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这些古老的新疆地名,来自前伊斯兰时代的印欧人先民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追根溯源:这些古老的新疆地名,来自前伊斯兰时代的印欧人先民

今天的我们对着新疆地图,会对一些历史悠久,但是拆开单个字符无法解释含义的地名犯迷糊:龟兹,焉耆,莎车,和阗,皮山,它们究竟是什么意思?

其实古代历史上有过数次外来语大量涌入汉语的过程:除了魏晋南北朝,蒙古入侵还有清末之外,这些两个字的外来语词汇,都是在第一次外来词大量进入汉语的时代:两汉时代进入汉语世界的。开头提到的这几个新疆古地名的背后,大都有印欧语系语言的影子。

综合起来看,经过了公元前的民族迁徙和征战之后,在公元前2-1世纪前后,新疆南北大致形成了这样的民族分布:塔里木西部,南部地区,基本上塞人占主导地位,天山北麓地区是属于广义斯基泰系的乌孙人的地盘,吐火罗系国家盘踞在塔里木盆地的东部,其中,斯基泰系民族贡献出了很多历史悠久的新疆古地名。

伊犁河流域原本是塞人部族的家园。但随着公元前3-2世纪匈奴人讨伐月氏,月氏西迁诱发了塞人的种族流散。塞人被大月氏驱逐之后,除了西迁巴克特里亚之外,还南下散处葱岭各地,或者出没于山中。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的山地中,就有以鸟飞谷为中心的塞人建立的休循国。

在南疆地区就有几个典型的塞人王国:比如将更早到来的印欧人踩在脚下的于阗,就是以塞人王室为统治者的国家,其国名来自于印度-伊朗语言的Gostana或者Hvatana,并被汉语以屈丹或者豁旦记载在史书之中;其实,于阗人的自称Hvatana是强有力的意思,暗示了他们是西来的强势征服者。到了班超出使的时代,亲匈奴的于阗巫师为了给班超一个下马威,要求用汉使的马祭天,这就是典型的斯基泰风俗。

值得一提的是,于阗的王族姓氏尉迟Vijaya的来源很有意思:这个词起源于古印度,在梵语写作Vijaya,古东伊朗塞语读作bijaya,而这个词的含义就是:胜利者。而尉迟(vijaya)与victory、victor都是同源词,体现了印欧语系内部遥相呼应的联系。于阗的尉迟系国王令人想起欧陆上以维多利亚命名的王公贵族们。

于阗王尉迟僧乌波(李圣天)

在两汉之间称霸西域一时的莎车国,国名则直接来自曾经在马拉松之战中给雅典人中路军造成重大冲击的萨卡人部族。这些挥舞着钉锤,带着尖顶帽的勇士,也曾有一部分人越过群山,来到塔里木南部建国。他们很可能是塞人四大部族集团Asii,Gasiani,Tochari,Sacarauli中最后一个部族的汉语转译。

班超经营西域的重要底盘,日后以喀什噶尔闻名于世的重镇喀什,在汉代是一个名叫疏勒的塞人王国。疏勒的名字疑似来源于其梵语名称Śrīkrīrāti。不过,喀什名字的原始版本,已经出现在了托勒密的《地理志》中,喀什的词源可能来自于东伊朗语的“Kasi”,意思是光明;gar来自于古波斯语的山丘,在东伊朗语里,喀什噶尔就是“光明之山”的意思。当然,也有人认为喀什的名称来自于突厥语的玉石“Khasa”。

温宿大峡谷

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库玛拉克河及阿克苏河区域的温宿[uǝn/uon-sɨuh(sɨuk)],则可能来自塞人四大部落之一的Asii。

这份于阗文书上,描述了十二生肖中的猴年,鸡年,狗年,猪年的情况

直到今天,市面上广泛流传的乌鲁木齐的含义是“美丽的大草原”,生称这一词汇来自于蒙古语。但是乌鲁木齐的早期发音在公元10世纪的于阗塞文文献当是irumcina。在塞语中,iru是树林的意思,而cina是茂密的意思。所以在塞人的语言中,这个名词的意思是茂密的树林。后来这个名称进入了回鹘语,发生了音变,被记作Urumuqi。这才有了今天的乌鲁木齐。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疑似来自马萨革特人残部的小政权。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所辖的皮山县,可能来自Massagetae的前两个音节Massa-的翻译。此外,还有来自Massagetae的墨山国[mək-shean],今天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以东库鲁克山区,著名的营盘美男子,穿着融合了希腊和波斯文化特色服饰的木乃伊就出土于这里:在这些图像中,有成对出现的石榴树和树下的牛羊。这是古代波斯艺术中经常出现的图案。但也有肌肉健硕的持剑勇士,正背披披风,头戴桂冠。这类形象来自于古希腊文化。该青年男子被部分人判定为爱神阿芙洛蒂忒的儿子,小爱神厄洛斯。谁中了厄洛斯的金箭或魔杖,就会获得爱情。谁中了他的铅箭,就会失去爱情。

