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种姓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印度的“种姓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

【提问】

“馒头大师好!最近印度的疫情好像失控了。对于这个邻居我一直挺陌生的,一个印象就是歌舞,另一个就是教科书里说到过的“种姓制度”,能说说印度的这个“种姓制度”吗?感觉都已经2021年了,这种制度还存在真的很奇怪啊!”

——@羽扇纶巾

【回答】

首先有个小小纠正:印度早就宣布废除“种姓制度”了。

不过这种宣布似乎没啥用,因为这个制度现在依旧在深深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关于这个问题如果要回答详细的话,足以写一篇甚至几篇论文。我试着就我自己知道和理解的范围内,简单捋一捋吧。

1

印度“种姓制度”这件事,得先从雅利安人说起。

雅利安人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发源于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的草原,在迁入中亚地带后开始逐步强盛。在梵语中,“雅利安”有“高贵,光荣”的意思。

大概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雅利安人开始向四处迁徙,他们往南的后裔来到伊朗,往西南的后裔来到希腊,往西的后裔遍布欧洲。他们和当地的土著人交战,融合,繁衍,延伸出了古希腊人、拉丁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凯尔特人等等一系列分支。

在学术上,雅利安人一般叫做“古印欧人”,他们使用的语言就是“古印欧语”,这种语言后来开枝散叶,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其实都属于“印欧语系”。

雅利安人的迁徙路线

这里要插一句,和希特勒有关。

大家都知道,希特勒一直近乎变态地追求“最纯正的雅利安人”血统,但事实上,他所崇尚的“金发碧眼”的所谓“高贵雅利安人”,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日耳曼人。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的现代基因图谱显示,日耳曼人中的雅利安基因只占19.5%,而当初被希特勒宣称为“劣等种族”的斯拉夫人,“含雅量”却远超日耳曼人:俄罗斯人的雅利安人基因超过47%,波兰人更是超过50%。

回到正题。

大概在公元前1500年前,雅利安人往东南迁徙的那一支,开始进入古印度,并遭遇了印度河文明以及当地的土著达罗毗荼人。

经过长期的斗争,久经沙场的雅利安人最终征服了达罗毗荼人,不仅如此,他们还灭绝了达罗毗荼人的语言和文化,开创了“雅利安时代”。

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诞生的。

2

接下来我们要说第二个名词:婆罗门教。

记住婆罗门教不难,我们只要记住它是当今印度国教印度教的前身,或者说是它的古代形式。

当新的统治者要长期统治一片新的领土,尤其这片领土疆域辽阔的话,那么只靠军事高压是根本不可能的,必须要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全面入手——婆罗门教就成了雅利安人维持自己统治的重要武器。

如果要简单总结婆罗门教的特点,那么有三点是必须要概括的:第一是信奉三大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第二是相信业报轮回,第三是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

三大主神:毗湿奴(守护神),梵天(创造神),湿婆(毁灭神)

前两点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我们就说第三点:等级制度。

没错,这就是“种姓制度”的源起。

婆罗门教的圣典《梨俱吠陀》中记载拥有千头、千手、千足的“原人”布鲁沙被分割,是这样描述的:

“他的嘴变成了婆罗门,他的双臂变成了罗阇尼耶(刹帝利), 他的双腿变成了吠舍, 他的双脚生出首陀罗”。

关于印度的四大种姓,其实教科书里都有,这里再简单复述一下:

第一等级是“婆罗门”,其实就是祭司,也是后来的僧侣贵族,他们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

我们看到的印度白肤色美女,一般都是高种姓的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就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是婆罗门的受众,守护婆罗门,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军事和政治。

第三等级是“吠舍”,其实就是普通雅利安人,没有什么特权,必须纳税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但他们也属于雅利安人,主商业;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其实就是包括达罗毗荼人在内的大多数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原土著居民,从事低贱的职业。

