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为何这场战争新生的共和国必须要打?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抗美援朝:为何这场战争新生的共和国必须要打?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6月30日声称“台湾的未來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恢復,与日本签定和约、或联合国的考量之后行之”,这使得正在致力于统一全中国的新中国措手不及。随后,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新中国警告联合国军切莫越过三八线。而当美国飞机多次越过三八线并侵入中国领空,轰炸辽宁丹东地区后,迫使我们不得不正视国土被侵攻的严峻现实,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

10月8日,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晚,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以后又增调了第50、第66军)和炮兵第1、第2、第8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两个工兵团,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今上河口)和辑安等地,先后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北部地区。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初期志愿军连战皆捷,1951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祝汉城光复》称要“前进!向大田前进!向大邱前进!向釜山前进!把不肯撤出朝鲜的美国侵略军赶下海去!”颇有歼灭联合国军一统全半岛的雄心。但由于缺乏足够后勤与海空军掩护,彭德怀等人顶住压力及时调整战略,决议在越过三八线后打一次胜仗便暂行罢兵休整。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 战略性战役。此后,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在1951年夏秋防御战役、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之后,最终7月金城战役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1953年毛泽东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总结了抗美援朝的意义,其中一个便是“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中国保住了朝鲜、防范美军借此再行侵犯东北是必要的军事抉择,何况台澎等岛还被美国以参战为借口进驻,阻挠了解放军的统一进程,因此,抗美援朝对抗“美国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之举。

时光荏苒,朝鲜战争已过去整整70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争中,表现震惊世界,一扫近代以来“东亚病夫”的百年耻辱。当然,中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总结起来为“三得一失”:

一得百姓心。

新中国成立伊始,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在知识分子阶层中仍有很大市场,推崇美国并对美国抱有幻想。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甚至酿成了有名的“张某某间谍案”。身居高位的张某某出于对美国的幻想与恐美心理,试图与美国搞“个人外交”,要求美国“打起仗来千万不要打中国,留着中国,且看将来”,并将一些情报交与美国。案发后,张某某被撤销一切职务,但并未追究法律责任。

1951年秋季,借着朝鲜战场上的胜利,新中国开展了“坚决消灭亲美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错误心理”,“普遍养成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的态度”的“三视”运动,使得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社会各阶层归心,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归国参加建设。战后彭德怀不无骄傲地宣称,朝鲜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找回了自近代以来丢失百年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得天下认。

新中国成立后遭到欧美资本主义阵营的敌视与封锁,中国面临的外交局面险恶。1950年仅有印度、瑞典、丹麦、缅甸、印尼、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非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并与中国建交。英国出于香港利益考量,虽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国,但拒绝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但是朝鲜战争扭转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国际形象,以一个东方大国的身份登上了世界舞台。1954年,英国、荷兰与中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挪威与中国建交。1955年,印度不顾其他创始国反对,执意邀请中国参加在印尼万隆举行的第一次亚非会议,中国由此打开了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大门。

也正是由于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自1955年开始,美国虽仍敌视中国并拒绝建交,但通过各自驻日内瓦、华沙的大使进行会谈保持了联络与沟通。1958年台海危机中,为国民党军护航的美国军舰,一遇中国炮击就退向公海。1960年代美国介入越南战争时,中国警告美国地面部队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美国也默认了。最终,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邦交国达到68个。次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破冰。新中国一系列的“外交风云”,基本上亦是朝鲜战争奠下的基础。

三是得苏联援助。

朝鲜战争结束后,苏联开始大规模对华援助。赫鲁晓夫更是推出了规模庞大的156个援华工程项目。苏联的援助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加速了中国由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

一失统一时机。

美国中情局1949年10月19日《中国残存的非共产党政权生存的可能性分析》(ORE76-49)指出,“如果美国对台湾不能成功地实施军事占领和控制,1950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可能将消灭台湾的非共产党政权”,但“美国支持名誉败坏的国民党残余政权的军事行动,不仅会加强中国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拥护,相反,美国则会遭到世界的谴责,还可能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在美国看来,除非美国介入,台湾被解放只是时间问题,但朝鲜战争改变了一切。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当时海军实力就算美军不介入解放军也很难实施渡海作战攻占台湾。另外,苏联承诺渡海所需的作战的飞机、军舰一拖再拖,对朝鲜的军事援助却源源不断。对我们来说,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韩先楚的坚持下赶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的1950年5月攻占了海南岛。

尽管有得有失,但不容否认,抗美援朝乃是新中国立国之战,一战之威,对内凝聚了人心民意,再造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对外则一扫近代以来“东亚病夫”的阴霾,任谁都无法忽视一个新兴大国已经在亚洲东部兴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