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渊源颇深,为何多次遭到隋朝攻打?杨广此举没错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渊源颇深,为何多次遭到隋朝攻打?杨广此举没错

隋朝为何攻打高句丽?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有很深的渊源,而且当时已经十分强大,威胁到中原王朝的安全;

第二、隋炀帝攻打高句丽,以此来巩固自己统治地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句丽这个国家是怎么来的,只有了解这个问题以后,才会对高句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你可能会对你心目中的高句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周武王灭商朝以后,纣王叔叔箕子没有投降,而是选择遁走,在周朝的威胁之下,越跑越远,最终跑到朝鲜半岛,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国家,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占领了朝鲜半岛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一直存在到西汉建立,与卢绾的领地燕国为邻。

刘邦后来除掉异姓王期间,对卢绾下手,卢绾兵败以后,他的一个名为卫满的手下带着千余人投奔“箕子朝鲜”,不过这个卫满却不是什么善类,客居“箕子朝鲜”一年多以后,居然反客为主,鸠占鹊巢,一举推翻了“箕子朝鲜”,建立了卫氏朝鲜。

卫氏朝鲜的北方有一个扶余国,在卫氏朝鲜建立之初,扶余国的一位王族成员朱蒙,因为在国内受到排挤,不得已向南逃窜,最终在卫氏朝鲜的北方建立了一个小国家,名为高句丽。

这个时候开始,卫氏朝鲜、高句丽、扶余与汉朝成为邻国。

不过,这种相对稳定的局势,却因为汉朝的使者而一举破获了。这位使者名叫涉何,他此次受汉武帝之命出使卫氏朝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卫氏朝鲜此时的掌权者,卫满的儿子右渠,能够像他父亲一样,带领卫氏朝鲜向汉朝继续称臣,并且每年纳贡。

偏偏涉何是一个“硬汉”,强硬拒绝了涉何,并且派遣一位官员送他出境,涉何乃是天朝上国的使臣,此行非但没有成事,反而受一肚子委屈,越想越气,当来到汉朝边境时,一怒之下竟然给送他的朝鲜大臣给杀了。

汉武帝听说此事之后,认为这是卫氏朝鲜不给面子,便派大军进攻卫氏朝鲜,并成功消灭了卫氏朝鲜,建立了汉四郡,分别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这四郡的长官从此以后由汉朝委任,也就是说,在朝鲜半岛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咱们中原的统治下存在,从开始到结束,大概有1600年左右。

不过,天下大势变幻莫测,曾经不可一世的东汉,依然没能逃过分崩离析的结局,中原对朝鲜半岛的统治力迅速下降,经历了东汉、魏晋南北朝之后,汉四郡早已失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与之毗邻的高句丽。

高句丽在此期间,出了两位能人,第一位是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谈德,他在位期间,为高句丽迅速扩大领地,一举占据全部汉四郡,并且成功征讨百济、契丹、夫馀等地。

第二位则是小兽林王,他在位期间主要引入宗教、发展教育、并对军队进行改革。

经过这二位的铺垫,高句丽的提升之路越走越顺,迅速发展的结果,便是成就一个强大的高句丽。之后经过20几年的发展后,高句丽在长寿王时代,已经发展为东临日本海,南至牙山湾/竹岭,西至辽河,东北尽有挹娄之地。

此时的高句丽其实并非很多人印象中的弹丸之国,而是在巅峰时期,坐拥人口五百多万,军队更是高达60万,而且是一个包含汉人在内的多民族国家,虽然高句丽主要以山地为主,却已经发展出强大的骑兵,成为威胁中原王朝的一个“心病”。

隋朝时期,高句丽得到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开始兴建长城,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高句丽对隋朝的威胁已经达到无法忽视的地步。

卧榻之侧,高句丽飞速发展,和平固然可贵,但是当敌人发展到足够强大的时候,便会对其他国家资源进行抢夺,尤其是在古代,粮食匮乏、天灾不断的情况下,一旦有饥饿逼近高句丽,那么中原的和平将瞬间被高句丽的铁器踏破,甚至会从此亡国,这并非危言耸听。

隋朝建立以后,结束了中原的多年纷争,自然要稳住高句丽,恢复国力,等到国力恢复以后,便要对高句丽进行攻打,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消耗掉高句丽的战斗力,将战场放在敌国,远比等敌国入侵要好得多。

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便迅速组织了对高句丽的进攻。在后世的评判中,对于隋炀帝此举多有批判,称其劳民伤财,最终导致隋朝快速亡国。

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也好,攻打高句丽也罢,其实都不是昏招。

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却十分强大,这种强大不仅仅指军队的战斗力,而是综合的国力,不仅有对外作战的大军,而且有修大运河、洛阳城的能力。

隋朝虽然二世而亡,但是隋文帝的高明不输任何开国皇帝,而他的继任者隋炀帝,也是一代不错的君主,之所以不能称之为明君,实在是因为他是亡国之君,如此称呼,恐怕引来无数非议。

根据前面我们对高句丽的了解得知,隋炀帝攻伐高句丽是非常正确的举动,如果不主动进行对高句丽的消耗战,势必要增兵边疆,增加国家的军费开支负担,长期来看,得不偿失,所以,征伐高句丽并没有错。

隋炀帝征伐高句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隋朝当时虽然强盛,但是权力和资源却大部分掌控在关陇贵族和山东豪强手中,隋炀帝虽然是帝王,却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们的掣肘。

杨广想要摆脱如今的局面,就需要将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自己采取强硬手段自然不行,于是杨广想借大军作战来达到目的,并且可以解除心腹之患,战争胜利以后,通过亲征又能培养一批自己亲信的军官,从此内掌朝政,外掌军权,又消除外患,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举措。

杨广计划的虽然巧妙,但是关陇贵族和山东豪强也不是吃素的,总之,杨广攻打高句丽并不是错误,但问题是,在多方势力的角逐下,杨广又急于求成,最终三征高句丽耗尽民力,引发动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句成王败寇或许无法准确盖棺定论,杨广的功与过也就留给后人评说,虽然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从全局来看,杨广作为皇帝的想法还是正确的。

隋朝一直以来攻打高句丽,十分正确,有高句丽这样的强敌在,任何人有志向的掌权人在杨广的位置上,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