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不止一个,也不止三四个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都城,不止一个,也不止三四个

现代国家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首都。但在中国古代王朝统治时期,每个朝代的都城都不止一个,甚至有些朝代同时拥有五个都城。为何中国古代的王朝拥有如此众多的都城,而这种多都城的体制为何无法延续到现代?

两京制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的两京制起源于西周。 公元前1046年,处于西北边陲之地的周人趁着商朝主力东征之时,向东方大国殷商发动突然袭击,占据了中原大片领土。 至此关中地区与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处于一个政权的统治之下。

西周都城丰镐,历史上最早称为

“京”的城市,作为都城沿用近三百年

图源.pexels

但由于多年的地理阻隔,生活在东方黄河下游地区的居民与居住在关中地区的统治者之间在文化上存在着 相当大的隔阂 ,所以当时东部地区有着极高的叛乱风险。

为了震慑东部的居民,加强周王室对黄河下游地区的控制,周武王在灭商之后,就谋划着在黄河中游的伊洛盆地修建一座城池,专门用于震慑东部的商朝遗民。 但这个大城还没完工,周武王便去世了。

果不其然,在周武王去世后,商朝遗民在帝辛儿子武庚的带领下发动了叛乱。 周朝的实际统治者周公旦率军东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叛乱。

镇压东部叛乱之后,周公决定继续周武王未尽的事业,在伊洛盆地的洛水附近修建了一座城池,命名为洛邑。 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将关中地区的 部分周人部分殷商贵族 迁移至洛邑。 为了镇压东部潜在的叛乱,周公还在洛邑组建了“成周八师”。 这支军队后来便成了西周平定四夷、镇压叛乱的主力。

西周洛邑祭祀遗址

图源.pexels

由于洛邑位于周朝版图的中心位置,所以周王每年都在此接受东方诸侯的朝贡。 而周朝的东、南、北这三处发生战争之时,周王也以洛邑为军队集结地,向这三个方位进军。 所以在西周时期,洛邑已经在事实上成为周王朝的 第二个都城 。 周朝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设置东西二京制的王朝。

同西周灭商类似,刘邦统一天下也是从西北向东进攻。 在统一天下后,刘邦选择了地缘环境更加安全的长安作为自己的都城。 但选择长安为都,就使得刘邦面对与周人一样的问题,即东半部新征服的土地与长安朝廷 并不同心 ,存在叛乱的危险。 为此刘邦将位于天下正中的洛阳当作大汉王朝的陪都,一方面监视东方的土地,另一方面便于集合东部地区的物资。

西汉之后的隋唐帝国,同样也是以长安为主要都城,以洛阳为辅助的副都城。 但在隋唐时期,由于气候的变化,关中地区生产的 粮食已经无法满足朝廷的需要 ,因此隋唐时期的帝王时常会到洛阳生活。 尤其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直接就把洛阳作为自己的主要都城。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

图源.pexels

东西二京

唐朝之后,由于 经济重心南移 ,加上气候的变化,关中地区再也无法成为帝国的核心区。 由于多年的统一,中华大地的东西隔阂逐渐消失。 东西两京分立的两京制度不再适用。

两京制的发展:从东西到南北

北魏是最早采用南北两京制的王朝。北魏由来自东北地区的鲜卑拓跋部所建,最初的都城是靠近长城沿线的平城。虽说平城位于长城以内,但这里毕竟靠近草原,胡化气息较浓, 不利于推行中原化改革 。于是孝文帝以征伐南朝为名,将一帮鲜卑贵族带到了洛阳,将洛阳设为北魏的新都城。而旧都平城则被孝文帝改为“北京”,成为了北魏王朝的陪都,就此北魏形成了南北两京的制度。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让一帮

鲜卑贵族 厌恶长距离通勤从而变成“洛阳人”

图源.pexels

元朝是继北魏之后又一个采用南北两京制的王朝。 元朝实行的南北两京的设置,即上都和大都。

在元朝的政治当中,上都和大都的 地位同样重要 。 元朝在上都设置了大量的中央直属机构,上都的管理官员与大都管理官员同级。 每年夏天,元朝皇帝都会到上都居住和办公,并在此处理一系列的政务。

元朝之所以会设置上都和大都两个都城,是因为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崛起于草原。 草原是元朝的基本盘 ,所以元朝中央必须要在草原地区设置相关的中枢机构,保持自己的草原特性。 而大都靠近中原,设置都城是为了方便元朝管理。 所以元朝必须在大都之外,再在草原地区设置一个都城。

曾经规模宏大的元上都,

终究因为缺少物资供养重新变回草原

图源.pexels

在朱棣称帝之后,明朝同样设立了南北二京的制度,即北京顺天府和南京应天府。 朱棣设置南北两个京城,主要是给自己的朝廷 上一层保险

朱棣设置的新都城顺天府距离北部边境太近,一旦长城被攻破,顺天府将直接暴露在敌人军队面前。 为了 给子孙留后路 ,朱棣在迁都顺天府后,保留了原先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的中央机构,作为备份。 一旦北方有失,自己的子孙还能退到长江以南坚守。 不过同元朝的上都不同,明朝的南京应天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备份,皇帝和中央机构主要是北京应天府,极少启用南京的班子。 明朝后期,南京所谓的中枢机构基本成了没有实权的闲职部门。

