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这句成语出自《史记》,分别指的是王爷、侯爵、将军以及宰相这四种重量级的高官。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人能够集这4种身份于一身呢?
理论上说,想要集“王侯将相”于一身是不太可能的,正所谓“隔行如隔山”,这四种身份不论是从职能、定位以及获得方式都不相同。尤其是王侯和将相,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大臣的能力再高,也很难进爵,更别说封王了。
不过理论归理论,实际历史上还是有3个人先后获得了这4种身份。
第一位
这第一个就是汉朝开国功臣——韩信。
王,韩信两度封王,尤其是他“真假齐王”的故事,至今都被人们津津乐道。在汉朝建立之前,他打了许多胜仗,在攻克齐国之后,他就让刘邦封他做一个“假齐王”,刘邦虽然生气,但还是给他封了一个“真齐王“。
第二次封王是在项羽自杀后。当刘邦最大的对手被消灭后,那韩信就成为刘邦的大患,为此刘邦收走了韩信的兵权,将其改封为楚王。
侯,汉朝建立后,韩信的存在让刘邦寝食难安,为此韩信接二连三地遭到陷害,而韩信曾经的楚王也被剥夺,改封为淮阴侯。
将,韩信最初投靠刘邦的时候,刘邦并没看上他,于是韩信一气之下就走了。为此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才有了韩信大将军的身份,也是韩信日后成为神一般存在的根本。
相,公元前204年,韩信以区区3万军队击败了拥有20万大军的赵军,这让刘邦大为震惊。不仅是刘邦,许多人也害怕如果韩信反叛的话,这天下估计无人能敌。于是刘邦便夺了韩信的兵权,封他做“相国”。因此韩信还是汉朝的首位相国。
第二位
要说这第二位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那就是枭雄曹操,相比于第一位韩信,他身上的职位只多不少。
王,公元216年,经历“赤壁之战”的曹操,虽然已经无法一统天下,但在三国中实力依旧最强。汉献帝畏其权势,就将曹操封为了魏王。
不过这个魏王的头衔可不比一般。因为西汉之初,刘邦为了防止异姓王谋乱,就定下了“白马之盟”,规定只有刘姓之人才可封王。但这个盟约在400多年后,被曹操打破了。
侯,曹操封侯发生在他“挟天子令诸侯”之后,曹操迎回汉献帝后,汉献帝为了表彰曹操,就封曹操为武平侯
将,在曹操被封武平侯的同时还拜了大将军,只不过当时曹操的实力不如袁绍,而且袁绍也对曹操的做法很不满,因此他就把大将军的身份让给了袁绍。
相,影视剧中经常听到人们称曹操为丞相,不过曹操最初忌惮袁绍的势力,并不敢公然以丞相身份自居,而是使用“三公”之一的“司空”身份进行管理。
但在袁绍死后,曹操没有了威胁,这才自封丞相管理一切。可是明眼人都明白,曹操的这个丞相和皇帝没有区别,只要曹操稍微用力,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一代帝王,只不过他到死没有做。
第三位
如果说前两位都是靠实力争取来的,那么这第三位则属于是“躺赢”,这个人就是司马昭。
王,公元264年,54岁的司马昭权倾朝野,魏元帝如同曾经的汉献帝一样畏惧司马昭的权势,于是将其封为了晋王。其实不论封不封司马昭为王,整个魏国也就司马昭说的算,和当年的曹操旗鼓相当。
侯、魏明帝时期,权倾朝野的司马师,也就是司马昭的哥哥病逝。哥哥临死之前,把包括大将军在内的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了司马昭。
就这样,27岁的司马昭开始了自己独揽大权的表演。当然,除了哥哥留给他的权力之外,他还被封为新场乡侯。
将,正如前面所说,他的大将军身份是哥哥临死之前留给他的。
相,公元263年,53岁的司马昭开始了灭蜀之战。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之后,各路军队频传捷报,击破蜀国指日可待。为了奖励司马昭,魏元帝封他为相国。
只不过他仅当了2年的相国之后,就因病去世了。他和当初的曹操一样,到死都没有夺取皇帝之位。
参考资料:《史记》、《三国志》、《魏书》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