但“首陀罗”还不算最差的,在“四大种姓”之下,又发展出一个“达利特”,但严格意义上这类人不算拥有种姓,他们在印度从事最最低贱的职业,所以被称为“贱民”。

印度低种姓的一般肤色都比较黑

这五大种姓(含贱民)彼此之间有严格的壁垒,别说不能通婚或交往,高种姓人别说触摸低种姓人,甚至摸过后者触摸过的东西,踏到后者的影子都会认为是被亵渎了。

印度的婆罗门教后来在佛教和耆那教的冲击下渐渐衰落,但在公元9世纪前后通过整合和改革,进化成了印度教,重新崛起,并成为了印度的国教。而印度教继承了婆罗门教的绝大多数教义——尤其是“种姓制度”,被严格继承了下来。

必须要承认的是,在古代,雅利安人极力推行“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统治手段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放眼古代的世界,将人民强行分成各个阶层进行统治,印度也并非孤例。

但那毕竟是人类文明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古代。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曾说过一句话:

“部落之最极端的、最严格的形式是种姓制度。”

请注意,他在这句话中强调的是“部落”二字。

然而,当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作为一直雄心勃勃想要成为世界强国的印度,却依旧深受“种姓制度”影响,这就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了。

3

其实印度并非没有废除“种姓制度”。

1947年,印度独立,两年后颁布了《印度共和国宪法》,第15条明确规定:

“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然而,由于“种姓制度”已在印度存在数千年,很多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根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

印度近当代历史上两个重要领导人:甘地和尼赫鲁。尼赫鲁的种姓是婆罗门,甘地的种姓不详,有说是吠舍,但从甘地的经历来看,更多人认为是婆罗门。

曾在2001至2005年期间驻担任《金融时报》南亚局主任(驻新德里)的记者卢斯,在他的著作《不顾诸神·现代印度的奇怪崛起》中,一方面感慨印度作为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的巨大潜力,一方面又哀叹“种姓制度”等陋习对印度发展的桎梏——这从他起的书名中的“奇怪崛起”就能看出。

在“知乎”的“在印度,种姓制度可以有多可怕?”词条中,有多位网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接触受“种姓制度”影响的印度人的情况:

有一位留学日本的网友,说他们班上有一位印度留学生,每次轮到他做值日就跑了,也不打招呼。最后老师找到他问原因,他的回答是:“我的阶级是不需要打扫卫生的。”

另一位网友在佛罗伦萨旅游时坐大巴,车上有几个印度人大声喧哗很吵,他的一位印度同学提醒他们后,反而遭到谩骂,这位印度同学随后透露了自己的姓氏,先前态度蛮狠的那几个印度人立刻低头道歉。

各类新闻报道也是屡见不鲜。

2015年8月31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印度北方邦桑克鲁特村(Sankrot)的一对低种姓姐妹的住所被村民摧毁,她们只能被迫逃离。因为她们的低种姓哥哥与高种姓的一位女子因爱而私奔,村子里高种姓的长老判罚这对姐妹“应该被村民强奸,并裸体游街。”

2018年8月,据海外网报道,印度南部的克勒拉邦(Kerala)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一些印度渔民(都是低种姓的人)自发开船去解救受困民众。有一位渔民在营救一个被困在房顶的17口之家时遭到了拒绝,因为这家人是印度的高种姓。5小时后这位渔民返回时,那家人开始呼救,表示可以上渔民的船,但“你们不能触碰我们”。

印度屡见不鲜的强奸案,除了男女不平等这一因素外,“种姓制度”也是幕后的一大推手。

2014年5月27日,印度北方邦布道恩地区卡尔塔村一对14岁和15岁的堂姐妹在离家上厕所期间失踪(至于为什么上厕所要离家,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印度电影《厕所英雄》,这里就不展开了),次日清晨她们被发现被吊死在树上,死前遭遇5人轮奸。

当这两名“贱民”少女遭遇强暴时,其中一位的父亲听到了呼喊后去报警,但警察却说,这两名贱民只不过是和高种姓的人在一起玩,“几个小时后就能回家”。

案发后,北方邦首席部长亚达夫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问他对邦内治安恶化、强奸案高发有何看法时,他反问记者:“你没有遇到危险吧。那你担心什么?”——他的意思是记者不是“贱民”,不会遇到危险。

印度一些农村的低种姓人的生活至今仍是这样的:他们不能到村子的井里打水,他们的孩子只能到专门的学校里读书,他们要注意不让自己的影子“玷污”到高种姓的人,甚至要带着扫帚,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不然高种姓人会认为这种也是“触碰”。

所有的这些案例,是否会让你怀疑印度是否是一个现代文明国家?

