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升空,人类历史上最具爆炸性的试验开始!
嘀——嗒——嘀——嗒——还有十分钟……
投弹,投弹!
听吧,这就是十字路口行动!
1946年7月1日上午,全世界无线电听众都屏息关注着一个太平洋上的环礁,前线记者正在报道一场美国核试验。电波里传来刺耳的噪音,水面上升起闪耀蓝光的蘑菇云。那一刻,人们无法预见,日后风靡全球的性感泳衣与日本怪兽将在此地结缘。
核弹在半空爆炸后,引发巨大蘑菇云
这场万众瞩目的核试验,代号“十字路口行动”,源自美军和公众对原子弹的担忧,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人类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广岛长崎核爆过后,原子弹的威力成为民众的热议话题,军方同样急需探知核武器能否对海军舰队造成致命打击。
1946年初,美国决定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环礁进行一场核试验,海军挑选了95艘各式军舰作为靶子。一声巨响后,5艘舰陆续沉没,14艘严重受损。海军认为这一结果尚可接受,围观者则大多震惊于其巨大杀伤力。
比基尼环礁核试验引发的新闻热潮迅速传至千里之外,巴黎设计师路易·雷尔德敏锐地抓住了商机。当时,他醉心于发明前卫泳衣款式,用两片三角布料覆盖胸部,大胆展现女性的肌肤和体态。这种前沿设计可能引发巨大争议,对此雷尔德心知肚明。
路易·雷尔德
他预言,新款泳衣的冲击力,不亚于一颗原子弹,故而借用媒体热炒的核试验,将其命名为“比基尼”,还雇佣了一位脱衣舞女郎担任模特。
由于太过暴露,比基尼泳衣问世后,虽然关注者甚众,购买者却寥寥。几年后,一些时尚选美大赛发掘了比基尼的价值,却让它卷入更大争议。教宗亲自出面谴责,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相继明令禁止,保守主义者直斥其“有伤风化”。
但是,爱美之心让比基尼注定不会被埋没。有“性感小猫”之称的碧姬·芭铎引领了一股比基尼风潮,首部007电影《诺博士》把这股风潮推向了高峰。
碧姬·芭铎身着比基尼出演《穿比基尼的姑娘》
片中,乌苏拉·安德斯扮演的邦女郎身穿白色比基尼在海边捡拾贝壳的场景,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一幕。有趣的是,影片关键时刻,邦德恰是将反派推入了核反应堆,比基尼与核元素神奇重逢。
詹姆斯·邦德和哈妮·莱德的扮演者
自此以后,比基尼不仅代表时尚,更逐渐演化为女性自由的象征,至今仍是流行文化里的重要角色。
虽有波折,但比基尼泳衣还算是蹭到了核试验热点的幸运儿。比基尼环礁附近的人与物,却大半不幸沦为受害者。
爆炸后,部分海军士兵奉命清理舰船,他们缺乏防辐射经验,仅穿日常工作服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之中。根据半个世纪的跟踪调查报告,这些人的死亡率上升6%,患上白血病和癌症的几率明显增加。
Able核试鸟瞰图
比他们更惨的是作为试验对象的动物。为了估测原子弹对活体生物的杀伤力,美军在舰船上放置了57只豚鼠、109只小鼠、146只猪、176只山羊和3030只白老鼠。监测数据表明,10%的动物在爆炸之时当场毙命,15%的动物被辐射击伤。一位科学家后来对媒体透露,幸存的动物回归实验室后,也大面积死亡。
为了平息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公众的怒气,美国捧红了一只标号311的小猪,它被关在靠近爆炸点的船上,却奇迹般生还。一本杂志将它在比基尼环礁的经历改编成儿童故事,向孩子们推广“原子猪”传奇,宣传这是“时代的寓言”。
结果,在它长成一只300磅重的母猪之际,研究者才发现了辐射后遗症——这只英雄母猪无法生育了。
311号原子猪
深受其害的还有比基尼环礁上的167位原住民。核试验之前,美国人连哄带骗,让他们迁居至附近岛屿。孰料,安置岛屿土地贫瘠,比基尼人遭遇了饥荒。
不久,他们又被送到吉利岛,但那里日常与大浪为伴,又缺乏渔场,比基尼人不愿从渔人变成农夫,发起了抗议。
比基尼人一度陷入饥荒边缘
