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曾发生过这样的怪事,有个县令严格执法,清查人口,结果发现几个地主家共私藏了上万的逃税农民,其中私藏人口最多的那个地主,按照法律应该判死刑。这个县令就抓了这个地主,结果还没杀,丞相先下命令了,竟然把县令撤职查办,犯法的地主安然无恙。原来,当地地主竟联名给丞相写信,帮被抓的地主说好话。就这样,丞相下了撤职令。
县令接到命令后,认为自己严格执法没错,很不甘心,就恳求顶头上司,让他留任三个月,等把案子查清了再离职。上司也觉得县令冤枉,就帮县令说了句好话,结果上司也被革职查办了。
这个丞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竟然如此昏庸?你还别说,这个人可是个名臣,他就是东晋开国元勋王导。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王导的故事。
王导出身于北方豪门大族琅邪王氏。王导的族兄王衍曾在西晋朝堂中权倾一时。王氏家族成员把持了西晋朝廷诸多关键岗位。至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病逝时,王导刚刚十四岁。他年纪虽小,但颇有才干和志向。此人政治嗅觉敏锐,很早就意识到白痴太子司马衷即位后,天下将要大乱,于是怂恿好友兼皇室成员司马睿远离都城这个是非之地,去别处寻机而动。
十余年后,“八王之乱”结束,司马越掌权,成为最后胜利者。司马睿在司马越政变过程中立有功劳,又经王导精心谋划,司马睿终于出镇建邺(后改名建康),远离了北方混乱之地。初到江南,司马睿既无功绩名望,又无显赫身世,更无军队傍身,因而受到江南门阀轻视,情况凶险。多亏王导安排,让司马睿演了一出狐假虎威的戏后,司马睿才在江南立稳脚跟。公元316年,长安被前赵匈奴大军攻破,西晋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次年遇害。司马睿因而在王导和南北方豪族的拥戴下,在建康称帝,是为晋元帝。
王导不仅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东晋政权建立初期,王导为稳定统治,安抚大族人心也起了关键作用。尤其值得一说的是,王导主张“不存小察,宏以为纲”执政宗旨,意思是治理国家以清净为宗旨,执行法律方面能松弛就松弛,能不管就不管,犯法的人,只要不严重,能放过就放过。正因为他的这套的执政方针,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事件。余姚县令山遐要处死犯法的豪强虞喜,结果其他豪强找王导一说,虞喜立马被放了,主持正义的山遐却被革职,而帮山遐鸣不平的上司何充也被免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豪强没人敢管,便越来越猖獗。有一次,建康的官仓里的稻米被盗走了一百万斛,窃贼都是豪强出身的将领,当局不敢彻查,却把看守仓库的主管官吏活活打死,以此交差了事。事隔不久,王导派遣八部从事巡视扬州境内各郡县,从事们回京后都来见王导,纷纷汇报郡县长官的得失,唯独顾和一言不发。王导问:“你听到什么了?”顾和回答说:“明公辅政,宁使网漏吞舟,何必听信传闻苛察那些小事。”顾和的言外之意是:说得再多也没用,反正王导也是放任不管。因顾及和把握了王导的执政方针的要义,所以受到大加赞赏。
从现代人的视角看,王导的执政方式奇葩且荒唐,但这确实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因为当时的江南是门阀社会,门阀们自有一套行事逻辑,且与法律相冲突,想改变门阀政治环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门阀们又都拥兵自重,若强行发生扭转社会风气,只会使刚诞生的东晋朝廷失去立足根基,甚至覆灭。王导在位时赢得了世家大族的普遍好感,东晋统治也得以在江南逐渐稳固。后来庾亮掌权,一改昔日宽政,实行法治,打击豪强,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引起了社会上层的严重不满,统治集国的内部矛盾又重新激化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