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和佩斯是如何合成一个城市的?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布达和佩斯是如何合成一个城市的?

作者:桃桃莉丝

上帝曾经问匈牙利:“如果在布达和佩斯之间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一个?”

匈牙利回答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

于是上帝就把布达和佩斯变成了布达佩斯。

当然,并没有上帝和匈牙利的这番对话,是布达和佩斯自己动的手。

1872年,位于多瑙河两岸的三座匈牙利城市布达、老布达和佩斯自愿结合,从此,他们将合三为一,成为一个完整的布达佩斯,并共同承担作为首都的责任和义务,荣辱与共、同享祸福。

在此之前,世界上并没有布达佩斯。

那时以多瑙河为界,西岸是山峦起伏的布达和老布达,处处可见古堡与城垣;东岸是平坦宽广的佩斯,是重要的行政、商业和工业中心。它们有所联系但彼此独立,大多时候都只是隔着蓝色的多瑙河遥遥相望。

▲布达佩斯卫星图

那么,这三座城市为什么会突然想要“跨越多瑙河去爱你”,并且最终走向了融为一体呢?

01

- 老布达、布达和佩斯的诞生 -

老布达,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个介绍,是因为它总是会被忽视。“布达佩斯由布达和佩斯组成”,这句话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布达佩斯由布达、老布达和佩斯共同组成”。这是一场三个城市的电影,所以请千万不要忘记老布达的姓名。

顾名思义,老布达可以被理解为地理位置与现在的布达相近,历史却更悠久的初代布达,它大概位于布达的中心——城堡山的北边2英里处。

▲老布达的罗马圆形剧场

早在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人便已经在这里建立起了名为阿金库姆的军事营地和居民城镇。后来匈人又将这里定为匈人帝国的首都,使这块区域不断繁荣发展(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这里的匈人就是匈奴人)。

▲关于老布达的漫画图

11世纪初,匈牙利国王斯蒂芬一世将聚居点南迁到了现在的城堡山一带,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布达。从此,北部的老地方就改称为老布达(或者翻译成奥布达),以示区别。

布达,作为一个自治市正式出现于1244年 ,为国王贝拉四世根据皇家宪章所建。当时匈牙利正在遭受蒙古人的入侵,为了抵御一大波骑兵的进攻,贝拉四世便在城堡山上修建了一座大型的“城堡式皇宫”,即后来的布达皇宫的最初版本。围绕着这座皇宫,布达城渐渐地繁荣和兴旺起来。

▲中世纪的布达

▲曾经几度被战火摧毁,后又重建的布达皇宫,当然,如今的皇宫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防御功能,成为了展示历史与艺术的博物馆和画廊

佩斯,这个名字来源于斯拉夫语,意思是石灰窑,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炉子,这可能是因为当地有非常丰富的地热资源以及许多烧制石灰的窑炉。

佩斯城的历史始于公元896年,当时,一群马扎尔人(又译马札儿人、匈牙利人)迁徙到多瑙河沿岸定居。尽管他们也分散在老布达等不同的区域,但最初主要还是聚集在多瑙河的东边,在那片宽阔平坦的土地上建筑起了自己的城市,并将它命名为佩斯。

▲佩斯城最为出名的温泉浴场-塞切尼温泉,也是整个欧洲最大的药用温泉浴场

至于为何布达和佩斯从建城一开始就距离这么近,为何不在一开始就索性建成一座横跨多瑙河的城市? 因为分隔开布达和佩斯的这条多瑙河,在古代欧洲大陆就是一条地缘割裂的边界线。

代表古代欧洲文明的罗马帝国,几百年的历史都是以多瑙河为东部和北部边界线。换言之,在漫长的古罗马时代,多瑙河南岸或西岸就是罗马文明所及之地,多瑙河北岸或东岸就是蛮族活动的区域。

即便是罗马皇帝图拉真率铁骑跨越过多瑙河,征服过达西亚人,但多瑙河以外的区域和罗马一直离心离德,而且不久后也脱离了罗马帝国。

这三座城市自建立以来便一直专注自己的发展,虽然布达和老布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布达和佩斯之间渡船往来频繁,但总体来说,这三座城市,尤其是布达与佩斯,在历史上的交集还是十分有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它们越走越近,并最终合并呢?

