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读:公元878年,华夏大地烽火连天,马啸刀鸣。大唐朝一场重量级的黄巢起义开始了。这支起义军里有四位悍将,人称“黄军四杰”。这四个人驰骋沙场,征战四方,鲜有敌手。因此他们帮助起义军险些将大唐掀翻。但谁也没想到,这4人竟是被杀降将的后代,若不是当年徐茂公偷偷收留了他们的祖先,或许这个家族就被湮灭在历史的车轮之中。
失败就投降,是识时务,还是软弱?
时间回到250多年前的瓦岗起义。当时瓦岗被李密控制,虽然瓦岗的人数不多,但却有两员猛将。一位徐茂公,另一位就是单雄信。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对这二人那是相当熟悉。单二哥不武艺高强,在史书《资治通鉴》中就曾称赞他为“飞将”,其武力能力也可见一斑。此外大家都非常喜欢单二哥的重情重义,对待朋友他两肋插刀也在所不辞。
虽然单二哥的优点很多,但却有一个关键时刻举棋不定且软弱的缺点。在李密和瞿让争夺瓦岗之主时,李密先下手为强,派人在徐茂公的面前斩杀了瞿让。
单雄信一直都是瞿让的旧部,现在瞿让被杀,他居然服软,主动找到李密表示归降。作为隋唐时期数一数二的武将,加上他在江湖上的名气,只要若振臂一呼,少不了英雄好汉前来拥护,又何必懦弱地主动归降。但他最终选择的屈服,这就让李密有些看不起。
但怎么说他都是一员猛将,他的降服也能带动其他瞿让旧部一起归降。这对于李密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于是李密开心地接纳了单雄信。
如果大家觉得这并不算什么,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好死不如赖活着,二哥这么做没什么不对。但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不久之后李密投靠王世充。但王世充似乎并不信任李密,觉得他的野心太大,于是开始打击李密。李密的瓦岗军哪里是王世充大军的对手,几个回合也就败下阵来。
此时单二哥再次“择木而栖”,跑去投靠王世忠。
再次投错,惹来杀身之祸
与此同时,以李渊为首的唐军异军突起,逐渐成为一方诸侯。尤其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他有着“发迹多奇,聪明神武”的才能。因此在瓦岗军大败之后,徐茂公就选择了李世民这位英主。
事实证明,徐茂公的选择是正确的。不久之后的武德三年,也就是公元620年。李世民率领唐军攻打王世充的地盘洛阳。作为大将军的单雄信出城迎战。
霎时之间刀光剑影,风沙四起,单二哥凭借快骑横冲直撞,单骑就往李世民帅座冲,想要来一出“擒贼先擒王”。眼看单二哥杀到,徐茂公连忙策马上前和二哥厮打。
毕竟二人曾经是兄弟,因此厮打之时二人都收着力,都害怕伤害对方。不过此时战机已失,单二哥也是没有纠缠,调转头来,硬是从万军从中全身而退。
单二哥虽然打得出彩,但王世充的其他军队却不堪一击,很快就被李世民击溃而投降。
投降之后,单二哥如何处理就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尤其是李世民刚刚领教了单二哥的厉害。他也是惜才之人,也想留下单雄信为他征战四方。
但想到他“墙头草”的性格,若再将其收入麾下,难保日后不会调转枪头对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世民还是觉得单雄信这经常背叛之人不可留,于是就下令将其处死。
徐茂公感念兄弟情,偷偷做了个决定
单二哥被处死时,徐茂公虽然无法左右李世民的想法,但他自己却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偷偷地将二哥妻子以及独子单道真,收留照顾起来。
都说李世民是“负志业则咸尽其才”,单道真父亲是因为爱叛变的性格而被杀。但祸不及妻儿的道理李世民这样的明君是懂得。因此当他得知单道真还活着之后,就委以重任。
但让李世民和徐茂公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们的善举,却给大唐王朝埋下了祸根。
250年多后,单二哥的第十一代孙,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四位兄弟相应黄巢起义。正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四人的联手之下,大唐王朝几乎无人能敌。若不是遇到了李克用所带领的十三太保,也许大唐王朝就被这四人掀翻。
尽管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依旧被世人津津乐道。许多人认为这件事是“与人为善,与己为恶”的最好诠释。若不是当初对敌人的善良,哪里有日后自己所得到的恶果呢。
不过许多学者并不这么认为,毕竟唐朝末年黑暗、腐朽且残酷,单氏兄弟之所以反叛,也是因为看不惯这种暴政。不然早就反叛了,何必等250多年这么久呢。
不过这其中孰是孰非,已经不是今人所能得知的。但当初徐茂公和李世民的决定是对是错,你的心中有没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