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真的由盛而衰?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南非,真的由盛而衰?

NO.1836-南非由盛而衰

作者:德米特里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满福

上世纪80年代,南非的经济曾一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作为非洲大陆最富有的国家,当时南非的经济潜力留给人们无限的幻想。

80年代到19年的金砖五国

南非在相对优势降幅可以说是最大的

(参考:World Bank)▼

在经济的高速增长背后,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在种族平权意识已经觉醒的20世纪,南非还施行着种族隔离政策,占总人口不到10%的白人拥有着整个国家70%以上的财富,分配极不平均的社会就像是坐落在活火山口上的别墅,随时有被炸毁的风险。

国家是白人的,连海滩也是白人的

想和你在海滩踢个球,就那么难?

(图:wikipedia)▼

曼德拉掌权以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终于被废止,曼德拉本人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平权斗士,荣誉等身。

可他给南非这个国家留下的遗产,却是让它在经济、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与发达国家渐行渐远。

那个在华盛顿广受欢迎的男人(1994年)

(图:shutterstock)▼

控一隅而制非洲

作为一个建制完善的中等收入国家,南非的地缘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是历史上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航道。在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前,所有从欧洲开往亚洲的船只都要绕行好望角。

所以欧洲人殖民非洲的地域选择上

最有价值的殖民地,一类是各种资源产地(黄金、奴隶)

一类是关键的航运通道(南非、埃及、直布罗陀)

而这几大航运通道最终都被英国所控制

(1857非洲殖民地大致状况)▼

历史上第一个到达南非的西方探险家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1486年,为了寻找一条通往东方黄金之地的航道,他从里斯本出发踏上探险的征途。

当时即使是王室支持的远航,条件也相当有限

但相比硬件,熟练的水手、有效的组织更加重要

(图:wikipedia)▼

当船队航行到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接的海域时突然狂风大作,整个船队都受到了剧烈的冲击,海浪将幸存的船员推到了一个巨大的岬角上,迪亚士遂将这个岬角命名为“风暴角”。他相信,只要继续向东北方向航行就能到传说中的印度,但船队粮食辎重都已耗尽,船队只得返回欧洲。

也就是著名的好望角

(图:shutterstock)▼

迪亚士的航行失败了,但是他的想法得到了后人的落实。11年后,一个名叫达伽玛的航海探险家率领船队绕行风暴角,建立起了欧洲-非洲-印度的航线,让葡萄牙从此成为欧洲经济强国。这块非洲南端的岬角也就成为欧洲人进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标,葡国国王约翰二世还将其改名为“好望角”。

达伽马此次远航对于葡萄牙成为海上帝国意义重大

但也是在之前一代代航海人的基础上达到的成就

西葡两国正是在持续的投入下才拿到大航海的首张门票▼

从欧洲驶向亚洲的所有船只都会在好望角附近进行补给。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座以海岸码头为中心的城市——开普敦。在约翰内斯堡建立之前,这里是非洲南部最大的城市,迄今也是地区经济重心、是非洲海上贸易和造船业中心。

其实离得很近,一山之隔

(图:google map)▼

随着黄金、钻石等珍贵矿产的开掘让采矿业成为南非支柱产业,加上农业和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南非经济更大的比重,使得国内比勒陀利亚和约翰内斯堡相继崛起,在GDP上超过了开普敦。

南非庞大的矿产资源基本在内陆地带

沿海其他港口在纷纷崛起▼

但开普敦并没有衰落,相反它仍然是南非最具地缘优势的城市。拥有一条世界级航道始终是南非跻身非洲经济一线的重要资本,每年开普敦港忙碌的码头上,集装箱里的矿石、农产品、汽车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底气。

开普敦市中心及港口

(图:shutterstock)▼

从殖民时代一直到1980年,南非一直站在非洲经济的顶端,即使遭到尼日利亚石油经济的挑战,稳健的增长也维持到了1995年。

可是,1995年后,南非经济却陷入疲软,在全球化的大潮之下GDP不增反降,到21世纪初时,已经与非洲后起之秀尼日利亚和埃及相差无几。

2002年,南非GDP总量为1151亿美元,尼日利亚为954亿美元,埃及为852亿美元。面对两大新兴经济大国,南非已经没有了80年代以前的那种巨大优势。到了2015年,尼日利亚和埃及两国的GDP总量更是全部都在南非之上,可以说从经济规模上终结了南非在非洲一家独大的态势。

非洲三大经济体GDP比较

南非曾经巨大的优势不再

不过南非人均GDP仍远比埃及、尼日利亚要高

(95-00年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分水岭)▼

“新”的国家

这种经济增速上明显而令人费解的换挡,忠实地记录了南非国内政治的跌宕起伏。

在1994年以前,南非是白人的南非,由荷兰、法国、德国等殖民国的后裔形成的新族群阿非利卡人(布尔人)是这个国家的上层阶级,主宰着南非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

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图左)

南非迄今为止的最后一位白人国家元首

也是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重要推手

(图片:Carol M. Highsmith / Wiki)▼

因此现在一般将阿非利卡人视为非洲的原住民。他们是非洲大陆上最后一个拥有欧洲血统的主要白人群体,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00年,早就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化生态。

不过这一切都跟当地占90%的非洲黑人没有关系。不管是独立的国家主权、民族尊严还是飞速增长的经济。他们始终被视为是化外之民、野蛮人,当然最大的罪名还是“非基督徒”。

