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飞天“千足虫”Ar232运输机,被战争耽误了量产的飞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二战飞天“千足虫”Ar232运输机,被战争耽误了量产的飞机

说起二战期间的运输机,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C-47、Ju-52等著名机型,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运输机的尺寸、运输能力等与今天完全无法相比,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追求更高的性能,Ar 232运输机就是德国在1939年开始研发的装备,那么它的性能水平到底如何呢?

首先还是简介一下Ar 232运输机,该机在设计之初有着极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近乎变态的起降性能,除了短距起降之外,还有就是在粗糙地面上起降的能力,换到现代的说法就是野战机场起降能力。

德军的这种严格要求或许跟他们的战术有关,因为闪电战的精髓之一,就是像手术刀一样快速的攻击打击范围内的敌方机场、军火库、指挥部、屯兵站等目标,这种战术会导致机场瘫痪,而且也无法快速修复那些被炸毁的机场跑道,那么己方运输机就不得不在那些野战机场或者临时修复的跑道上起降。

在一系列的高标准之下Ar 232问世,它采用了箱形货舱、高单翼、高平尾翼、双垂尾等一系列设计,其中有不少很具有前瞻性。它的前部驾驶室有大面积玻璃结构,以保持较好的观察视野,驾驶舱后方是货舱,与当时运输机大多采用侧面舱门不同,Ar 232采用了尾部装卸跳板式结构,这种设计有利于大件货物的进出,整个货舱尺寸长度6.6米、宽2.3米、高2米,因此德军装备的“桶车”可以直接从尾部开进货舱。

飞机原本采用双发动力,预计使用BMW 801发动机,但是该引擎从1940年起需要优先供应给Fw 190战斗机,所以改为Bramo 323发动机,并且发动机增加到4台,相应的总功率从3200马力增加到4800马力,并且更多发动机也增加了安全保障,即便是一台发动机出现故障也有不至于出现致命危机,不过缺点就是增加了重量等问题。也正是发动机方面的区别,Ar 232实际上分为双发的Ar 323A和四发的Ar 232B两种型号。

飞机独特的起落架正是它绰号“千足虫”的原因,它的主起落架为常规的前三点式,机鼻下的前单轮起落架可半收入机体内,并且该起落架可调节高度,这样就能调整尾部跳板的坡度了,主起落架则可以收入机翼内。除此之外机腹下还有一排机轮,总共11对22只,它们的存在就像坦克悬挂一样,即便是地面凹凸不平也能保持与地面的接触,加上阿拉多公司的襟翼技术,飞机短距起降能力非常好,有文章称在起飞重量16吨的情况下滑跑距离只有大约200米,如果采用助推火箭还能进一步缩短,不过不清楚这一数据是双发型号还是四发型号。

飞机上还有较强的自卫火力,机鼻安装一挺MG 131机枪,机背上有安装了一门MG 151机炮的旋转炮塔,另外还有一挺后向射击的MG 131机枪。

四发型号的Ar 232运输机空重1278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115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308千米每小时,巡航速度290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062千米,总产量约20架。

首先说说德军对Ar 232运输机的态度,他们认为该机比Ju 52“容克大婶”更优秀,无论是运输能力还是飞机本身的性能,只是随着战事的恶化,德国没有大规模量产这款运输机,德国需要把航空铝材等资源优先供应给作战飞机。

Ju 52

接下来再简单的横向对比一下,作为一款二战时的德军大型运输机,同时期它并非是最优秀的,尽管它在许多技术方面都有开创性,至少跟C-54“空中霸王”运输机比起来就差了一个档次。C-54在1942年首飞,其空重就超过17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更是达到了33112千克,最大飞行速度441千米,最大航程6276千米,单说运载能力就甩了Ar 232一大截,已经上升到战略运输机的层面,而Ar 232还徘徊在战术层级。

C-54

不过与体格更小的“空中客车”C-47运输机相比,Ar 232在技术上还是拥有绝对的优势,除了航程方面稍弱,其他方面几乎呈现碾压的状态;可C-47最大的优势不在于性能,而在于工业产能,过万的总产量就能让Ar 232望尘莫及。

C-47

总的来说Ar 232是一款优秀的运输机,并且还是最早专业设计的军用运输机之一,同当时很多德国装备一样,它高精密高性能,只是它出生在二战时,战争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之路,要是生在和平年代或许能被大规模量产成为一代经典。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