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章邯军团战力为何强悍?真是靠骊山刑徒奴隶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秦章邯军团战力为何强悍?真是靠骊山刑徒奴隶

章邯将军

章邯将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至渔阳(今北京)戍边,途经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境内)时,因连日暴雨,洪水泛滥,阻断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当时秦律,误期者当斩。陈胜、吴广等被逼无奈,率戍卒杀死押解的军官发动了起义。义军连克大泽乡、蕲县、陈县(今河南淮阳)后,陈胜在陈县称王,建国号“张楚”。陈胜分派吴广、宋留、周文等将领率军西征、南征、北伐。其中,周文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距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今陕西临潼境内)。

起义

起义

此时,秦关中空虚,军力不足。章邯奏请赦免在骊山修陵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组建成军,在章邯统率下,击杀周文。随后,章邯军又陆续击杀陈胜、项梁等义军领袖,声势大振。直至公元前208年,在巨鹿大战中才被项羽击败。使人困惑的是,章邯统率的这支由“骊山徒、人奴产子”仓促组成的军团,战力为何如此强悍?

一、刑徒、奴隶初建章邯军团

章邯军团最初主要是由在骊山修陵的刑徒及奴隶组成的。周文军团一路西进,势如破竹,为何面对由刑徒和奴隶拼凑组成的章邯军团却连战连败,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呢?章邯军团的战力,真的如此恐怖吗?何况,这支军团最初的主要组成者是刑徒和奴隶,他们难道不应和迫害他们的秦朝统治者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像商朝末年牧野之战时,商纣王拼凑的数十万奴隶军队那样阵前倒戈吗?他们不该被繁重劳作和残暴酷刑折磨得瘦骨嶙峋,遍体鳞伤吗?怎么会有如此强悍的战力?

章邯

章邯

其实,秦统治者既强迫大量刑徒和奴隶修建陵墓,自然需要保证他们的基本或最低衣食需求。否则,他们无法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若因饥饿、病患造成囚徒、奴隶大量死亡或逃亡,对秦统治者而言是不利的。

其次,刑徒和奴隶们对自由之渴盼要比一般人强烈。为获得自由,很多刑徒或奴隶常常铤而走险,亡命江湖。汉初名将英布就曾率部分囚徒逃出骊山,“亡之江中为群盗”。一旦获得秦统治者大赦,他们出于对自由的极度渴望,自然会为秦统治者拼死效力。

骊山囚徒英布

骊山囚徒英布

第三,秦朝末年,严刑峻法,往往轻罪重判,甚至连坐无辜,很多在骊山修陵的刑徒或奴隶未必都是杀人越货的江湖巨盗。他们虽痛恨秦统治者,但也没有誓死推翻秦朝的壮志。一旦秦统治者用自由来换取他们的效力,很多刑徒和奴隶还是乐见其成的。

第四,被囚禁于骊山的刑徒和奴隶消息闭塞,对天下民众反秦起义浪潮可能毫无所知。在秦统治者的宣传或命令中,周文义军不过是普通盗贼。这使骊山囚徒和奴隶们在与周文军交战时,并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第五,初建的章邯军团并非全是刑徒和奴隶,其中当有部分秦军将士充任中下各级军官。周文大军攻入关中时,秦虽防卫空虚,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中没有秦军屯守。《史记》明确记载:秦二世元年四月,“征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这些百战老兵对章邯军团必有严密掌控。刑徒和奴隶们若事先没有充分串联,自然无法暴动,反戈一击。

骊山囚徒

骊山囚徒

第六,周文西征大军虽势如破竹,攻入关中,但百战将士之疲惫,势难避免。正如俗语所说:“强弩之末势不能穿橹缟。”极度的疲惫自然会导致战力剧降,加上义军连战连捷,骄傲轻敌的情绪滋蔓,亦难避免。而关中为秦腹地,秦人在这里经营数百年,所以义军无论是后勤保障,还是兵员补充,定会面临莫大困难。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周文军团接连失利的重要原因。