即使这里有非洲最发达的城市

和那些化外之民又有什么关系呢

(图:shutterstock)▼

为限制“文明程度较低”的族群参政,上个世纪的南非国民党制定了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黑人不仅在教育、医疗、政治上无法享有和白人同等的权利,甚至在马路也要与白人分道而行,不能碰到他们。

“黑白分明”的标志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图片:AIJAC / Wiki)▼

这样的历史最终于1994年终结。曼德拉上台以后,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被废止。此举本意是呼吁种族和解,但突然被解放的黑人群体过去忍受的委屈与愤怒终于找到了出口,他们中很多人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过去白人做的恶进行清算——方式是制造混乱,包括抢夺白人商店、农场等。这对南非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规避这种清算,南非白人大量向海外移民。今天,约有100万阿非利卡人不在南非生活,其著名者,有埃隆·马斯克等。

埃隆·马斯克在2021年1月7日成为全球首富

(图:shutterstock)▼

大量白人精英流失,而新掌握政权的黑人们似乎对如何管理、发展一个国家还很陌生,至少从实际收入衡量,南非人的状况比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前还要糟糕。

而且人口结构的变化,在21世纪仍没有停止

(图:wikipedia)▼

黑命终于贵

具体有多糟糕呢?

1995年南非人均GDP为3752美元,到了2000年居然只有3032美元。

当然,出问题的也不止南非,俄罗斯更惨

(参考:World Bank)▼

如果人均GDP还不能体现这个国家倒退的严重性,那么下面的数据就有点触目惊心了。1995年至2000年之间,南非人的平均收入下降了约40%,并且此后几乎没有改善。这种下降是全社会性的,不分性别、种族、年龄和阶层,也就是说国家整体在变穷——而且还是在海外投资上升的情况下。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际收入下降40%是非常不寻常的事件。南非用实际操作,为国际社会上了一节“如何失败地治理国家”的课程,与邻国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一起堪称反面教材卧龙凤雏。

当然,和隔壁的非洲穷兄弟相比仍然是碾压性的富有

(数据:data.worldbank.org)▼

比如在1995年-2000年之间,由于种族隔离的废止和人口的增加,南非劳动力市场上多了近600万求职者,但是新增就业岗位还不足200万,经济表现不佳和劳动力大量闲置同时出现在了这个国家。劳动力,尤其是低技能劳动力,进入市场的速度远超市场的吸收能力。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只可惜很多幸福经常是有限量的

(图:shutterstock)▼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通常的做法是扩大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大多数人有活干,去创造价值。先有口饭吃,再谋求经济结构优化。但是南非执政党非国大却拒绝了就业密集型增长政策,选择了通过提高工资收入和失业补贴来维持社会经济。

劳动密集产业确实难以高收入,但至少能减少失业

挣得少总比没收入强(有高额补贴除外)

(图:shutterstock)▼

这就导致当时的世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虽然投入生产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5%,但是南非的工资收入占GDP的比例却大大超过了印度、泰国和菲律宾等第三世界国家。

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南非人民不能创造价值,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那么再多的钱也不够败的,何况南非家底本来就不厚。

其实相比政治问题,经济损失只是小问题

从这个角度想,长期政治欠账的南非似乎难以避免衰退

(图:shutterstock)▼

于是从1995年开始,这个国家陷入了缓慢衰退中。人类发展指数(HDI)从1995年到2005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直到2013年才恢复到1995年的水平。南非的预期寿命从1992年的62.25岁高点下降到2005年的52.57岁的低点,失业率也常年居高不下。有人戏称这个国家财政报表上唯一增长的数据,就是越来越多的贫困补助开支。

南非这曲线看着就很离谱

(参考:World Bank)▼

但是这个新的南非只值得批判吗?显然不是的。

经济上南非的转型确实不是一个成功案例,但南非种族隔离的结束以及黑人领导者的上台仍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标志着殖民时代的影响在非洲大陆的消退。

平等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的

为了换来那些理所应当的东西,人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图:shutterstock)▼

殖民时代看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就在上世纪的阿非利卡人身上还能看到旧时代的残余特征,比如:视原住民为被统治者,将他们排除在决策圈子之外;对南非的国家归属感薄弱,体现在94年以后大量移民等等。

在南非,白人农民控制着将近70% 由个人拥有的农场

各方对于“针对白人的农场谋杀”的抗议活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非后种族隔离时代存留的历史问题

(图:Wiki)▼

在一个种族、阶层矛盾无处不在,社会深刻割裂的国家里,以曼德拉为代表的底层斗士们通过和平手段完成了政权交接,避免了外界想象中的种族决裂造成的暴力浩劫。参照1994年卢旺达发生的事情,南非的种族问题得到和平解决本身就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相比于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

南非的种族问题确实以一种“神奇的和平”方式解决

虽然确实付出了另一些代价

但事后诸葛亮也很难判断另一种选择会否更加惨烈

(图:Wiki)▼

只是,这场相对和平的革命,究竟能不能取得政治经济意义双丰收的结局,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https://www.nber.org/digest/jan06/why-south-african-incomes-declined

2.https://www.aljazeera.com/economy/2020/9/10/south-africa-heading-towards-becoming-a-failed-state-report

3.https://www.gbreports.com/article/an-industry-in-decline-understanding-the-politics-behind-south-africas-downfall

4.https://www.thoughtco.com/afrikaners-in-south-africa-1435512#:~:text=The%20Afrikaners%20are%20a%20South,means%20%E2%80%9CAfricans%E2%80%9D%20in%20Dutch.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shutterstock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