02

- 经历坎坷而向往自由的三座城市 -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种很简单的方式去理解布达、老布达和佩斯合并的理由,那就是它们都反对分裂,渴望团结和统一。

事实上,虽然这三座城市一直互不干涉地走在各自的历史轨迹上,但它们的历史轨迹都是同样的坎坷,具体表现为长期性的被不同部落所占据和统治,以及间歇性的受到战火波及而毁于一旦。

▲1686年绘制的布达战役图

以布达和老布达为例,从公元1世纪的罗马人开始,至少有凯尔特人、匈人、西哥特人、阿瓦尔人和土耳其人曾经在这里分别实行过控制或者统治。

这就造成了匈牙利种族和教派的多样化 ,一直到20世纪,匈牙利境内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少数民族,包括斯洛伐克人、德国人、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等等,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匈牙利解决分裂和实现团结的难度。

▲被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他曾以老布达为都城,建立起了横扫欧洲的匈人帝国

而佩斯的遭遇则更加大起大落,总是在首都和废墟之间反复横跳。由于处在东西方商业往来的必经之地上,佩斯在11世纪时就已经十分发达。然而1241年,蒙古人攻入匈牙利,几乎完全摧毁了佩斯城。

佩斯因此沦为一片废墟,并失去了原本的地位,一直到1361年才成为匈牙利的首都。 而1526年,佩斯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占领,这使它再次失去了重要性,甚至连大部分居民都搬走了。

▲入侵匈牙利时在位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是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被誉为苏莱曼大帝

这样坎坷的经历使布达和佩斯越来越渴望团结和自由,尤其是真正的独立自强。

匈牙利著名箴言诗人裴多菲的绝唱大概可以体现出匈牙利人对于自由的态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在三个城市合并前夕的19世纪,布达和佩斯一直被来自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所统治。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一度从如今的捷克到罗马尼亚,上图中黑线为神圣罗马帝国疆域,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土一部分属于此范围内

尽管这个王朝确实为它们带去过一段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但对于匈牙利民族来说,来自奥地利的封建统治始终是异族的、压迫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矛盾只会逐渐激化。

▲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后茜茜公主,曾为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关系缓和做出巨大贡献,并在奥匈帝国建立后加冕为匈牙利女王

1848年,忍无可忍的匈牙利人终于爆发了革命。在共同反抗哈布斯堡王朝以及哈布斯堡王朝搬来的救兵的过程中,三个不再年轻却依旧慷慨激昂的城市渐渐越靠越近,并开始萌生了想要合并的愿望。

也许联合能使它们更加强大,强大到足以捍卫匈牙利民族的荣誉和尊严。

03

- 促成交流和往来的“鹊桥” -

在19世纪以前,多瑙河上并没有一座永久性的大桥,这使两岸的交流和互通十分不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岸的布达和东岸的佩斯就像是等候在7月6日的牛郎和织女,尽管很想相会,但奈何没有鹊桥,只能无奈地隔着银河(多瑙河)遥遥相望。

这种虐心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849年塞切尼链桥建成。这座花费了十年才终于建成的大桥使多瑙河两岸之间的便捷往来成为现实,并从此将布达和佩斯两座原本独立的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布达一侧远眺夜幕下的塞切尼链桥以及对岸的佩斯

关于突然下定决心要建造这座难度极高的大桥的原因,据说分别有感性版和理性版两个版本。

感性版是一个遗憾的故事:1820年的冬天,一位叫伊斯特万·塞切尼的伯爵突然接到消息,说他的父亲在维也纳病危,他想要赶去看望父亲,却被多瑙河上的浮冰阻住了去路。最终,他没有来得及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于是悔恨又遗憾的伯爵立志要在多瑙河上建立一座永久的大桥。

