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东南海疆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但却很少有人了解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除是明清之际的官员外,也是东亚地区最大的“海盗头子”,掌管着东亚最为庞大的舰队力量,由此得以驰骋于东亚与东南亚地区的广阔海疆。台湾在大明时期就已经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但随着大明帝国的衰落以及西方国家、海盗势力的崛起,中国台湾成为各方逐鹿的对象。
一、群雄逐鹿的台湾岛
作为中国最大的岛屿,台湾不仅是东西方向扼守中国大陆最为重要的岛屿,就南北方向来说也是贯通东海与南海的必经之路。在明清更替的时段里,台湾岛却在国内与国际双重势力的交织之下,成为著名的“海盗之岛”。
东亚海域海盗肆虐
众所周知,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葡、西两国率先开启了征服世界之路,由葡萄牙掌控的东印度公司更是在南亚与东亚地区四处攻掠,大有夺天下之财入自己囊中的野心。而此时的东亚也并不太平,大明正焦头烂额,内要对付李自成等农民军队的起义,外要应对满清铁骑的进攻,这正好为海盗势力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要知道这批人即使是在大明风平浪静的时期也敢在东部海域四处劫掠,况且此时的大明早已无力对付他们。
除本土滋生的海盗,大航海时代将葡萄牙等西洋国家的势力也“吹”到了东亚海域,荷兰人、葡萄牙人等诸多西洋国家的舰队、商队,无论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都对台湾这块肥肉垂涎不已。尤其是荷兰,在被明军于澎湖岛击退之后依旧贼心不死,转而攻向台湾岛南部,而西班牙人也不甘示弱,占据了台湾岛北部的鸡笼(基隆)、淡水等城市。
台湾北部
二、宝岛还是海盗之岛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但其悬于中国大陆之外,这就决定了前往台湾的汉人大多以渔业为生,数量也不过几万人,他们在台湾也并不是长期定居或永居,而是随着捕鱼地点的变化而在大陆、台湾两地之间移动,换句话说,就是汉人在台湾岛上的势力十分薄弱。台湾地处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的交界口,绝佳的地理位置为商人、海盗的出没提供了大量商机,而商人与海盗两种身份也大多是重合的,他们的生意往往是用“尖刀”和“火炮”夹杂着鲜血做成的。
1635年,给事中何楷向崇祯奏报东亚海疆情况:“二十年以前之贼,未有如今日之多也……贼窟为何,台湾是也。”此外何楷还在奏折中一一列举了20年以来盛行于东亚海疆的海盗王,先后有袁进、李忠、杨禄、杨策、郑芝龙、李芝奇、钟斌与刘香等8位大海盗头子,其中郑芝龙因其儿子郑成功而最为人所熟知,他先降明后降清,在被纳入官僚体制之前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盗头子,在东亚势力最为雄厚,拥有最强的海军力量。这些海盗势力以台湾及其周边岛屿为据点,既游离于官府之外,也漂浮于大明边缘,但就是这些势力,成为集开发台湾与为祸台湾于一身的关键人物。
影视剧中的郑芝龙
除汉人海盗之外,西洋人的进入使得台湾局势更为复杂。1557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1602年,葡萄牙东印度公司成立,随后将势力深入到势力弱小的东南亚诸岛,并开始打中国东部、南部沿海的主意。一时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三国成为庞大的东亚海域势力集团。1622年荷兰人侵占澎湖,1624年进而侵占台湾南部,截断了中国与东南亚、日本之间的贸易通道。1626年,西班牙人攻占北部的淡水、鸡笼城,并与荷兰人展开交锋。1642年,西班牙人将荷兰人全部赶出台湾,至此台湾主要城市被荷兰占据,台湾成为荷兰在东亚的重要据点。
台湾时局图
葡、西、荷三国的海盗舰队都是有官方背景的“官盗”,他们的到来进一步加剧了台湾周边的复杂局势,各方商人不但面临着汉人海盗组织的打劫,还要应对西洋三国官方海盗的劫掠。
三、中国东南边疆的大门口
大明对于台湾的局势是有心无力,只能听之任之,但1644年清军入关定鼎中原之后,尤其是到了精明图治的康熙那里,他对台湾的政策开始发生巨大转变。在康熙眼中,台湾是与内地各省一样的地方,并不是像朝鲜、安南那样的附属国,因此康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台湾从明郑手中收复,将其真正纳入大清版图之下。
清军收复台湾
康熙收回台湾一事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仅是康熙的一桩功绩,更表明此时的朝廷正逐渐将台湾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台湾一地的安危关乎整个大清东南边疆数十万平方公里领土与上千万百姓的安危,更关乎整个大清的海防安全。在施琅的建议之下,康熙将台湾设一府三县,即台湾府与下设的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由福建省具体管辖,与大陆各府无任何差别对待。
康熙听从了台湾降将施琅的建议
在康熙的国防构想当中,固然东北、西北与西南边疆是用兵重地,但他也始终没有忽略东南边疆尤其是台湾岛的地位,他明确地以“海疆要地”四字概况台湾的战略地位,可见他对台湾的重视。显然康熙已经将台湾视作中国东部海域的东大门,是必须全力防卫的战略要地,至此台湾也由明清之际的海盗据点转变成为国家东部海防要地,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
清代早中期台湾隶属福建省管辖
文史君说
以前对明清交替之间的讨论大多聚焦于大陆地区,对于台湾及其背后的海疆问题却很少有讨论,但就是这个台湾宝岛,自明清开始直到现在一直都是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要地。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对海洋的过分忽略使得中国在面对西方列强强势的舰队时几无招架还手之力。台湾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海疆在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性,守护好台湾门户,就是守护好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细珠:《东东亚海域到东南海疆——明清之际台湾战略地位的变化》,《台湾研究》2018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