立了,我想多半是礼节性地去一趟,结果第一个没有想到的就是他规格非常高,到了葡萄牙机场是他的外长亲自到机场迎接,第二天下午是总统接见,他就规定说是不要任何人陪见,葡萄牙方面就他一个,中国方面就我一个,他说澳门的回归不能在本世纪内,我要到下一个世纪的适当时候”。
面对总统苏亚雷斯的发难,周南大吃一惊。他知道自己不能让步,于是他取消了第二天所有的访问行程作以回应,外界媒体纷纷猜测中葡谈判可能触礁。不久,周南返回北京。1987年葡萄牙副外长访华,再次就澳门回归的时间问题与中国磋商。
周南:“最后的意见是打算同意中国政府的主张,就是在本世纪内,他说本世纪内就是1999年啦,12月最后一天交换澳门,我说这个你们澳门也好、葡萄牙也好、香港也好,整个西方世界不都是要过耶诞节嘛,都是要放长假嘛,一般从圣诞夜24号都是大家休息的时候,把这个交接仪式放到这个时候合适吗?可不可以再提前一些?他说那我不能做决定,我要报告政府,过了两天他说已经收到政府的回电,同意提前10天,12月20号怎么样。”
1987年3月26日,中葡联合声明草签。周南的机智让澳门这一次牢牢地把握住回归的机遇,也让这片被异国占领了400多年的土地提早了11天回到中国。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澳门“沧海”变“桑田”,从文艺小城摇身一变成为世界旅游城市,期盼了四个世纪的回归,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由澳门人自行管制的小城,在强大的经济引擎驱动下,探索经济适度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尽管艰难但坚定不移。乐观积极的澳门人正在为小城的下一次华丽转身积蓄力量,澳门也必将成长为珠三角地区的一朵“盛世莲花”。
这就是本集节目讲的4个“复”字的故事,“复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复关”、后来是“入世”、“复权”,中国政府先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故事。
这真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6月20日 晚19:15
大新闻大历史 为您讲述
勇立潮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敬请留意
编辑:吴穹、栗唯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