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上将生命最后的时刻为何说:可惜 来不及了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邓华上将生命最后的时刻为何说:可惜 来不及了

邓华上将生命最后的时刻!

少年开讲,讲100个共产党员的故事!

自动播放

由于受彭德怀事件的影响,邓华由沈阳军区司令员调至四川省任分管农业的副省长。

邓华的身体情况急转直下,特别是严重消瘦,几乎是一个星期体重减少一斤,到1962年底,他1.7米的个子,体重竟下降到只有72斤。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原来在这次全会召开之前,有人统计在八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被定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和“有政治历史问题”的,达到总数的71%。根据党的组织原则,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必须超过半数,会议才能有效,因而决定“解放”几名中央委员出来。10月10日,经毛泽东指名,邓华被宣布为得到“解放”的几名中央委员之一。这样,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才达到40人,加上从候补委员递补上来的10人,共50人,刚刚过半数。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了!从而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年8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调邓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邓华这时已是67岁高龄。由于重返部队,他断然把吸了50年的烟戒了。他还要好好干一场!

8月12日至18日,他出席了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8月25日,第十一届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邓华任军委委员。接着,他参加了12月12日至31日举行的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他虽身患感冒,但仍坚持参加阔别了近20年的军事会议。会议刚结束,他因身体不支,不得不住入医院。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华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他一方面着手撰写早就酝酿好的两篇论文:《关于我军装备现代化的问题》和《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几个问题》;一方面准备系统地回顾总结数十年来的作战经验,第一步先行撰写有关东北战场、解放海南岛战役和抗美援朝作战的回忆录。

1979年10月26日,他从北京去广州,身体更差了,再次住院治疗。虽在病中,他仍然抓紧时间,写作了纪念海南岛解放30周年的长文:《雄师飞渡天险,踏破伯陵防线》。

1980年3月有记者访问邓华,当秘书领着记者来到老将军的卧室时,墙角竖着一尊氧气筒,老将军坐在椅子上,正插着输氧气管吸氧。虽然秘书已经告诉记者,老将军患有肺气肿、哮喘病,但竟想不到这样严重。

1980年5月4日邓华离开广州,取道上海回北京。谁知到上海不久,病情突然恶化,有时竟至昏迷不醒。即使在这生命垂危的时刻,他还在为祖国、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安全着想,他惦记着未完成的手稿:《关于未来反侵略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几个问题》,他断断续续地说:“将来打仗,我有我的想法,要和同志们一起研究讨论,流血换来的经验是有用处的……”

当他躺在病床上,得知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为他彻底平反的通知已经下达,并且进行传达时,他的两眼湿润了,吃力地讲道:“多想为党、为军队建设再做点工作呀……可惜……可惜……来不及了!”

1980年7月3日,邓华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终年70岁。

邓华(1910年4月28日)—1980年7月3日) ,出生于湖南郴县人(今郴县)永宁乡(今鲁塘乡)陂副村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先后任红十二军教导队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六八五团政治处主任。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支队司令员,纵队政治委员,军分区司令员,参与领导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到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政治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辽吉军区司令员、纵队司令员、军长、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辽沈、平津、湘赣、广东等战役。后兼任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0年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以两个军的兵力乘木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作战,取得成功。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协助彭德怀指挥第一至第五次战役,组织指挥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战役及1953年夏季反击战。1954年回国后,任东北军区代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1959年受彭德怀错案株连,被撤销职务。1960年任四川省副省长。1977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一、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