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30日,德军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正式展开。按照计划,远在基辅的第2装甲集群提前2天发起进攻,古德里安指挥部队一天推进136公里,不仅3天攻占了奥廖尔,而且突破并包围了该地区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24万人。
顿时,莫斯科“南大门”被德军“一脚踹开”。2天后,维亚济马方向的德军对其正面的苏军发起了“钳型”攻势,科涅夫指挥的西方面军和布琼尼指挥的预备队方面军立刻陷入被动局面。习惯于“以空间换时间”的苏联统帅,该如何做呢?
苏军重新组建的西方面军再度覆灭。
苏德战争爆发一周后,西方面军被德军包围在明斯克地区损失近40万人,司令员巴甫洛夫被军事法庭宣判死刑,其余部在斯摩棱斯克地区重组后,由铁木辛哥指挥不断地发起反攻,却常常是无功而返、损失惨重,依然阻挡不了德军的脚步。
忍无可忍的苏联统帅决定由科涅夫接替其指挥,并在德军全力进攻基辅的期间,将大量的预备队并入西方面军,在德军进攻莫斯科前,该方面军成为拥有56万人的重兵集团,并与布琼尼指挥的预备队方面军近50万人,梯次抵御德军进攻。
然而,愚蠢的苏军参谋部(实际上是苏联统帅在指挥)却将这两大重兵集团,部署在德军两大突击集群之间,顿时形成被围之势,被打懵了的科涅夫和布琼尼忙着应付战事,并未将其情况通报。此时,被蒙在鼓里的苏联统帅对此一无所知。
开战后的第3天,一架战机的意外发现引起了他的警惕。飞行员在维亚济马以南发现了一支长达16公里的装甲部队,这正是德军第4装甲集群正在执行穿插。苏联统帅是既震惊又质疑,不认为德军会推进得这么快,甚至怀疑飞行员的忠诚。
直到当天夜里,布琼尼报告称德军已经插到预备队方面军的侧翼,形势十分危急。恍然大悟的苏联统帅,立即命令科涅夫和布琼尼后撤至勒热夫到维亚济马一线。只可惜,两位将领深知苏联统帅的“永不放弃”,居然在战前未制定撤退计划。
接到命令的2人不知所措,匆忙制定的撤退计划非但没能让部队脱困,反而引起更大的混乱。德军却趁机占领了无兵防守的维亚济马,切断了西方面军的退路。几天后,被围的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一部50万人被俘,西方面军再度覆灭。
苏联统帅的应急措施。
1941年10月中旬,随着苏军两大重兵集团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在维亚济马地区遭到德军包围并最终崩溃,使得莫斯科正面地区出现了“真空”,在长达230公里的防线上,仅有临时拼凑的4个集团军防守,莫斯科的形势愈发地严峻。
坐卧不安的苏联统帅,清醒地认识到短短半个月,守卫莫斯科的125万大军除了少数部队逃出外大部分成了德军的战俘,加上死伤人数,2个方面军几乎损失殆尽。危急时刻,他一面采取紧急措施,一面寄希望于尚未完工的莫扎伊斯克防线。
首先,作为莫斯科正西面最后一个较大城镇,苏军组建了莫扎伊斯克方面军,但由于前线吃紧,该方面军几乎被抽空,如今的莫扎伊斯克防线无兵防守。莫斯科会战前,苏联组建工兵集团军开始加快施工进度,并将撤退下来的部队部署于此。
其次,根据驻日苏联间谍佐尔格的情报称,“日本决定不与苏联开战”。原先对其质疑的苏联统帅这次选择了信任,并从远东地区抽调5个步兵师和2个坦克师,部署在莫扎伊斯克防线,就连莫斯科城区仅有的2个步兵师也火速调往该防线。
更重要的是,为了弥补巨大的“窟窿”,苏联统帅决定后方组建9个预备队集团军,并在莫斯科城内迅速组建更多的民兵师,甚至军校学员也被拉上战场。如今的莫扎伊斯克方面军已拥有9万人,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部队即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当然,面对残破不堪的局面,苏联统帅更加明白“军事的事情由军人去做”的道理,他再次想到了他的“救火队员”——朱可夫,这位前不久成功解除列宁格勒的“战神”,无疑是防御莫斯科的最佳人选。事后看,苏联统帅这次选择没有错。
从这点看,苏联统帅比德国元首要明智得多。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