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境外势力 让乾隆发动三次大战才收复新疆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什么境外势力 让乾隆发动三次大战才收复新疆

影视剧中的乾隆

影视剧中的乾隆

乾隆号称十全武功,十全武功中,仅为收复新疆就进行了三次大战,即1755年征伐达瓦齐之战、平叛准噶尔阿穆尔撒纳、1758年平叛大小和卓之战。三次大战之后,清朝号称收复新疆,但实际上1765年新疆又发生了叛乱,即乌什事变,乌什事变被清军平定,清朝中央则迅速调整了在新疆的制度,此后新疆基本安定百年,直到1871年沙俄及其走狗再侵新疆。可以说乌什事变是清朝治理新疆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乌什事变促成了新疆地方和中央的紧密联系。

一、乌什事变前乌什的基本情况

乌什,今天属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天山南麓,境内有八条河流,水资源丰富,所以被称为“中国西部生态明珠”、“半城山色半城泉”、“塞外江南”。因其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特别适合发展农牧业,所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今日乌什县的美景

今日乌什县的美景

清代自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之后在新疆实行二元统治,保留原始维族贵族对当地的掌控权的同时,派遣满洲贵族以为监视,比如有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新疆各城的办事大臣;在重镇则实行军管,比如有伊犁将军。

清朝在新疆实行休养生息、“回民”(清代称新疆为回部,这里的“回民”全是指维吾尔族人)不交贡赋的优惠政策。但这种不贡仅是指不给清朝官府,因为这些维族人民都是当地维族贵族的农奴,反而是维族贵族对他们采取高压政策。因为乌什农业发达,所以在1765年乌什事变发生前,该地已经有万余户维族和很多中原来的商人,清朝官方则派有驻乌什办事大臣。

二、乌什事变和原因

关于乌什事变,清代官方史书的记载很简单,清代和瑛的《回疆通志》是代表,该文书只记载:在乾隆三十年(1765)2月24日夜,当地小伯克(地方的封建小贵族,有一定的宗教地位)克赖黑木图拉率百余人造反,叛军先屠杀了清朝册封的阿奇木伯克(掌管乌什地区的穆斯林事务,该地区的宗教长官,但因为维族都是穆斯林,所以实际宗教长官掌管着全城的人心动向,是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阿卜都拉的全家,然后屠杀了清朝派遣的驻乌什办事大臣、满洲贵族素诚一家,这两家不论家丁、护院无一幸免。之后,叛军上街,见到汉人就杀,“内地之官兵、贸易人等无一脱者”。随后乌什沦陷。再之后清军围剿,收复乌什,事变结束。

《回疆通志》的记载十分简单,让我们搞不清乌什事变的前因和后续,一般就认为乌什事变是一场普通民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克赖黑木图拉造反的背后,有境外反动势力、疆独的影子

新疆师大的孙文杰教授在《从满文寄信档看“乌什事变”真相》中,通过满文原始档案、清代《西域总志》等古文书的研究,得出结论:在1758年平定大小金川后,清军大兵入驻新疆,新疆当地维族贵族和临近新疆、与新疆关系密切的中亚伊斯兰地区摄于清军的势力,表面上都承认清朝的宗主权,安分守己,但实际口服心恨。中亚浩罕地区(就是左宗棠打的那个)的额尔德尼是境外反动分子的代表,他害怕清军的势力,但还想忽悠新疆维族贵族搞独立,以便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入新疆。在清军平定金川之前,他就勾结大小金川,金川被灭之后,他转而联系新疆各地的伯克贵族,克赖黑木图拉就是被他忽悠的一个。

