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囚服到底是什么颜色?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中国古代囚服到底是什么颜色?

中国历史上的囚服,可不是白色的。

囚服被设计出来的原因,就是要将犯罪的人与一般小老百姓区分开来,关于囚服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代的《荀子.正论》载:“杀,赭衣而不纯”。唐代学者杨倞作注解释:“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杀之,所以异于常人之服也”。

“异于常人之服”,代表这个颜色的服饰,不是一般人能够穿的,那什么人能穿呢?就是囚犯。

春秋战国时期,鲜艳颜色的服饰为贵族专有,囚犯则穿一种红褐色的粗麻制筒衣,好与一般百姓的服装有所区别。

而这个赭色的服饰,后来还成为囚犯的代称。《汉书.刑法志》曾用“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来形容秦代律法严酷,导致路上都是犯人、监狱连片。不过有关于战国、秦汉时期的囚服外观造型,目前学界尚未有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各朝代对于囚衣的颜色选择有相当高的一致性,大部分都以赭色作为囚服的颜色。

《史记·田叔列传》:“唯孟舒、田叔等十馀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应该说,古代最常见的囚服是赭色,而不是电视剧中的白色,虽然白色也曾是囚服颜色的一种。

这与古代服装礼仪文化有密切关连,服饰不仅要美观还要能区别身份等级,不同身份的百姓,在衣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冠履等配饰的穿戴方面,历朝皆有严格的规定、不可僭越。因此,颜色同样也有划分社会身份等级的功能。

在历史文化的积累下,中国人有一套自己的用色法则,而青、赤、黄、白、黑,这五色是能从大自然中提取的五个原色,被视为“正色”。而用这五个原色相混得来的颜色,则被称作“间色”。

古人认为,杂乱会导致人的混乱与错误,因此对于颜色采取:“正色贵,间色贱”的态度,而红中带褐、混杂黑色的赭色,像极了血液干枯的颜色加上又是间色,于是就被选作囚服的颜色。

那么,今日常在古装、传统戏剧中看到的白色囚服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到对场合着装有着极高要求的古人了。这就要说到在居丧、灾祸、问刑等凶事时,古人所穿着的服装了。

在遭逢这些不祥之事时,古人会穿着未经过染色,或是白色的衣服,称作“素服”。素服虽然可作为吊唁时的服装,但也能拿来当作囚服。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鄂曰:‘降将未受梁王宽释之命,安敢乘马衣裘乎!’乃素服乘驴至大梁。”元代史学者胡三省作注解释:“素服,囚服也”。

由此可知,素服也能当作囚服穿,由于传统戏曲民众偏爱平冤等剧情,主角穿着一身素白服饰喊冤,就成为人们对于古代囚服是白色的刻板印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