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沾边:复活伦勃朗
历史
历史 > 自媒体 > 正文

与艺术沾边:复活伦勃朗

时间回到新冠元年以前,在2018年十月的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幅名为《埃德蒙·德·贝拉米像》(2018)的人物肖像拍出了432,500美元高价,几乎是最高估价的43倍多,这幅看上去略显印象派风格的肖像画是由巴黎艺术家团体“显”(Obvious)利用智能算法创作的。这幅画成为艺术史上第一幅在大型拍卖行被成功拍卖的人工智能画作。

▲ 《埃德蒙·德·贝拉米像》(2018)

事实上,早在2014年,就有一个荷兰团队向自己提出了挑战——我们能教会计算机像伦勃朗那样作画吗?两年后,该团队“训练”的人工智能给出了一个十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幅3D打印出来的《下一个伦勃朗》一举夺得2016戛纳国际创意节创意数据类全场大奖和创新狮子奖。

▲ 《下一个伦勃朗》(2016)

这个项目团队的构成也很不简单。提出这一创意的是阿姆斯特丹广告代理商Wunderman Thompson,其首要合作伙伴是荷兰跨国银行集团ING,这家创新银行长期以来一直是荷兰艺术文化的鼎力支持者。他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将伦勃朗这位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光影大师艺术家“复活”,为世人再创作一幅画。这一次,数据是画家,科技是画笔。于是,他们又找到了数据和艺术支持: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与阿姆斯特丹伦勃朗之家博物馆,而给这一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则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微软。

▲ 考古学家根据闪米特人头骨使用3D建模技术“还原”出了耶稣的面容

“复活伦勃朗”这一创意的灵感竟然来源于耶稣的面容。项目的创意总监考斯滕(B. Korsten)当年看到一则新闻说考古学家根据在耶路撒冷发现的闪米特人头骨使用3D建模技术“还原”出了耶稣的面容。考斯滕说:“我看到了耶稣的脸,它给了我重重一击。”看到耶稣面容之后,考斯滕忽然就想让已逝的史上最伟大画家复活,可以帮他实现这一创意的自然是最先进的深度学习算法和面部识别技术

▲ 《下一个伦勃朗》(2016)

耗时18个月,经历了一个高度繁琐复杂的过程,计算机在对伦勃朗创作的346幅作品进行分析、对400多张人脸进行了分类之后,计算机得出结论:描绘对象该是一位三、四十岁左右男性,蓄须,黑衣,戴帽子,面向右。在微软的帮助之下,根据伦勃朗在几何构图和绘画材料使用等方面的特征,项目团队开发出一款“深通”伦勃朗画艺的软件,他们终于成功地将伦勃朗的视觉语言及其典型笔触和材料处理方法都教给了计算机。

▲ 计算机的学习材料

最后,项目团队选择了佳能公司研发的一款专门用于打印绘画作品的高端定制3D打印机,使用13层特殊涂料型UV油墨进行打印,终于得到了一幅“真正的”十七世纪荷兰肖像画,“下一个伦勃朗”栩栩如生。

▲ “下一个伦勃朗”栩栩如生

《下一个伦勃朗》(2016)为世人展示了智能数据的无限可能性,激发了人们创新和探索的潜力。也许还会有人继续提出“这是艺术品吗?”或“程序猿算艺术家吗?”这样的问题,但清醒的人们都明白,这些问题已不再重要。人们越来越清楚,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之下,历史将不再是逝者,而很可能是来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