影视剧中的回疆贵族

影视剧中的回疆贵族

克赖黑木图拉造反后,屠杀了乌什城的所有汉人,他敢这么做的背后,就是境外反动势力额尔德尼早就告诉他,让他首先“起义”,然后“(新疆)各城俱叛”、“阿睦尔撒纳、两和卓俱领兵前来”。阿睦尔撒纳是乾隆二打新疆时期的主要打击对象,阿睦尔撒纳战败后逃往中亚;两和卓就是大小和卓,战败后也逃往中亚。清兵包围乌什平叛时,截获了克赖黑木图拉派往中亚、新疆各城的求救书信。而实际上,就在乌什造反的时候,“喀什噶尔、喀喇沙尔、阿克苏、库车等地民众亦微有不安,不逞之徒亦思因之作乱,多兰回人情形不甚安静”。这一切都说明,乌什事变并非孤立事件,背后有一个势力在各地穿针引线,打算在新疆一齐暴动。

而乌什事变的直接原因则是运送沙枣树。对此事,史书讳莫如深,因为涉及到了乾隆。乾隆为了取悦香妃,想要按新疆风格建筑一座宫殿,里面需要新疆沙枣树苗,乌什作为农业发达地区,也受命提供并运输沙枣树苗,驻乌什办事大臣素诚和阿卜都拉征集了200多名维族差役运送树苗,但阿卜都拉没告诉他们目的地在哪,差役就问去哪,阿卜都拉怒,鞭笞之,“群回疑忿含冤”。加上阿卜都拉平时就“性情残暴,勒索多方,乌什回子不堪其虐”。克赖黑木图拉瞄准这一点,大肆忽悠一般群众,于是叛乱发生。

香妃

香妃

三、乌什事变的善后

乌什事变在1765年2月发生,之后清朝派出新疆最高统帅、伊犁将军、满洲贵族明瑞,以及在伊犁屯田的满洲贵族阿桂率军平叛。5月初,清军在交战中击毙了叛贼头子克赖黑木图拉,8月平叛。

平叛后乾隆改变了新疆的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鉴于乌什良好的水土资源,在乌什实行了屯田制,自此乌什成了军管。这并非是掠夺,而是鉴于战争后千疮百孔的乌什地区,非军屯不能恢复。数年后,该地生产力恢复,所以又开始招收内地民众来此进行民屯。

其次,清朝中央重新规定了在新疆的满洲各大臣职责,明确伊犁将军是“统辖回疆各城”的最高长官;驻各城的办事大臣管理一城事务,均归伊犁将军调遣,实际意味着清朝在新疆实行的是军管。

伊犁将军府

伊犁将军府

第三,清朝对新疆再行抚恤,包括清朝发明了协饷制度,即内地各省对新疆进行财政援助,在疆军士不占用新疆一切资源;同时,清朝动手调整了新疆农奴制,促使维族贵族减轻对维族人的压迫,如“格讷坦之私派宜革”,所谓“格讷坦之私派”是维族贵族掠夺维族人民的主要手段,就是一种私税,没有标准。再比如“伯克等之仆使宜节”,就是说要限制维族贵族的奴隶、农奴数量。

第四,清朝对新疆传统贵族权限进行了限制,“阿奇木之权宜分”(限制新疆宗教官员的权限);“伯克与官员相见之仪宜定”(确定中央派遣的官员在当地贵族之上,明确新疆是清朝的疆土);“伯克之补用宜公”(维族贵族的职位不再是世袭,而是由清朝中央册封,其权利来源于清朝中央)。

这一系列改革正式确立了清朝在新疆的基本管理模式,此后百余年间不曾变过,而新疆也由此安定百年。

美丽安定的新疆

美丽安定的新疆

文史君说

乌什事变应该说有清朝统治者的责任,但境内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才是根因。乌什事变促使清朝改变在新疆的管理模式,刺激了新疆地方和清朝中央关系的密切。乌什事变后,新疆安定百年,正是在中央领导下,新疆才得到了快速发展,农奴制向地主制过渡,维族人民的压力得以减轻。事实证明,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在中央的领导下,新疆才能安定发展。

参考文献

李芳:《乌什事变论述》,《西域研究》2004年第2期。

孙文杰:《从满文寄信档看“乌什事变”真相》,《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孙文杰:《从满文寄信档看“乌什事变”中的首任伊犁将军明瑞》,《新疆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