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很难理解,半泽直树为何会背锅讨债?日本职场竟有这种文化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中国人很难理解,半泽直树为何会背锅讨债?日本职场竟有这种文化

半泽直树

堺雅人饰演的《半泽直树》第二两季已经完结,取得了豆瓣9.4分的评价,在日本此剧也好评如潮。文史君则觉得本剧最大的优点就是真实,将日本职场文化清晰展现出来。该剧最大特点就是体现了日本职场的集团主义精神。集团主义起源于水稻种植业的历史,因为水稻行业从播种到收获都需要集体活动,这样使以稻米为主食的日本人血脉中烙下了深深的集团主义并引申至职场。下面文史君就介绍一下日本集团主义的三要素:派系、决策和内外有别的敬语。

一、剧中的学阀和派系

《半泽直树》分第一季和第二季,第一季堪称平成电视剧收视奇迹,第二季在豆瓣也有9.2分的高分。

故事的设定是上世纪的泡沫经济时代,日本因美国的阴谋出现了大规模经济衰退,经济持续不景气,金融行业一塌糊涂,在这种背景下,主角半泽直树从日本三大私立学府之一的庆应义塾毕业。这里涉及了第一个知识点——学阀

庆应义塾(也称庆应、庆大)

在日本,大学毕业之后因出身(毕业学校)不同,社会上要完全划分三六九等,一等出身就是中国人熟知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等。但这三所大学毕业生也不能乱窜,东大出身的主要混迹日本政界,比如东大经济部毕业的某通产省官僚曾负责通产省公务员面试,直言非东大出身不要。早稻田的则主要盘踞在新闻、法律;庆应大学的地盘在财务和金融界。当然不能绝对,一个行业中不可能清一水的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是某个学校毕业生在这个集团中占主流,此外还有一群不知名小学校的非主流。如此各自学校毕业生结成各自派系,这就是所谓的学阀。

面试会场

学阀可以看做是日本派系的延续, 派系是日本特色之一,历史悠久,这被看做是日本集团主义的特征之一。日本原首相大平正芳就说日本人“三人相聚,可成两派”。如此在派系背景下,新人进入公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靠山拜码头,拉帮结派,人多的大企业更是如此。剧中中野总行长和大和田常务董事之间经常勾心斗角、相互使绊子,这就是日本集团中派系斗争的一个缩影,二人出身不同、码头也不同。上司包庇己方派系成员打压敌对派系,这被认为是日本职场的常态,所以大和田一心包庇浅野分行长,这就是维护自己派系的行为。这是日本职场秘而不宣的常态,即便这个行为违规,但只要能增加或者不损害自己派系利益就行。

大阪西分行

二、集体决策和“稟議”

《半泽直树》第一季的关键剧情就是五亿贷款事件。当时半泽所在的银行要向大阪钢铁公司贷款5亿,但浅野分行长却是让半泽的手下去写贷款的具体计划书(稟議書),半泽对这个计划是拒绝签字的,浅野强逼着半泽同意,最终贷给了钢铁公司5亿元,但因钢铁公司倒闭,银行被迫落下了5亿日元的烂账,而浅野反将责任全部推给半泽,由此导出了主线剧情——半泽讨帐。这涉及了日本职场文化的第二个知识点——公司决策的自下而上。

公司讨论“稟議”

同欧美企业中公司的决策和执行体系不同,欧美是上级决策,自上而下,逐层实施,日本却是自下而上,上下协商。日本公司(会社)注重家这一概念,日本公司职员(社员)都自称自己的公司叫“家”。会社既然是家,家庭成员就能畅所欲言,事情商量着办。正如剧中表现的,除了特别高职位的人有小房间独立办公室外,剧中社员的办公室是一个超大的房间,课长、职员都在一个屋里。如此也就出现了剧中的“稟議”。这种“稟議”你说好吧,他的确民主,自下而上,充分体现下层社员的意愿,但缺点极大,那就是推卸责任,责任不明。而且浪费决策时间,一旦在最高会议上“稟議”失败,就得推倒从来。

集体大办公室

三、集团主义中的内外有别和敬语

日本职场中内外有别是一个重要概念。如上所述,社员称自己的会社为“家”,在“家”的感触下,社员向外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常用语就是:我是大阪银行的XXX,而不是单纯的XXX,必须加上自己的会社从而体现了自己的归属和自豪。比如半泽和手下小弟去拜访钢铁公司社长的时候,他用的就是这套体系。在日本人看来公司的名字比自己的“贱名”更重要。所以在日本职场常听到的就是三井人、松下人。如此个人被纳入集团主义之下,增强了对公司的认同。

和钢铁公司的社长

在集团主义和家的归属下,就出现了日本职场第三个知识点——敬语运用

如果有朋友对日语有所了解,那就知道郑重体、敬语、礼貌体等等的区别。这被无知群众认为是日本礼貌的表现,过去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但后人批评这是封建礼节,可这些人对日本这一套礼貌用语却奉若瑰宝,认为日本才是真正的礼仪之邦,殊不知日本这套用语更是上下有别的等级秩序的表现,绝非礼貌。

半泽和手下中西一起写计划书

日本职场以社员自己为中心画圈,同一个公司的社员是“家”人,所以亲近;外部公司的人不论如何都算是外人,距离较远。“家”人之内要分三六九等,这个解释起来比较麻烦,举个简单例子,半泽说“你”的时候,对不同的人就要用不用的“你”。对总行长等高级上司可能就会用“a na ta sa ma”重点在“sa ma”,这个字可以翻译为“大人”;对同级的就可以用礼貌体“a na ta”即可,这表示了亲近;对下级就得有上级威严,那就得是口语的“ki mi”甚至可能是“te me”(你这家伙)。这是会社里的体系。

《半泽直树2》剧照

对外公司出于尊重都用“a na ta sa ma”,即便对外边公司职位不如自己的一般社员至少也得是“a na ta”。而对外人介绍自己领导的时候,半泽说的可是分行长浅野,而不是浅野分行长,这也有讲究,这涉及到日语语气的问题。姓在前职务在后,语气的重点在职务,显示尊重,但你要对外人说这个,言外之意就是得让外人知道自己家领导的职务、尊重自己家的领导,这十分不礼貌,所以日本人习惯性向外人介绍自家领导的时候,是职务加姓名,重点在姓名。

你说社内这一套是礼仪?我除了看到三六九等外没看到什么,对社外也就是表面尊重。当然日语敬语是个很麻烦的体系,文史君就浅尝辄止的说了一下。

被逼下跪道歉也是日本礼仪?

文史君说

文史君通过以上介绍了日本职场中最核心的集团主义,集团主义三要素就是派系、集体决策、内外有别的敬语,这三点共同支撑了一家公司的基本精神,是日本职场最关键的三点,也是外国人最不理解日本职场的原因。两部《半泽直树》在咱们国内也是引起了收视热潮,但这种日本的职场文化,作为中国人可能比较难以感同身受吧。希望这篇小文,能帮助大家再回头看剧的时候更好地理解。

参考文献

1、赵淑玲:《日本内外意识和集团意识》,《日语学习和研究》2004年第4期。

2、高桥敷:《丑陋的日本人》作家出版社1988版。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