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动脉──抗美援朝运输线绝密档案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铁血大动脉──抗美援朝运输线绝密档案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美军立即介入。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在持续三年的浴血奋战中,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和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世界最强大的美军,彪炳战功,举世驰名。但鲜为人知的是,在烽火连天的战场背后,一条以无数将士的血肉之躯筑成的后勤运输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关键的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1950年10月18日,抗美援朝之战打响的6天前, 10辆满载军粮的汽车,在茫茫夜色的掩护下穿过丹东的鸭绿江桥,向朝鲜境内驶去。6天后,联合国军先头部队与秘密入朝的40军遭遇。双方打了十天,联合国军败退清川江以南。

由于部队仓促入朝,战线又离鸭绿江较近,所有运输基本靠汽车。为应对敌机夜间轰炸,后勤运输部队规定所有在朝司机一律禁止使用车灯。朝鲜北部多山,地形复杂,即便侥幸躲过敌机轰炸,夜晚摸黑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对于汽车兵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最终,物资能够运送到前线的不超过70%,粮食不到40%。

在这种艰难后勤补给现状下,志愿军却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

随即二次战役打响,长津湖之战中,九兵团全连战士呈战斗姿势冻死在阵地上。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中,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反击推进,将三八线以北地区基本收复,取得了超出预定计划的巨大胜利。

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第二次战役胜利后,战线从鸭绿江边推进到“三八线”附近,距离一线部队最近的兵站已远在300公里之外,而志愿军在朝部队超过40万人,物资的需求量倍增,加上美机封锁,汽车已经很难满足远距离大运量的后勤补给要求,恢复铁路运输刻不容缓。

彼时朝鲜境内的铁路线基本被轰炸殆尽,由于没有专门的部队,中国派出大量民工进行抢修,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志愿军和工人们只得跳到冰河里进行抢修,与此同时,敌机的空袭仍然在无间断的进行,被炸死的民工不计其数,但由于并没有被编入正式的军队序列,他们甚至都没有变成一个冰冷的阵亡数字。

与此同时,铁路该由谁管理,成了中朝争夺的焦点。朝鲜态度很强硬“铁路是代表国家主权的,不能老是让中国人管着”。对于志愿军而言,这条铁路是全军作战赖以存活的生命线。能否建成这条生死攸关的运输通道,成为当时志愿军最迫切也是最担心的问题。

残忍的“绞杀战”

1951年6月,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主动,联合国军发起了针对中朝铁路运输线疯狂攻击的“绞杀战”,投弹量达到平均1.4平方米就有一枚炸弹爆炸。

中朝铁路联运司司令员刘居英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铁路上七八两个月遭受了极严重的光景,只桥梁即有108座中断,加以敌机狂炸,基本上中断了长途运输,部队中产生了严重的丧失信心的悲观情绪。”

但仗还是要打,刘居英立下军令状,不管任何的困难,不计任何代价往前运。

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工程部队绞尽脑汁创新出一个又一个“土”方法,“分装倒运”、“顶牛过江”、“片面运输”,只要能保障运输,拼了命也在所不惜。

1952年5月31日,绞杀战的发动者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承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硝烟已经散尽,但那些运输线上的老兵,从未真正离我们远去,他们用鲜血浇筑的那条大动脉,守护了他们热爱的土地。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锁定今晚21:40

凤凰卫视中文台《皇牌大放送》

《铁血大动脉──抗美援朝运输线绝密档案》

编辑:连昕、栗唯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