修建骊山陵墓场景图

修建骊山陵墓场景图

二、秦人与部分北方边防军重组章邯军团

周文军团被章邯军团逐出关中后,章邯军团虽战胜,但此时或许也面临着崩溃的险境。刑徒和奴隶虽可逞一时之勇,击败义军,但仓猝成军,素质低下,又缺乏训练,战志低迷,也难免导致自身蒙受巨大损伤。义军退出关中后,章邯军团势必要追歼之,战场需移至关东地区。很多来自关东地区的刑徒、奴隶战意难免锐减,甚至频繁发生逃亡事件。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章邯军团向关东地区开拔,原本消息闭塞的刑徒和奴隶们,可能会耳闻目濡关东地区的剧变。家国仇恨,思乡心切,或许会促成部分刑徒、奴隶哗变。因此,章邯军团的重组,势在必行。

章邯

章邯

《史记》记载,章邯军团与周文军团几次激战后,周文军败退至潼关,在曹阳屯扎二三个月。章邯军追至,并再次击败义军。这二三个月,极有可能是章邯军团重组的时间。因为,曹阳之战后,章邯军团便如魔力附体,战力剧增,十余日内即击灭周文;数日后,陆续击灭田臧、葛婴等义军各部;一个多月后,杀陈胜,颠覆张楚政权。这种近乎“爆表”的战力值,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章邯军团极有可能不再是最初那支由刑徒和奴隶拼凑组成的军队了。那么,重组后的章邯军团兵源来自何处呢?

文史君认为,其兵源或有二:一是秦朝廷在秦地进行紧急动员和征发,获得一部分兵源。二是北方戍军。因为,新组建的章邯军团若主要仅由秦地平民组建,是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的。这就说明,重组的章邯军团,必然获得一支训练有素、意志坚决的百战精兵的补充。这只精兵,极可能是秦朝戍守北疆防范匈奴的边防军的一部。正是这样一支精兵,以摧枯拉朽之势,颠覆了陈胜的“张楚”政权。

秦军

秦军

三、全部北方边防军与秦人三组章邯军团

“张楚”覆灭,陈胜被杀,项梁率领的楚军就成为秦军首攻的战略目标。为取得战争的胜利,秦统治者再次对章邯军团进行补充:“秦果悉起兵益章邯。”这里所说的“兵”,极可能是指除王离统率的在燕赵战场上作战的北方戍军以外的秦北方戍军。

正是这样一支生力军的补充,章邯军团才得以迅速取得定陶(今山东菏泽定陶区西北)大捷,击杀项梁。陈胜、项梁相继战死,中原地区的义军力量蒙受惨重损失。章邯也正是认为中原义军已无足为虑,才挥军北上,围困巨鹿(今河北邢台平乡县),拉开了巨鹿大战的序幕。在巨鹿战场上,王离及他所率部分北方戍军,也奉命加入章邯军团,接受章邯的节制。

项梁败死

项梁败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章邯军团,已经基本囊括当时秦军精锐,成为秦帝国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支武力支柱。从最初成军到巨鹿大战前,章邯军团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过,它的不败神话,最终在巨鹿大战中被终结。章邯战败后,迫于无奈,率残军投降项羽。最终,除章邯等数名将领外,20余万秦降军被项羽悉数坑杀于新安(今河南洛阳新安县一带),章邯军团彻底覆灭。

项羽

项羽

作为秦朝末年最重要的一支军事武装力量,章邯军团自组建至覆灭,其构成经历了三次较大的变化:最初主要是由赦免的骊山刑徒和奴隶拼凑组成,因种种原因,“侥幸”击败周文西征义军;在两三个月休整期间,部分关中秦人及奉调南下的北方戍军补入章邯军团,其战力“爆表”,相继歼灭多支义军,击杀陈胜,颠覆“张楚”政权;随后,部分北方戍军陆续补入,章邯军团战力不减,击灭义军当时势力最强大的项梁部,杀项梁;最后,转战燕赵战场的章邯军团虽获得全部北方戍军的补充,却在巨鹿大战中折戟沉沙。走投无路的残军在章邯率领下,屈辱地投降了项羽,却在新安被项羽悉数坑杀。所向披靡的章邯军团的覆灭,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朱绍侯:《关于秦末三十万戍守北边国防军的下落问题》,《史学月刊》1958年第4期。

张传玺:《“章邯军”和“王离军”的关系问题》,《史学月刊》1958年第11期。

舒大清:《谈谈章邯手下秦军的构成》,《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