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现实 - 《敦刻尔克》的虚与实(上)历史背景篇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电影与现实 - 《敦刻尔克》的虚与实(上)历史背景篇

常用笔名:元首卫队

战争主题影视作品硬核考证,通过史料层层拨开银幕背后的虚与实。

2017年由大导演克里斯多弗·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改编自著名的二战军事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风格强调不落于好莱坞传统主旋律及震撼觉特效的套路,改走写实风。

如果将其当舞台剧来看待:演员的表演是主轴、背景是衬托、也许比较贴切。若要说写实,片中许多装备与场景并非当时所有,一样有所偏差。以下就敦刻尔克之役的历史背景,以及部份由电影所呈现的剧情探讨一番。

全文分上下 部份 ,上部为历史背景篇,下部为剧中道具/人物考证篇。

“希特勒放虎归山”的迷思

根据史料的记载,1940年5月德军从西、南、东3个方向朝敦刻尔克步步紧逼,而最近的装甲部队离这个港口仅15公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阿道夫·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这道命令后来引起了争论,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干涉军事指挥的一大败笔,最终把英国远征军放虎归山。

德军1940年5月黄色计划势态图

被德军俘虏的法国军官

但当时希特勒并非力排众议,自行要求装甲部队停止追击。这是A集团军群司令冯•隆德施泰德元帅与麾下第4集团军司令冯•克鲁格上将(Günther von Kluge)的提议。

冯•隆德施泰德

冯•克鲁格

二人认为敦刻尔克地形不利于装甲部队行动,且部队已过于突进而没有步兵支持,遭被围盟军反击突围的风险极高。因此须等步兵部队赶上,由步兵处理形同瓮中之鳖的敌军较为合适。

在敦刻尔克广场上的英军战俘

在此同时装甲部队也可借机歇息重整,在横扫北法后立即准备投入转攻南法的红色作战(Fall Rot)。而在此时戈林也想借陆军兵力不济的空档展现空军实力,于是最后才有希特勒这道命令。

英国远征军敦刻尔克撤退路线

电影中德军洒下的劝降宣传单

当然事后诸葛人人可为,这些将领也都后悔当初给了盟军三天喘息机会,没把被围部队一网打尽。但若当时装甲部队持续追击却出问题,甚至影响后续整个法国战局,后来必定又会有人说希特勒忽然发神经力排众议没有等步兵跟上就让装甲部队追击云云。

5月31日从敦刻尔克撤到英格兰多佛港的英军士兵

这并非无的放矢,因为就在敦刻尔克之役前,德军装甲矛头才刚在阿拉斯(Arras)遭盟军反击而短暂受挫。

如在1940年5月21日阿拉斯之役中,第7装甲师(当时隶属A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第39军)师长隆美尔少将因英军装甲部队反击攻势过猛,下令以8.8 cm高射炮直接瞄准射击英军坦克。

阿拉斯之战势态图,法军为蓝色、英军深蓝色、德国陆军红色、党卫军黑色

虽这并非德军八八炮首次转作反坦克用途(自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即已开始应用),但也可想见该役情势的险峻。

德军的8.8cm高炮是当时为数不多可以击穿英军马蒂尔达II型坦克的反坦克武器

英军在阿拉斯之战中被击毁的马蒂尔达II型坦克

德军在此役中损失的一号B型坦克,隶属于第7装甲师

再者,德军横扫北法与低地三国的黄色作战(Fall Gelb)以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之役获胜划下句号,次日红色作战展开时,法军尚有60个师,撑了20天才投降。

红色计划势态图

由此可见当时德军高层是以攻克法国的战略目标为重,而以好整以暇的心态看待敦刻尔克被围的盟军,认为解决他们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此若无外围英国军民协力援救和法军外围部队的阻击,这些被围的部队就只能坐以待毙。

可能围攻敦刻尔克的德军铁骑

德国在法国战役发起时,各式坦克总数为3400余辆,而参与此役的10支装甲师共有近2600辆各式坦克。

在1940年5月24日希特勒通令装甲部队停止攻击时,距敦刻尔克最近的是第41军格奥尔格-汉斯·莱因哈特中将(Georg-Hans Reinhardt)麾下的第6及第8两个装甲师(分别以捷克制35(t)及38(t)战车作为主力),两师也都领命准备进攻敦刻尔克。

