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法国“颜面尽失” 为何战后却仍能位列“五常”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二战法国“颜面尽失” 为何战后却仍能位列“五常”

法国最终能够位列五常之一,这个过程非常坎坷,法国最该感谢的人当时戴高乐,正是因为戴高乐的坚持,才博得法国重新获得大国地位的机会;其次,法国人该感谢丘吉尔,正是因为他的帮助,法国才能取得五常地位。

法国在一战当中表现的非常勇猛,但是在二战时的表现却非常尴尬,这个被称为“欧洲最有力量的 军事大国”的法国,在与德国对战时,表现差强人意,仅仅在短短的45天中,,以贝当元帅为首投降派便迫不及待的与德国签订丧权辱国的《法德停战专约》。

法国的急速败北,令同盟国的“战友”们表现出极大的震惊,法国很难战胜德国大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如此快速的溃败,确实令人有些恼火,因为法国投降之后,陆海空三军立即被解除了武装,从此成为“旁观者”。

法国人在美国人高大的形象瞬间崩塌,他们难以置信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向对法国的 价值和力量的看法, 一瞬间便被推翻了”

要知道,当时的法国依然具备战斗力,尤其是海上军事能力依然保留着极强的战斗力,而且法属的北非和西非甚至没有受到波及。

如果法国当时能够坚挺一些,将政府迁往北非继续与德国作战,以法国海军的实力与英国联手,在世界的海域上将有压倒性的制海权。

同时,法属西非和北非, 地理位置极为优越,紧邻意大利、巴尔干、西班牙 3 个半岛,有法属西非和北非作为盟军基地,伺机寻找机会打回欧洲也并非不可能。

罗斯福对于法国的做法极度失望,正因此事,罗斯福打心眼里瞧不起法国人,认为他们就是一群软蛋,在整个二战中,法国甚至没有一丁点的贡献,并且气愤的说道:

“法国是一个被瓜分的战败国, 无人领导, 无力偿债, 它的支配权只能等待遥遥无期的战争结束。”

在罗斯福眼中,法国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偌大的一个国家,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带领军队与德国一战。

二战胜利以后,美国的地位超然,能与之抗衡的只有苏联而已。

戴高乐此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想法和决心,并且将他自由法国的构思对罗斯福进行阐述,并且希望能够在盟国中取得应有的大国地位。

戴高乐的这番澎湃的理想演说,并没有能够打动美国人,甚至美国人觉得戴高乐的想法非常可笑,罗斯福对于戴高乐的诉求置若罔闻,因为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令罗斯福极度失望,根本不愿意再将任何重任托付给这么一个孱弱的国家。

二战以后,美国的地位空前,罗斯福自然也开始以全球的角度为美国寻求利益,他第一个考虑的问题,便是世界安全问题,对此罗斯福早已有自己的构思,他打算由美 、英、苏 、中四个国家来负责未来保障世界和平的重担。

也就是说,在罗斯福最初的规划当中,只有“四常”,法国坚决被排除在外,罗斯福对此举的原因说明也非常简单,因为这四个国家为世界其他国家流出了自己的鲜血,简言之,这四国为最终同盟国取得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罗斯福的言外之意,法国在二战当中的军事贡献只能与一些小国同列,根本没有资格加入到四国的行列当中来。

从罗斯福的说辞当中,给我们一种“罗斯福是一个性情中人”的强烈认知,但是我们都知道,罗斯福身为美国总统,他的很决定都是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考虑,并不以个人情感、意志为转移。所以,罗斯福坚持拒绝法国恢复大国地位,除了法国在二战中表现不佳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罗斯福曾在1943年1月,与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见面时,详细探讨过帮助法国重新回到强国行列的问题,但是结果并不理想,罗斯福对此表示悲观。

他与丘吉尔和艾登会晤时,也曾经表露过自己的心声,他认为德国溃败之后,法国也没有必要再保持军事建制。

由此可见,罗斯福不仅对戴高乐恢复法国大国位置的想法并不赞同,而且他还想希望进一步对法国进行处置,甚至可以说是有想法肢解法国,从罗斯福这样的想法来看,他并不希望法国重新成为大国,而希望法国成为一个可控的政权。

这样一来,在未来的四国会议上,将主要成为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磋商,少一个国家参与其中,事情也会变得简单、有利。

罗斯福的算盘自然打的很响,但是他的想法早就被丘吉尔看穿,显然,丘吉尔并不想对罗斯福处置法国这件事袖手旁观,为此,丘吉尔表现十分积极,他与罗斯福的态度截然相反,积极帮助戴高乐的法国恢复大国地位。

罗斯福不简单,丘吉尔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对法国的大力支持自然有他的理由。

德黑兰会议中,美国与苏联提出一个重要决议,即战后全面解放殖民地,或者有一部分由他们派人帮助殖民地人民进行建设。

丘吉尔虽然身处“三巨头”之列,但是英国还是以美苏为主导,解放殖民地这种事情,显然是将矛头指向法国,同时也指向了英国。

英法同属欧洲殖民大国,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范围极广,影响力也很大,如果真的执行解放殖民地这样的策略,英法将会大幅度受到削弱。

英国虽然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但是此刻却早已没有当年的辉煌,在美苏的制约下,丘吉尔也感受到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急需一位与自己站到一起的“盟友”,同为殖民大国的法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丘吉尔以“唇亡齿寒”为自己的策略底线,坚决支持法国重回“大国俱乐部”,在此期间,罗斯福猝然离世,杜鲁门捡漏成为总统。

但是杜鲁门的上任并没有使法国的处境改观,杜鲁门在大方向上依然坚持罗斯福定下的方针,对法国的压制一刻也没有放松。

但是戴高乐并不气馁,积极为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做出努力,他先是与苏联达成友好关系,随后,在美英与苏联关系紧张时,又积极的“趁虚而入”,借着丘吉尔的支持获取各方面的利益,其中就包含与英国一起捞取好处,趁机重返北部印支。

为了防止法国倒向苏联,同时可以维持欧洲的平衡,法国在戴高乐的带领下,居然真的一步步走出深渊,重新带回大国行列,并且争取到了“五常”之一的位置。

其实法国重新回到大国行列与“五常”之一,更多的并非依靠自身实力,而是因为当时的形势使然,当然,也离不开戴高乐的坚持不懈。

关于法国的实力,还有必要提,因为法国当年加入五常虽然主要是形势造就,但是法国本身的实力其实并不弱,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美、英、俄、中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国,法国往往会给人一种平平无奇的感觉。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法国是2018年的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尽管在2020年的表现不尽人意,很可能被英国赶超,但是它的经济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而且有法属西非的存在,法国对其的绝对控制便是最大的资本,毕竟法国的外籍军团可是实力强横,而且有非洲法郎的存在,法国对西非国家经济上的控制力,远不是其他国家都比,这也是法国在欧盟占据重要分量的原因之一。

法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也很强,不仅拥有航母、阵风、洲际导弹,而且拥有全球基地,营级兵力全球投放的硬核实力,可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做到。

所以,法国在二战中输的很惨,但是却依然能够成为五常之一,靠的是戴高乐、丘吉尔的努力,靠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造就了地位,更是法国后期自身实力的恢复,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