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司号员王六生受伤不下火线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14岁的司号员王六生受伤不下火线

自动播放

王六生家有17口人,他两三岁时,家里每年的口粮约差两三个月的亏空。到了六七岁时,家中的生计更加艰难,王六生时常跟着母亲外出讨饭。

1925年,8岁的王六生就开始喂猪、放牛,农忙时还要跟着5个哥哥下田干农活。1927年,王六生向母亲和嫂嫂们学会了卷鞭炮,在村中的鞭炮作坊里当小工。

1928年,王六生随二哥王盛荣到慈化镇做脚夫挑煤,以多挣几个钱贴补家用。脚夫干的是力气活,他每天都要挑担负重行走四五十公里路,下了工累得一动都不想动。这一段超负荷挑煤的日子,让王六生吃尽了苦头,也磨练了他的毅力和耐力。

1929年秋,红军第五军第二纵队来到桐木镇。国民党地方政府散布谣言,说红军杀人放火抓丁抢东西。王六生一家不明真假,随乡亲们离家躲到山上。不几天带到山上的粮食吃完了,父亲王隆连想到王六生年龄小,不会被抓去当兵,便叫他回家取粮食。王六生回到家中,发现已经开走的红军把他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水缸里挑满了水,吃了的粮食也付了款放在显眼的地方。他既吃惊又感动,赶紧跑上山叫回了全家人。

1930年8月20日,红一军团发起文家市战斗,歼国民党军3个团又1个营。战后,桐木镇也成为苏区,各村都建立了儿童团。红四军的宣传员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小鬼”,年龄相仿的王六生与他们结识后受到很大影响,再也不安心卷鞭炮、做脚夫的生活了。王六生报名参加了儿童团,并被推选为队长。在红军宣传员的指导下,他带领儿童团员们扛着梭镖出操、唱歌,还参与了农民协会组织的打土豪、分田地等活动。

七八天过后,王六生对肩上的梭镖不满足了,望着红军战士手中的钢枪,他产生了当红军、背钢枪、吃饱饭的念头。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哥哥们,哥哥们却担心他在战场上伤亡,都表示反对。王六生当红军的决心已定,于8月下旬的一天,瞒着父母亲和哥哥们溜出橺山村,跑到桐木镇报名参加了红军。一到部队就被分配到红三军司令部学吹军号,后到第一师政治部当司号员。

1931年5月,在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的中村战斗中,王六生紧跟在第一师师长李实行、政治委员吴溉之身后,受命随时吹号指挥调动部队。攻打国民党军第二十七师第八十一旅旅部时,王六生因吹号联络不上部队,便冒着危险跑到前沿传达命令。此战歼灭第八十一旅大部,俘其旅长以下2300余人。战后,李实行表扬了王六生的勇敢行动,并将他调到第一师司令部当司号员。

9月上旬,王六生在第三次反“围剿”作战中参加高兴圩战斗。第一师随红三军团主力担任左路攻击,因高兴圩外围的高兴河水遇雨暴涨,第一师无法迂回,只能正面强攻竹篙山,部队伤亡很大。王六生在吹号时被子弹打中胳臂,血流不止。但他看到其他司号员都已伤亡,没有人能接替自己,就简单包扎一下伤口,不下火线。紧接着,王六生又带伤参加方石岭战斗,忍着疼痛完成了司号任务。粉碎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王六生才前往医院治伤。

王六生,(1917年5月-1995年12月22日)原名王盛其,1917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桐木镇上橺山村。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参谋长、团政治委员兼中共县委书记,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上海警备区第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兼中共湖北省委第二书记,军委工程兵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平型关、广阳、陆房、白彦、宿北、鲁南、莱芜、洛阳、开封、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他对党忠诚,作战勇敢,善于创造性地开展政治工作。是中共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5、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故事讲述人王南方,安徽岳西县人,1983年入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记者协会理事,《军营文化天地》杂志原副主编,《解放军生活》杂志原主编,十大博客博主之一,《北京晚报》、《东方少年》杂志专栏作家。现为少年特战兵训练营总指挥,志在为培养优秀少年做贡献。出版的作品有散文集《明星360度》、《情感私语——走进名人的亲情世界》、《苦恋树》、《八荣八耻——辛勤劳动篇》、《中小学课本里的“星火燎原”》,报告文学集《神龙汽车团》(与人合著),绘本《捉迷藏》等。报告文学《星火燎原》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