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大海战(五)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莱特湾大海战(五)

4.11.2 锡布延海之战

除了在海面上游弋的第三舰队和第七舰队,美军参加菲律宾战役的还有一支特殊队伍,那就是在之前多次重大战役中立下殊勋的潜艇部队。指挥部设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的西南太平洋潜艇部队——正式番号第七十一特混舰队——将为地面部队的登陆作战提供大部分掩护和侦察支援;指挥部设在珍珠港的中太平洋潜艇部队——正式番号第十七特混舰队——则负责日本本土各港口及海上重点航线的巡逻覆盖。颇具戏剧性的是,两支美军潜艇部队的正式番号正好掉了个个儿。

根据上述分工,拉尔夫·克里斯蒂少将向菲律宾群岛周边地区派出了多达14艘潜艇。其中“海鲫”号、“鲦鱼”号、“青鲈”号和“银花鲈鱼”号等4艘在巴拉望水道一带设伏,“黑鳍鱼”号驻守巴拉望岛以北,“鲂鱼”号部署在婆罗洲的重要油港文莱附近,“海鲡”号负责望加锡海峡北端的巡逻,“蝙蝠鱼”号在苏禄海一带监视苏里高海峡内侧,“梨头鳐”号和“安康鱼”号在马尼拉外海巡逻,“铜盆鱼”号、“鹦鹉螺”号等4艘则沿吕宋岛西北海岸机动,准备迎接从日本本土出发途经这里的不速之客。上述力量和查尔斯·洛克伍德中将派往日本和菲律宾之间海域的26艘潜艇,构成了几乎密不透风的海上封锁力量,日军四支出击舰队的航途到处危机四伏。

美军登陆莱特岛之后,菲律宾战事迅速进入一个新高潮。10月21日,戴维·麦克林托克中校的“海鲫”号和布莱登·克拉盖特中校的“鲦鱼”号两艘潜艇开始协同,在巴拉望岛以东海域执行战斗巡逻任务。巴拉望水道宽40公里、长500公里,是日军北上进入锡布延海,继而穿越圣贝纳迪诺海峡前往莱特湾的重要通道。这片水域在海图上被标注为“危险地带”,其东侧狭长的巴拉望岛上关押有大量美军战俘,战争开始以来,他们遭到了日军的残酷虐待。

自9月初出航以来,这两艘美军潜艇一直在婆罗洲一带海域活动。“海鲫”号运气还算不错,先后击沉了日军7000吨的“永享丸”号和6000吨的“日铁丸”号。“鲦鱼”号也先后击沉了日军油轮和运输船各一艘。10月18日,“鲦鱼”号曾经尝试对日军一艘驱逐舰发起攻击,未能得手。日舰的深水炸弹攻击同样被潜艇成功避开。21日是“鲦鱼”号执行本次出航任务的最后一天,次日,他们将返回相对安全的海域。领航员正在地图上寻找回到澳大利亚的航线,漫长的航行终于要结束了。中午时分,克拉盖特得到消息,可能有一支日军船队正朝他这个方向驶来。好不容易才有了猎物的消息,克拉盖特决定推迟返航,“做一票”再走。

当天下午,在收听过麦克阿瑟“我回来了”的著名演说之后,克拉盖特预计来自南方林加或文莱湾的日军舰队很可能取道巴拉巴克海峡前往莱特湾,于是改变航线向南前往拦截。果然就在当天午夜前几分钟,潜艇与3艘高速航行的大型敌舰发生了雷达接触。在向指挥部发回接敌报告之后,“鲦鱼”号持续跟踪了数个小时,却因敌舰始终高速行驶无法进入攻击阵位。克拉盖特发现的正是由重巡洋舰“青叶”号、轻巡洋舰“鬼怒”号和驱逐舰“浦波”号组成的日军第十六战队,在左近允尚正少将的带领下前往执行为陆军运输船护航的任务。

22日白天,沮丧的克拉盖特放弃了追击,转而寻找下一个拦截点。23日午夜过后,“海鲫”号和“鲦鱼”号在巴拉望水道集结。暗夜的海面上响起了抛绳枪,两位艇长在交流各自获得的情报,以免因疏忽漏掉了什么。随后他们回到舱室里阅读电报,瞭望哨在两艘靠得很近的潜艇上通过扩音器对话。对这些习惯栖身于狭小空间的寂寞者来说,能找人说说话实在是太幸福了。