虽然乌孙人貌似在西域留下的痕迹不多,但是对鹿,狼,鹰,马等图腾的崇拜在今天的哈萨克人身上还若隐若现,和今天的哈萨克游牧文化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东疆,他们也有不易察觉的地名遗产:哈密。乌孙君王称号“昆弥”或者“昆莫”(Kumoli)。后来这个词进入回鹘语就成了Khamil,再进入蒙古语之后成了Hamil。最后才有了汉文中的哈密力。

源自吐火罗系统的小国主要是龟兹和焉耆:后者的国名来自梵语Agni火焰,和英语中的ignite有相同的词源;龟兹则来自古典时代印度语言中的Kucina。除此之外,留下了著名的交河古城的姑师国-车师国,其国名[ka(kia)-shei]或[kia-shei],也与龟兹疑似有类似的词源,体现了上古印度文化对塔里木盆地的强势影响。

虽然上述外语词汇往往有多个音节,但由于汉语言的双字符双音节化特征,也因为上古汉语发音可能保留了辅音丛,所以当时的使者可以用两个字符的发音对应出有多个音节的印欧语词汇。

这些印欧人小国在塔里木盆地创造过十分辉煌的文明,为佛教艺术,佛教文学,西域音乐,良种马的东传,还有锁子甲的二次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除了那些高度本地化的蔬菜瓜果和传统民乐外,在佛经翻译中顺便进入中国的印度音韵学和语言学,极大影响了南北朝之后中国文学和语言学的发展,比如四声之说,很有可能就是受转读佛经声调的影响形成的;“字母”也是胡汉僧人翻译佛经的时候初步产生的概念;隋朝的九部乐,更早的汉乐府中的鼓吹曲辞,都有来自西域的文化元素。

而希腊,波斯,汉地的文化元素也在进入这里。比如新疆米兰的佛寺壁画上,有一幅画取材于希腊史诗《独目人》:画中一个肌肉健硕的青年勇士,正手持棍棒和带着翅膀的猛狮格里芬战斗。这一场景,取材于希腊吟游诗人阿利斯铁阿斯的长篇叙事诗《阿里玛斯帕》。这位诗人曾在公元前7世纪后期漫游中亚,走访了斯基泰人的伊塞顿部落。他从当地人那里听说,中亚草原有个阿里玛斯帕部落。他们为了争夺阿尔泰山的黄金资源,经常与看守黄金宝藏的带翼神兽格里芬发生激烈冲突。回到家乡不久,阿利斯铁阿斯创作了长篇叙事诗《阿里玛斯帕》。

米兰壁画里的希腊史诗场景

古希腊史诗里的故事原型陶画

楼兰汉墓出土的织物上,赫然出现了宙斯之子赫尔墨斯和商神杖的形象,这是希腊裔商人拥有发达的国际贸易网络的暗示:

出土毛织物上的商神杖

在楼兰国王用佉卢文下达的行政文书的封泥上,有雅典娜,厄洛斯等希腊诸神的形象:

在天文方面,尼雅出土的一件有关占星术的文书,则明显体现了12生肖的影响:

星宿之首谓之鼠日,这天可以做任何事,万事如意。

星宿日牛日,宜沐浴。吃喝之后,可演奏音乐取乐。

星宿日虎日,宜作战。

星宿日兔日,若逃亡,必能成功,难以寻觅。

星宿日龙日,须忍耐,事事要忍。

星宿日蛇日,百事皆凶。

星宿日马日,宜向东西方向旅行。

星宿日羊日,宜沐浴。

星宿日鸡日,宜裁剪和缝纫衣服被褥。

星宿日猴日,万事如意。

星宿日狗日,来去从迅。

星宿日猪日,宜耕作、播种葡萄园,耕作顺利并能增产。

-----565号佉卢文文书

但是在上千年的岁月里,这些印欧人时常处于东方中原,草原帝国,青藏高原乃至葱岭以西的强权的争夺下;他们的自立和安全往往需要仰人鼻息。这些小国灭亡之后,他们的遗产往往也会惨遭瓜分。

特别是中亚地区在进入英俄大博弈之后,这些早期印欧人的遗产进入了两大强权的视野。比如德国探险家冯-勒柯克是这样描述他所看到的龟兹王侯们的壁画形象的:

“这简直是我在中亚地区所找到的最为优美的壁画......我们看到的人像,酷似欧洲骑士时代的绘画,在晃动的灯光下,君候们姿态潇洒地用脚尖站立在那里,身穿华丽的骑士服装,金属制的骑士腰带上,挂着长长的宝剑,剑柄为十字形。我们好像来到了一个哥特式的墓室。看来,中国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和欧洲有了某种联系。2000多年前,在欧亚大陆的两端,两大文明都在交相辉映地释放着耀眼的文化光芒,他们从未停止对彼此的好奇与追寻。”

这些东西文明璀璨辉映的结晶,更是再度遭遇劫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