那么,为什么印度的“种姓制度”难以消除呢?

4

这个问题也不是几句话能够说清的,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首先,当我们说到某种观念“根深蒂固”的时候,肯定无法规避一个问题:时间。

尽管印度在历史上多次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入侵,但无论是波斯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哪怕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建立的莫卧儿帝国,都没有取消“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在印度存在了3000多年。

为什么?究其核心原因,其实很简单:“种姓制度”便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变得麻木不仁,对阶级的划分感觉理所应当,对专制的统治全盘接受,他们只会在底层互相攻击形成更底层,却不敢也不会去动上层的利益。由此,专制统治者成功避免了两大最头疼的问题:人民的抵抗和社会的变革。

印度低种姓的“贱民”

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要知道,印度的三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加在一起,只占到全国人口的11%(婆罗门4%,刹帝利5%),那么明显的少数统治多数,为什么印度的广大人民会接受“种姓制度”长达3000多年呢?

这一点我认为不能脱开婆罗门教(包括印度教)核心教义的另一大要素:坚信轮回转世。

印度教的信众们都坚信,人是有灵魂的,会不断转世,而决定你下一辈子转世好坏的,是你这一辈子产生的“业”。简单来说,如果他的种姓是婆罗门,那是因为他上辈子一定做了很多好事,或者承受了很多磨难,而如果你的种姓是首陀罗或贱民,那也是因为你上辈子做了很多坏事(更差会转世为一条狗或一只虫)。

所以低种姓的人一般不会抱怨,而是默默忍受一切的不公,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修行,是应该的,并且这一切都是在为来世能够转世过上好日子——成为更高的种姓。

相比之下,同样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则不同。虽然佛教中也有“来世报”和“现世报”的概念,但佛教强调平等,人人皆有佛性,而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这一点也可以从中国人与印度人的区别可以看出一二。

中华民族也是吃苦耐劳的民族,但中国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更相信“现世报”——如果我穷,我苦,我落后,那我就一定要这辈子努力和拼搏,争取改变我自己的命运。即便我努力后发现暂时还不能解决问题,我会寄希望于我的下一代,比如自己的孩子,很多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乃至牺牲,换取下一代的幸福(也会导致严厉督促下一代……)——但不管怎样,很少人会什么都不做,只寄望于自己下一世的“转世”。

更何况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有个叫陈胜的人就已经喊出了一句即便现在不少印度人都会觉得匪夷所思的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月3日,英国学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发推特说,印度的疫情是一场灾难,他们“成为下一个中国”的可能性为零”——从这个角度看,也不无道理。

5

必须要承认的是,“种姓制度”确实已经成为阻碍印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桎梏。

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占印度人口比例10%的高种姓集团,控制着国家财富总值的60%,国会议席近半数都在婆罗门种姓手里,贱民中90%还是文盲。

与此同时,尽管很多印度裔担任了不少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他们中大多是受到良好教育的高种姓),但名列世界500强的印度企业只有七家,排名最高的也没有进入前100(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为124家)。

现任印度总理莫迪的种姓是吠舍,虽然不算很高,但也不能算是低种姓

时至今日,尽管印度宪法已明文规定取消了“种姓制度”,并且给予低种姓相当程度的保护政策,但即便不算广大农村地区而涉及到发达城市,延续三千年的“种姓制度”依旧在影响着印度的方方面面,从教育到医疗,从就业到婚姻,印度社会从某种意义上呈现的是一种静止固化状态,向上的动力和变革的欲望明显不足。

这也是印度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一个雄心勃勃的大国所焦虑的地方:疆域不可谓不辽阔,人口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他们却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风口和机会,即便将来他们将占据“人口世界第一”的红利(前提是他们的教育能够普及,平均人口素质大大提高,以及地位低下的妇女完全进入劳动力市场),但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AI的无人操作时代,他们依旧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所以,印度是矛盾的,这从尼赫鲁的话里就可以看出。

尼赫鲁曾经说过:

“只要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印度就不能在世界文明国家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但他也说过:

“在印度人们保持着种姓制的条件下, 印度终归是印度; 但是从他们与这个制度脱离关系的那一天起, 印度就不复存在了。”

(全文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