23日0时16分,“海鲫”号雷达观测员突然发现屏幕上出现了异常情况。最初他认为那不过是向巴拉望水道飘来的一块浮云:“雷达发现目标方位131度,距离3万码——目标不明——可能是雨云。”但是很快,“鲦鱼”号观测员也在屏幕上发现了可疑目标。模糊的图像逐渐变得清晰,毫无疑问,那是海面上行驶的船,而且绝对不止两三艘。麦克林托克把新发现的情况告知了同伴,“我们上去干掉它们!”克拉盖特回话说。两艘美军潜艇立刻幽灵般紧急下潜,“海鲫”号在前、“鲦鱼”号在后,小心翼翼跟踪目标并寻找战机。

潜艇上传出了美军水兵的欢呼声,终于捕捉到可以出手的目标了。天色很暗,美军潜艇得以浮出水面以最快速度航行。几小时后,猎物已在前方不远处了。经验丰富的麦克林托克接连发出了三份电报,通知位于弗里曼特尔的克里斯蒂少将,“在巴拉望水道发现一支日军大型舰队,其中至少包括11艘巡洋舰以上大舰和6艘驱逐舰。”23日早晨6点20分,尼米兹、哈尔西和金凯德同时收到了克里斯蒂转来的电报。

麦克林托克认真研究了地形,希望能抢占最佳的攻击阵位——不仅要有攻击角度,还要提防敌舰突然改变航向。如此庞大的一支舰队,其中肯定有潜艇天敌驱逐舰存在。水兵们已经由最初的兴奋变为紧张,大家都在评估未来战斗的各种可能性,当然也包括最坏的打算。因为日军舰队速度仅16节,美军潜艇得以以最快19节航速追上并赶超,在黎明时分抢占了最佳攻击阵位。

美军潜艇发现的正是从文莱启航匆匆赶往莱特湾的日军第一游击部队。“爱宕”号的舰桥上,栗田中将不时用望远镜观察行驶中的舰队,举手投足都异常凝重,眉宇间间或流露出几丝忧愁。在航空母舰已经成为海上霸主的今天,率领这样一支全部由水面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在几乎没有任何空中保护的情况下长途奔袭如此长的距离,栗田不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栗田当然知道未来的航途危机四伏,突如其来的打击可能来自天上,也可能来自水下。23日0时,舰队驶入巴拉望水道,栗田收到了来自东京的提醒电报,“22日下午17时18分,北纬10度、东经11度的巴拉望岛西北方向一带海域有疑似美军潜艇在发送电文,敌人很可能已在水道设伏。”进入巴拉望水道之后,“爱宕”号在2时50分准确捕捉到美军潜艇发送的电波——那正是“海鲫”号发出的——栗田预感到潜艇攻击随时可能发生。但出人预料,接下来的3小时里非常平静,美军潜艇这时正在快速抢位。按照计划,舰队将在日出前一个半小时的5时56分开始Z字型运动。为提高警戒力度,5时15分,“爱宕”号下达了全员上岗、实施早晨反潜训练的命令。

当时栗田舰队的队形存在明显缺陷。15艘驱逐舰中,至少有5艘不在外围,而是处在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夹缝地带,舰队最前方也缺少驱逐舰引导航行。实事求是地讲,日本海军长期以来就缺乏足够的驱逐舰。按照美英海军的标准,栗田至少还需要配备10艘以上的驱逐舰才能确保舰队的安全。栗田当然想要更多的驱逐舰,但是没有。两年以来,日军损失的驱逐舰实在太多了。除此之外,栗田还有一个不很理智的举动,他把旗舰“爱宕”号摆在了最前端。在瓜岛塔萨法隆加角海战中,虽然田中赖三少将取得了绝对称得上辉煌的胜利,却因旗舰“长波”号仅仅排在舰队中部,“并未积极参加战斗”被解职。栗田对此是非常清楚的。

23日清晨5时17分,“海鲫”号从日军重型舰只西侧纵队前方潜入水下,寻找合适发射阵位。在这次水下机动中,目标进行的一次小范围Z字形规避动作帮了美国人的忙。麦克林托克判断行驶在纵队最前方的是4艘重巡洋舰,第五艘可能是战列舰。迎面驶来的灰色舰只越来越大,舰首掀起了巨浪,那景色真是美不胜言,麦克林托克希望那是敌军的旗舰。

洛克伍德中将(右二)和他的潜艇艇长们

克里斯蒂少将

海鲫号

鲦鱼号

安康鱼号

黑鳍鱼号

青鲈号

铜盆鱼号

爱宕号

巴拉望水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