第6装甲师的35(t)坦克,摄于1940年5月

古德里安与莱因哈特,1938年摄于苏台德

在他们后方还有第19军古德里安上将(Heinz Guderian)麾下的第1装甲师。因此第6、第8、第1这三支装甲师就是可以直攻敦刻尔克的装甲部队。各式坦克总数应在600辆。

第1装甲师第1装甲团第5连的二号坦克,1940年6月14日摄于色当地区

真实的敦刻尔克滩头

敦刻尔克的码头设施在撤退行动前已被德国空军炸毁,只能藉由东西两处防波堤以中小型船只接驳。码头区外为绵延的沙滩,也就是数十万英法士兵列队等待救援的地方。

该行动撤出的30万兵员中,超过三分之二经防波堤接驳,其他则经沙滩。

当时的照片显示因沙滩绵延,即使列队人数众多也不致拥挤。疏散的队形在德军空袭或炮击下也有利于防护躲避。

但实际情况比起电影中以325名临时演员加纸板所营造的规模明显还是大了非常多。

再加上随处弃置的大小装备,整片沙滩也不应如电影呈现般干净。

敦刻尔克撤退若失败?

敦刻尔克撤退若失败,英国远征军将损失20万人。但这数目对英国而言并非承受不起:英国当时并无动员问题,且英联邦在二次大战巅峰时期就曾有过800万军人。

也许一次损失20万人对民心士气造成的巨大影响会迫使英国政府偏向议和,但1940年5月10日就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应非此个性、英国人的民族性似也非如此。这在同期上映的电影《至暗时刻》(Darkest Hour)中就大量有描绘。

实际上短期内青黄不接的是装备损失: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弃置了700辆坦克、1,200门野战炮、500门高炮、850门反坦克炮、11,000挺机枪、45,000辆汽车及卡车、20,000辆摩托车以及大量弹药,约可装备8至10个师。而英军当时剩下的只够装备两个师共4万人。然而这是历史事实,英国也挺过去了。

关键在于此时的英国 仍挟 有绝对海权优势,且制空权也未处于劣势。德军既无法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英伦三岛,也无法实施海上全面封锁,更无法靠无差别轰炸毁灭英国城市。

这些在敦刻尔克之役结束后的一年内,都曾为英德两国一一验证过。因此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不论成功与否,在实质上其实并无差别。既然如此,也无议和的必要性。

德军伞兵牵制敦刻尔克撤退的可能性

曾有资料写到德国伞兵作战之父库尔特·斯图登特中将(Kurt Student)早在法国战役之前,就已有空降突击英国的方案,还说希特勒都不听将军们的建言,就只有斯图登特的话可能还听得进去,但很可惜他在敦刻尔克之役时正巧受伤在休养。

最后引述斯图登特在多年后的说法,认为敦刻尔克之役后,若对获救的英国远征军即将登岸的港口发动空降突击占领,则英国命运将会如何,尚难预料。

事实上就在1940年5月10日西线战役发动首日,德军就以汉斯·冯•施波内克伯爵中将(Hans Graf von Sponeck)率领第22机降师(22. Luftlande-Division)的3000名伞兵发动海牙之役,企图占领数处荷兰机场、俘虏荷兰政界高层以迫其投降。

汉斯·冯•施波内克

这场史上首次大规模空降作战却以大败收场:德国伞兵千余人伤亡(德军统计为134人战死,荷兰军宣称打死400人,打伤约700人)、超过1700人被俘,而冯•施波内克本人也差点在被俘之列。这也是德军在整个1940年的西线战场中,少数的几场战败的战斗之一。

1940年5月10日,德国伞兵空降海牙

但因5月14日荷兰就投降了,所以这场败仗并无碍整体战局。斯图登特中将也在同日发动的鹿特丹之役差点被俘,之后又受党卫军误击头部重伤。

虽然斯图登特中将与冯•施波内克中将分别在1940年5月12日及14日以西线的伞降攻坚行动总体贡献获颁骑士铁十字勋章,随后斯图登特也晋升上将,成为伞兵总监,但海牙之役的惨败使希特勒对大规模空降突击充满疑虑;且此役损失172架Ju 52运输机也占当时德国空军运输机群总数一半,连带使横越海峡空降突击英国的可能性化为泡影。

德军直到1941年5月下旬克里特岛之役发动时,因形势之利才再度大规模使用伞兵作战。但随着克岛之役再次惨败,德军伞兵原则上就只作为步兵使用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