一个系统,两套班子

图源.pexels

清朝的两京制和明朝类似,都是在迁都后将原先的京城作为备份。 主要区别在于清朝崛起于东北,害怕中原政权被人推翻,因此他们将当时在东北的京城盛京作为留都,做好万一有变, 自己好撤回东北的打算

南北二京

不过明朝和清朝的备份都城,在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并没能起到延续王朝命脉的作用。

两个都城不够,那就三四五个

在个别王朝,都城仅仅有两个还不够,还要弄出三个甚至五个都城。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真正意义上都城突破两个的王朝 。 建立东汉后,由于长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于是刘秀将自己新建立的汉朝都城选在了当年西汉的陪都洛阳,而西汉的旧都长安则被降级为陪都。 除了长安和洛阳外,刘秀还把自己起兵的南阳设为南都,于是东汉就形成了两京一都的体制。

紧接着东汉的曹魏在原先东汉三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都,形成了所谓的五都制。 这五都中,主要的都城为洛阳,这也是曹魏皇帝和中央机构的所在地。 原先东汉的西京长安,在曹魏时期被当作西都,是曹魏控制关中、抵御蜀汉北伐的重要基地。

除了长安和洛阳外,曹魏将曹氏 起家的谯、曹操时期的大本营 许昌、曹操称王后魏王国的都城邺城,也设为都城。 可以说除了长安和洛阳外,其他的三座都城都是曹氏起兵发展时期的重要基地,这些都是曹魏集团得以存在的基本盘。 曹丕将这三座城设为都城,主要目的是以自己 起家的基地为核心,控制全国、巩固政权。

曹操故乡亳州(谯)火车站曹操雕像

图源.pexels

在曹魏灭亡后,西晋只保留了洛阳这一座都城。 之后的多个王朝,基本只有两个都城。 到了唐肃宗时期,为了应对安史之乱,唐朝在长安和洛阳之外,又设置了西都凤翔、南都江陵和北都太原三个新都城,中国历史这才又出现了五都制的王朝。

唐朝灭亡之后,再出现五都制的王朝,就是由契丹人建立的辽朝。 契丹人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之后,在原契丹人活动的核心区域建成了大辽的第一座都城——上京临潢府。 在消灭渤海国后,为了方便统治辽河以东的渤海人,辽朝统治者将原先的渤海重镇辽阳升格为东京。

辽太宗时期,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进献给了辽朝, 为了统治长城以南的地区,辽朝将原来的幽州城升格为南京。

辽圣宗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辽朝将原先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奚族人全部划入契丹部,隶属北宰相府管辖。 为了管理这些奚人,辽朝在奚族旧地设置了中京大定府。 辽兴宗时期,为了对付西夏,辽朝将距离辽夏边境不远的大同府升格为西京,至此辽朝形成了五都体制。

女真人灭亡辽朝后,继承了辽朝的五都制,只不过上都变成了女真人起家的上京会宁府,辽的南京成了金的中都,而北宋的旧都开封则成了金的南京。

与辽朝长期对峙的北宋同样是四都制。 北宋的主要都城开封是东京。 除了东京外,北宋还设有西京洛阳、南京商丘和北京大名。 洛阳是唐朝末年的都城,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出生地。 在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赵匡胤就将洛阳设立为西京,并计划着将来迁都洛阳。 南京商丘和北京大名则是作为东京开封的门户,作为开封的屏障而设置。

繁华的东京开封

图源.pexels

各个朝代,陪都很多

多都制度为何消亡

虽然我国古代王朝设置的都城众多,都城的种类和承担的角色五花八门,但究其本质, 还是为了维持王朝的统治

由于统治的疆域过于辽阔,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古代,京城与各地的沟通多有不便,要想保证自己的政令能够尽可能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同时镇压潜在的反对者,往往需要多个中央直辖地区,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央政权 更好地控制全国 。 同时王朝的统治者也害怕政权被推翻,设置多个都城就是多留后路,一旦都城陷落,自己的家族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

“陪都宫殿” “留都宫殿”, 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

图源.pexels

但设置过多的都城同样也会让王朝 背上过多的负担 。 元朝之后,采取在地方设置行省的方式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只保留了两个都城。 明王朝虽然在建立之初采取类似宋朝的制度,设置过多个都城,但不久后这些多的都城均被废除,仅保留了北京主都城和南京备份都城。 之后的清朝,也只设有两个都城。

到了近现代,随着交通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普及,各地之间的往来越来越便捷, 京城与地方的沟通更加方便 。加上多年的统一,各地 文化的共性越来越多 ,对于 统一国家的认同感越来越强 ,加上国人的民族意识提高,所以再也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设置过多的都城来巩固统治。因此从民国开始,多都制度就在中国消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