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最初并不是用来生产坦克的,而是用来组装农用拖拉机的。”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STZ)是苏联历史上最著名的军工厂之一,尤其是该工厂在战火中依然保持着生产状态——在扭转东线局势并使之变得有利于苏联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这座工厂本身成了这场城市保卫战的中心。
坦克没有刷漆就直接投入战斗的故事可能会有些夸张,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位置及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发挥的核心作用却是不争的历史事实。不过,这座工厂最初并不是为了生产坦克而建造的,而是组装农用拖拉机。生产坦克直到后来才被纳入议事日程,因为苏联的坦克生产工作是在几个主要以生产坦克而闻名的巨型制造工厂中进行的。
俄罗斯上佩什马市的“乌拉尔军事荣耀博物馆”展出的一辆修复后的STZ-3型拖拉机
与位于伏尔加河畔的其他城市一样,斯大林格勒市的布局又长又狭窄,今天的斯大林格勒市沿着伏尔加河西岸南北绵延达70公里之远。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大部分时间里,整座城市都在敌军炮火的射程范围之内,战争的遗迹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在这座城市的某些地方看到。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斯大林格勒市于1961年更名为“伏尔加格勒”,这也算是当时苏联推行的“去斯大林化”工作的一部分。
斯大林格勒战役始于1942年8月,当时,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开始对这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发起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1943年2月,在该地区的最后一座由轴心国控制的简易机场落入苏军之手,导致德军无法再从空中获得补给之后,弗里德里希·冯·保卢斯将军率领德国第6集团军向苏军投降。
战争期间,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与T-34坦克一起生产的STZ-5型炮兵牵引车,正在等待红军的交付验收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人类陆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在这场战役中,苏联红军迎战了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其他轴心国的军队。具体的损失数字存在争议,但轴心国方面估计有647000人至948000人战死、负伤和被俘。在斯大林格勒周边地区,苏联红军在战斗中大约有479000人牺牲或失踪。将这些数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的总损失数进行一下比较,可以看出这场战斗是何等的激烈和惨烈。
早期岁月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最初被建造用来生产轮式和履带式拖拉机,用于工业和农业生产,后来也被苏联红军当作牵引车使用。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初迅速实现现代化和机械化时,该厂生产的STZ-15/30(有时也称为STZ-1)型拖拉机是苏联国产的第一批用于农业的批量生产型拖拉机。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研制的STZ-15/30型拖拉机,该型拖拉机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的被称为STZ-1,后来也在哈尔科夫拖拉机厂(KhTZ)进行了生产。上图所示为一辆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生产的STZ-15/30型拖拉机,陈列在明斯克市的老军事博物馆中
在麦考密克(McCormick)公司的设计和工程协助下,位于伏尔加河畔的巨型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开始生产STZ-1型“万国”(International)牌拖拉机。1930年6月17日,第一台STZ-1型轮式拖拉机驶下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生产线。到1932年,该工厂每天可以生产144台STZ-1型拖拉机。
STZ-1基本上是一款“全金属”的拖拉机,即使车轮也完全由金属冲压件制成,这也非常适合俄罗斯的农业生产条件。从1931年开始,在哈尔科夫拖拉机厂也开始生产同一种拖拉机,不过代号改成了SKhTZ-15/30。
一辆被摧毁的SKhTZ-15/30型拖拉机,由哈尔科夫拖拉机厂生产,时间是1941年夏天。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两名德军士兵正准备对这台拖拉机“研究一番”
生产T-26轻型坦克
20世纪30年代初,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内部组织了一个特殊的设计和试验部门,该部门的任务是准备设计文档,意在对T-26坦克进行改进,以便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对其进行大批量生产。后来,又同样是这个团队开展了工作,以便让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为批量生产T-34坦克做好准备。
1933年8月,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2号车间建成,专门用来组织生产T-26轻型坦克。继最初生产T-26坦克的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LKZ)之后,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成了T-26坦克的第二个生产中心。
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车间内的照片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的首批5辆T-26坦克于1933年年底交付给红军。不过,比起更简单、更轻的拖拉机,将工厂改为组装装甲车辆存在一系列相关的困难,因此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在1934年仅向红军交付了23辆T-26坦克。到1935年,交付的坦克数量增加到了115辆,这依旧是个很小的数字。
按照苏联的生产标准,这些数字是很小的,但是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主要产品仍然是拖拉机,而不是坦克。考虑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未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重要性,生产T-26坦克不失是一次特别有用的学习经历。
STZ-3型履带式农用拖拉机
从1933年开始,位于莫斯科的全苏汽车拖拉机研究院(NATI)研制了一种新型履带式农用拖拉机,这种拖拉机将在哈尔科夫和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工厂投入生产。1937年至1952年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了这种代号为STZ-3的履带式农用拖拉机,总产量约为191000辆。
一张模糊的照片,显示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发货区里的STZ-3型拖拉机
STZ-3虽然主要是一款农用拖拉机,但在其功率为52马力的四缸汽油(多燃料)发动机的驱动下,可获得5公吨的牵引能力。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大量STZ-3型履带式拖拉机被部队征用,并在苏联红军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根据原始图片说明,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在生产工作恢复后,1945年4月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里的STZ-3型拖拉机,照片充满了典型的苏联时代的宣传风格
这款履带式拖拉机也在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进行了生产,不过代号改为SKhTZ-NATI,开头的字母“S”代表“Selskoye Khozeistvo”,意思是“农业用途”;后面的“KhTZ”指代制造厂,即哈尔科夫拖拉机厂;最后面的“NATI”则是指最初设计该款拖拉机的、位于莫斯科的全苏汽车拖拉机研究院。STZ-3型履带式拖拉机在斯大林格勒和哈尔科夫均进行了大批量生产。
STZ-5型火炮牵引车
位于莫斯科的全苏汽车拖拉机研究院在研制STZ-3型农用拖拉机的同时,也平行开展了为红军设计一款专用的中型火炮牵引车(驾驶室前置)的工作,最终成果就是STZ-5型火炮牵引车。STZ-5型火炮牵引车配备了一个小型驾驶室,驾驶室后部是一个载货的车厢,可容纳炮组及弹药。
STZ-3型履带式拖拉机后来被专门改装成了军用的、驾驶室前置的火炮牵引车。上图所示为在STZ-3型拖拉机底盘的基础上研制的STZ-5原型车,可见其采用了前置驾驶室、后部载货车厢和履带节较小的“公路型”履带
从机械结构上来说,STZ-5型火炮牵引车与STZ-3型履带式拖拉机相同,但前者采用的是履带节较小的“公路型”履带,而不是用于农业生产的STZ-3型拖拉机采用的带有抓地齿的履带——后者是为野外作业而非公路机动设计的。STZ-5型火炮牵引车的载货车厢可装载1.5吨货物,并可以牵引重达8吨的火炮。1937年至1942年间,STZ-5型火炮牵引车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进行了生产,后来其组装工作还与T-34坦克并行进行,直到停产,因为那时最高优先级的事项都放在了提高坦克的产量上。总共有9900辆STZ-5型火炮牵引车被制造出来,这使其成了苏联红军所有专用火炮牵引车中最常见的一种。
红军部队装备的一辆STZ-5型火炮牵引车,后面还坐着携带吉他的炮组成员,照片摄于1942年8月
在1940年5月1日举行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生产的STZ-5型火炮牵引车正在通过红场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