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劳动工具,你认识几个?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古代劳动工具,你认识几个?

五一劳动节假期已经结束,大家都是如何过的呢?有参加劳动吗?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平民百姓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都在劳动。

在古代,每年的二月初二,是春耕开始的日子,皇帝都要举行“劝民农桑”的仪式,由皇帝本人进行示范,亲自耕田,以表达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

据晋代文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的记载,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新春二月初二,都要率领各部落首领“御驾亲耕”,以显示他对农耕的重视。

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也在《史记》中提到,周武王在二月初二不仅会举行规模盛大的仪式,更亲自带领满朝文武百官耕田劳作,以此拉开全国农耕的序幕。

唐代开始,二月二被正式定为“耕事节”或“劳农节”,是中国古代崇尚劳动的传统节日。此时大地解冻,天气转暖,皇帝率百官出宫到田里耕地、松土,象征性地参加劳动,农民们在农具上绑上红绸布下地播种。

到了宋元时期,二月初二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既是“耕事节”,又是“花朝节”、“踏青节”。但因为古人认为,二月初二甘霖将至,春耕劳作也要由此开始,所以不管节日内容如何变化,劳动的性质都一直得以延续。

发展到明清两代,皇家对二月初二的劳动意义更加重视。自雍正以后,每年二月初二,皇帝都会亲自出圆明园,带领朝廷官员和皇后、宫女到专门开辟的“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

清政府规定,“凡七十以上耕者,免赋税杂差,劳农节赏绢一匹,棉十斤,米一石”。表示官府对辛苦了一辈子劳动者的节日待遇。由此可见,龙抬头的“二月二”其实就是我国古代名副其实的劳动节。

古代劳动工具

下面这些劳动工具,你认识吗,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础手段,劳动创造生活、创造美的观念一直传承至今,它承载着从古至今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建家园-- 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