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属国、附庸国、附属国有什么区别?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藩属国、附庸国、附属国有什么区别?

在有关历史的话题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藩属国、附庸国和附属国”之类的称谓,那么这些国家究竟有何区别?以明朝为例,成祖通过三征蒙古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曾让多达150个国家归顺大明,这些国家距离明朝的远近、自身国力、权属地位各不相同,因而明朝曾细致地将其分为“朝贡国”、“藩属国”、“附属国”、“赠贡国”、“藩屏国”等多个种类。

如今这些都已成为历史名词,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古人的时代背景里对它们做以划分。以“藩属国、附庸国和附属国”为例,如果笼统地说的话,其实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它们归为一类,即主权不独立的国家。

一、藩属国

在所有的属国形式中最先出现的是“藩属国”,最为典型的例子即周朝取得天下后,对王族近支和功臣分封的邦国,诸如齐、鲁、燕、蔡、虢等均是如此。这些藩属国可以独立管理自己的内政,对此宗主国一般不会予以干涉,但其外交、经济和文化却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宗主国的制约。

除此之外,藩属国还承担着另外两项任务,即镇守地方和勤王攘夷。也就是说,在天下无事的时候,这些邦国要充当周王室的藩篱,保证地方的安宁;而在天下有变的时候,则需要进京勤王、武力护驾。依照这个特征,清初分封的三大汉族藩王其实也可以算作“藩属国”,毕竟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辖区内的军政大权几乎完全被清廷下放至地方。不过与周朝的分封有所不同的是,清朝每年要给三藩拨付大量的饷银,以至于国家岁入的一半都耗于三藩,这也是康熙决心要削藩的原因之一。

二、附属国

“附属国”则主要对应于“外藩”,也就是说这些邦国不是朝廷直接分封建立的,而是当地自主形成的政权,只是后来被中原王朝赐名确认而已。

满清崛起之后,很快将明朝的附属国全部纳入统治,到后来留下7个“朝贡国”,分别是朝鲜、越南、琉球、苏禄、暹罗、南掌和缅甸。

当然最早的时候这种国家形式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武帝对匈奴的持续打击,匈奴残部和乌桓选择投降大汉,于是武帝将其安置在汉朝边疆,建立属国,也叫“附属国”。尽管他们的最高统治者都称为“王”,但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显然与“赵王”、“秦王”这些本家藩王大不相同,而乌孙、大宛这些国家,则和朝鲜、越南没什么区别。

当然在安抚这些外来藩国时候所采用的手段却各不相同,大体来说主要分为“羁縻”和“怀柔”两种类型。所谓“羁縻”,即采用军事威慑施压的方式使对方感到恐惧,从而达到间接统治的目的;而“怀柔”则是重金笼络,以经济利益作为诱惑来获取对方的支持和投靠。很难说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毕竟不同时期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强悍如汉武帝也曾对西域诸国示以“怀柔”,积弱如明朝也曾对越南施以霹雳手段。

三、附庸国

“附庸国”则是比“附属国”层次更为低级的国家形式,以大秦为例,在未取得周朝赐封的爵位之前,秦甚至连诸侯都算不上,相反只是依附于其余诸侯的“附庸”,直到护送周平王有功才获得伯爵爵位,提升为藩属国。

而到了近代,“附庸国”又赋予“卫星国”的含义,比如苏联如日中天之时的广大东欧国家,尽管其名义上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但却没有任何一个敢于表达出与苏联不同的意见。如今国际上也有这样的国家,比如澳大利亚之于英国,不丹之于印度等。

文:闫老师,图:风长眼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