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人用这样的方式让上苍听见人间的声音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玛雅人用这样的方式让上苍听见人间的声音

为什么还要继续停留在“特奥蒂瓦坎”?

因为它对于美洲文明来说太重要了!它是美洲三大文明之一阿兹特克文明的发源地。相对于其它两大文明: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似乎离我们更加遥远,甚至我们可能之前都没有听说过它。借此机会,正好可以多了解一些。现在请小伙伴们看上图,这是特奥蒂瓦坎所特有的陶艺。猜猜看,它是个啥东东?

它看上去是不是有点儿像中国清代旗人女子头上戴的旗头?旗头,就是慈禧、还珠格格、甄嬛等balabala头上戴的那个插满饰品的黑色头架。据说头架有木架和铁丝架等。这个出自特奥蒂瓦坎的陶艺是件头饰么?那可太重了。不过貌似古人的颈椎比现代人要结实强壮。

看上去这些陶艺的工艺还挺复杂,样子也比较繁复,着实是花了些心思和功夫做出来的。你猜到了么?它们是些啥东东?

我们以这件陶艺为例,来看看它们究竟是做什么用的?

这件陶器的名字很文艺:剧院式香炉。OK,它是个香炉。古印第安人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烧香祈雨、祈福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因此,香炉在祭祀礼仪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香炉分为上下两部分,底炉与炉盖。人们把芳香树脂放在下面底炉的平盘上燃烧,香烟通过炉盖上长长的烟囱抽上来散发到空气中。

炉盖上通常都装饰有象征宇宙三层界的元素:上天、人间和阴间。最上面的羽状物象征羽蛇神,代表上天;中间的人脸(可能是统治者的肖像),代表人世;底部则代表了阴间。通常,工匠们先用泥土塑好香炉的形状,再用事先做好的刻花、鸟、蝴蝶、圆等刻件黏在其上。由于刻件过多,往往就出现了装饰过度的现象,因此,人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剧院式香炉”,因为它太热闹了!不过,“剧院式香炉”也正是特奥蒂瓦坎独具的特色!

也有这种“剧院效果”差一点儿香炉,但相对于一般香炉来说它还是挺繁复的。不由得我又想起了清代“旗头”。清初女子的头饰其实很简单,要么扎辫儿要么盘头。后来人们开始往头上插花戴饰,以致发展到自己的头都戴不下了。于是,女人们又发明了旗头——插满了头饰的架子,然后就又开始肆无忌惮地往上插。还好,旗头最终没有发展成“剧院式旗头”(^_^)。

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特奥蒂瓦坎“剧院式香炉”。它的特点不在香炉本身,而是在它极为繁复的盖子。

重点来看盖子中间的两个部分:1.头像两边的鸟是奎兹鸟,它是农耕与雨水之神,说明此香炉是用于祈雨求丰收的礼器。2.在很多古印第安的人像雕塑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封嘴的样式。据说这是为了防止死者的灵魂从口中逃出。这件香炉表面饰有彩绘,工艺极其精美,观之具有相当的视觉冲击力,是此类香炉中的上上品。(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

这个“玉米香炉”的体积非常庞大,应该是用于更加隆重的与玉米丰收有关的典礼仪式。香炉越做越大,香脂越烧越多,代表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人们相信香烟可以把他们的祈盼传送给神灵,随着香烟的袅袅上升,上苍听见了人间的祈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