而理性版的主人公也是这位塞切尼伯爵。他其实是匈牙利非常著名的改革家,被称为是“最伟大的匈牙利人”。塞切尼伯爵很早就意识到了连通多瑙河两岸对于缔造现代化匈牙利的重要作用,因此,他始终积极倡导建造能够连接布达和佩斯的桥梁,并希望将布达和佩斯合并为最重要的政治与文化中心。

▲由于贡献突出,被印在2008年匈牙利5000福林纸币上的伊斯特万·塞切尼

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后续的发展是一样的——塞切尼伯爵很快捐出了自己一年的收入来促成这座永久性桥梁的修建。 1849年,链桥正式建成,除了发挥交通功用以外,它也象征着布达和佩斯的结合。为了纪念塞切尼伯爵的贡献,这座大桥被命名为塞切尼链桥。

▲塞切尼链桥桥头的雄狮雕像,狮爪紧紧抓住链桥基石,代表布达与佩斯紧紧相连

从这座大桥开始,布达和佩斯之间彼此独立的状态被打破,两座城市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随后,多瑙河上又先后修建了9座不同的大桥,进一步促进了布达和佩斯之间的往来和交流,并为最终的合并提供了非常必要的交通条件。

▲被几座大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布达与佩斯

04

- 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 -

尽管有了意愿,也有了客观条件,但两座城市的合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1849年开始产生要合并的想法到1873年11月17日三个城市真正合为一体,这中间经历了许多的反复与漫长的等待。

1849年,当时的内政部长贝塔兰·塞泽米下令将布达,老布达和佩斯合并为一个城市,但由于当时正处在革命的战火中,这道法令并没有被执行。

1867年,当时的佩斯市市长再次提出了合并的申请。

1871年,新的内政部长维尔莫斯·托斯正式向议会提交了关于统一的议案。

1872年12月22日,这份耗时多年的关于三城合并的文件终于被签署。自此,布达,老布达和佩斯合并为一个直辖市布达-佩斯,由10个区组成。

▲位于佩斯城的匈牙利议会大厦,据说是匈牙利人在布达佩斯合并后为了彰显国力而建

等到一年后的1873年,连接符也被融合了,布达-佩斯真正成为了布达佩斯。

一般认为布达佩斯实际合并的日子是1873年的11月17日,因为从那一天开始,布达,老布达和佩斯的当局停止运作,各项事务正式由布达佩斯理事会接管。

▲1890年的匈牙利国家歌剧院

合并后的布达佩斯很快进入了“和则天下无双”的发展状态。尽管在内战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难以言喻的重创,但一个顶三个的布达佩斯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并积极在战后重建城市、恢复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坏严重的布达佩斯,塞切尼链桥已经被炸毁

到了今天,布达佩斯已经成为了一个坐拥525平方公里面积,174万人口的大城市。 绚丽的自然风景和多样的人文建筑使它获得了“多瑙河明珠”的美誉,并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今天的布达佩斯,美丽的渔人堡

布达佩斯,这座美丽又独特的双子城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安静的城市”以及“欧洲最热情的城市”。这看似有些矛盾,但好像又在情理之中:毕竟连城市都能合并,那还有什么是不能包容的呢?布达佩斯只不过是在安静的表象下,偷偷隐藏着内心的生机与活力罢了。

▲有趣的布达佩斯旅行宣传地图

布达佩斯的独特魅力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1950年,一位中国年轻人获得了难道机会到布达佩斯访问。这里中世纪的古堡与近代化的工厂,都是这位年轻人没有见过的。据他自己回忆,这次到访布达佩斯,他小小的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不想错过任何见闻,也是被布达佩斯的美景与文化惊呆了。

这一次出国访问经历让他激动不已,以至于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取名“布达”。以外国城市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这在当时的中国显得十分另类。

四年后,二儿子出生时,他又将二儿子取名“佩斯”,似乎四年前他就想好了这个名字,既生布达,再生就是佩斯。因为布达和佩斯本身已经连接在一起了。

▲陈佩斯

-- 审核 徐飞 | 排版 汤圆 --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