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入侵苏联,罗马尼亚和芬兰为什么比其更积极?小国的无奈之举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德国入侵苏联,罗马尼亚和芬兰为什么比其更积极?小国的无奈之举

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190个师共550万人向苏联发起了进攻,苏德战争爆发。比苏军惨败更麻烦的是,此时的苏联有些“孤掌难鸣”,美、英等国的支援还停留在口号和酝酿上;远东的日本关东军20天内从35万人猛增至85万人。

与此同时,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匈牙利等国,也纷纷与苏联断绝外交关系并宣战,他们派出约100万部队参加了入侵,苏联周边形势顿时恶化起来。其中,罗马尼亚和芬兰的军队表现得最为积极,甚至比德国更恨苏联,这是为什么呢?

罗马尼亚军队的战斗力不敢恭维。

作为德国的“铁杆小弟”,罗马尼亚与苏联在历史上争端不断,可以说是一贯的反苏。尤其是1940年,苏联趁德国深陷西欧战场的时机,趁火打劫逼迫罗马尼亚割让了比萨比拉亚和布科维纳,待德国横扫整个西欧后,开始为“小弟”报仇。

原来,德国与罗马尼亚在意识形态上是很好的“朋友”,而德国90%以上的石油都来自该国。眼看苏联的手已伸向德国势力范围,并有断其“油路”的危险,德国元首决定撕毁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并顺势帮“小弟”夺回失去的领土。

同时,德国答应罗马尼亚可以统治直到第聂伯河的乌克兰领土,这让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密。因此,在入侵苏联的问题上,两国的交流程度是最高的,罗马尼亚不仅最早了解巴巴罗萨计划,而且允许德国驻军,并集中14师约35万人参加行动。

再加上德军的17万人,德罗联军共计约50万人。然而,这支部队并未随大部队同时行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守住油田,只有等到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有效突破后,罗马尼亚军队再进攻。可见,油田对德国有多么的重要。

果不其然,战争爆发不久,苏军统帅部就想到了要重点摧毁德军的战略资源,罗马尼亚的油田首当其冲。这一天,苏军轰炸机袭击了炼油厂,炸毁了近万吨的石油储备。但当德罗联军向苏军南方方面军36万人发起进攻时,进展得并不顺利。

尽管德罗联军夺回了被苏联割占的布科维纳,但因缺乏重装备,被边打边撤的苏军“揍得头破血流”,每天只能前进十几公里。截至7月底,仅罗马尼亚军队就损失2万多人,苏军则损失1.8万人,这是苏联在战争初期唯一一次损失比对方少。

芬兰军队表现得更加糟糕。

苏德战争爆发前,芬兰作为一个刚刚独立于俄国的小国,既不想归顺苏联,也不想成为德国的“跟班”。之所以愿意帮助德军入侵苏联,主要还是1939年爆发的苏芬战争,亦称为“冬季战争”,被苏军打败后,被迫割让了十分之一的土地。

在芬兰看来,德军入侵苏联正是夺回丢失土地的好机会。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但芬兰为了不卷入更多的麻烦,只答应夺回被割去的领土,也就是“有条件的参加行动”。为此,芬兰集中了65万人的作战部队,在北方与德军一道进攻苏联。

德军极力拉拢芬兰参与进攻的目的,不仅为夺取苏联在北极圈最大的港口摩尔曼斯克,以此切断其与英美等国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最快进攻至列宁格勒。另外,芬兰的镍矿是制造优质合金钢的重要战略物资,而苏联也非常想拥有这个矿。

有意思的是,曾经在冬季战争中以伤亡10万人代价,造成苏军损失37万人的芬军,在这场战役中,却未取得骄人的战绩,反而在兵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始终攻克不了苏军阵地。直到半年后,苏军主动撤离后,芬兰人才收回了被割让的领土。

可见,曾被西方捧为“超级陆军”的芬军,攻坚能力也不行,这一仗不仅被打回了原形,也暴露出其实力也不过如此,苏军总算赢回了一些声誉。不过,芬兰人恪守战前的承诺,前出至原先的国境线时,就不再前进,他们不愿被德国当枪使。

尽管德国的仆从国军队也进攻苏联,但其目的性却是很强的,一旦目的达成,转而进入一种懈怠状态。远东的日本关东军更是如此,只等苏联败局已定时再伺机而动。不过,令其失望的是,苏军非但未调走一兵一卒,反而增兵至120万人。

总之,德国的仆从国军队看似气势汹汹,但他们深知小国参与大国间的斗争,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是在利益面前的权宜之计罢了。苏德战争后期,这些小国又纷纷反叛德国,就是最好的证明。尽管如此,得势后的苏联并未饶过这些小国。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