美国一度答应资助他们重返故土,但在随后几十年的检测里,环礁土地仍残存放射性物质,无法耕作。如今,比基尼人得到了一笔较为丰厚的赔偿,却依然过着流浪在外的生活。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的遭遇,都敌不过膨胀的野心。美国核试验仍在继续,基地仍是比基尼环礁。
1946至1958年间,美军在比基尼环礁陆续进行了20多次核试验,主角也从原子弹升级为氢弹。其中最知名的一次,当属1954年3月1日引爆的“喝彩城堡”。然而,它的成名,源于一个估算错误和一场人道悲剧。
“喝彩城堡”核爆实验景象
众所周知,美苏争霸之中,核武器曾是前沿阵地。美国虽于1951年引爆了一颗威力远超原子弹的氢弹,但由于它需要笨重的制冷装置,飞机和导弹都无法搭载,所以只是徒有其表,不能用于实战。
到了1953年,反倒是苏联后来居上,引爆了一颗具有实用价值的“干式”氢弹,这让美国军方心急如焚,拼命加紧核试验步伐。
在此背景下,比基尼环礁核试验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但军方忙中出错,误估了重要核素锂-7的作用。科学家认为,锂-7是相对惰性的。
没想到,在真实爆炸里,锂-7受到中子轰击后发生强烈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使得“喝彩城堡”的当量达到了惊人的1500万吨,相当于1000颗在广岛投下的“小男孩”,在地面留下了一个直径为1.2英里的大洞。在核试验历史里,它的威力仅次于一年之后引爆的“沙皇炸弹”。
美国军方原本清空了附近海域,但“喝彩城堡”辐射范围远超预期,许多海上作业的渔船和周边岛民受到波及。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正在此前划定的危险海域边缘捕捞金枪鱼,爆炸后的几小时,他们暴露于放射性“死灰”之下,立刻出现了急性辐射综合征——灼烧感和恶心袭来,23名船员有了头痛和呕吐的症状。船只日夜兼程赶回位于静冈县烧津的母港,仍未能摆脱厄运。
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
经历漫长救治后,第五福龙丸的大多数船员转危为安,但刚过不惑之年的无线电通讯长久保山爱吉死于肝硬化,成为又一位核武器的罹难者。
继广岛和长崎之后,日本第三次遭遇核武器伤害,一时间民怨沸腾。市民发起反核运动,一向徘徊在政治之外的妇女也充当了急先锋。
原来,金枪鱼是日本人的重要食材。第五福龙丸归港不久,船上的金枪鱼就流入了市场。待人们得知真相,已是覆水难收。政府进行了紧急检测,但仍有部分“原子金枪鱼”不知去向。日本社会陷入恐慌,不时有店铺因为被疑使用辐射超标的食材而被迫关门歇业。
此情此景,深深刺激了家庭主妇。在东京,家庭主妇走上街头,呼吁路人联名签署“禁止使用原子武器运动”。在她们的带动下,仅在日本,反核运动就收集了超过3000万人的签名,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电影业也被这种氛围感染,身高50米、重达2万吨的“原子怪兽”哥斯拉应运而生。日语中的“哥斯拉”一词,是由“大猩猩”和“鲸鱼”混合而成,但导演本多猪四郎表示,哥斯拉是怪兽,也是核武器的象征,还是核武器的受害者。
1954年《哥斯拉》电影海报
初代哥斯拉全身覆盖着满是疤痕的皮肤,一如广岛和长崎的受害者,它口吐“白热光”,摧毁着陆地上的一切,正像是核武器爆炸后的冲击波与辐射。
1954年底,《哥斯拉》电影上映,观众毫不费力地读懂了导演的良苦用心。哥斯拉出海的一瞬,简直重现了氢弹爆炸之后的第五福龙丸事件。
在电影里,古生物学家山根恭平博士进一步解读了哥斯拉的设定:“哥斯拉是由生活在侏罗纪到白垩纪的海生爬虫类生物向陆生动物进化的中间生物之后代,在比基尼环礁核试验后,被迫放弃原本安居的领地,怀着对人类的怨恨,来到了世人面前……”
颇为讽刺的是,新世纪以来,诞生于反核运动的哥斯拉,却因美国电影业的重塑而大红大紫。
回首比基尼环礁核试验往事,如果说比基尼泳衣蹭了原子弹的热点,那么氢弹的悲剧催生了哥斯拉形象。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名词,因这段历史而暗含了亲缘关系。核试验,既吸引了民众的关注,也促使人类反思自身命运,避免遭到“恶龙”的反噬。从这一层面上,比基尼与哥斯拉一同见证了人类核时代的心灵史。
编辑说明
校对 / 欧皇喵
封面 / 心 斋
排版 / 心 斋
活动策划 / 心 斋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