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大食有多强?东方战略让它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白衣大食有多强?东方战略让它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大帝国

作者:毅品文团体(文定),无授权禁转!

在东方,倭马亚王朝的穆阿威叶以巴士拉为基地,大举扩张。663—671年之间,完成了对呼罗珊的征服,并且越过乌浒水,于674年侵入突厥斯坦的布哈拉。在马立克和韦立德执政时期,依靠哈查只·伊本·优素福,在东方又进行了新的扩张。

(穆阿维叶,倭马亚杰出领导人,东征组织者)

马立克是一位出色的施政者,一位有思想的人,知人善任。虽然处事有些生硬,但必要时,他也能运用策略。他实现了国家的伊斯兰化,扩大了国家的版图。作为一国的君主,只有极少数的穆斯林可以同他媲美。在他去世的时候,他传授给他儿子韦立德的,是一个太平的、团结一致的帝国,这个帝国不仅包括整个伊斯兰世界,而且增加了他自己新获得的地区。韦立德证明他是自己能干的父亲的毫无愧色的继任者。在这两位哈里发时期,所有辉煌的军事成就,都集中在两个将领的名义之下,在东方的是哈查只·伊本·优素福,在西方的是穆萨·伊本·努赛尔,他们不仅平息了内乱,而且通过远征将伊斯兰势力扩张到空前规模。

哈查只用高压手段稳定了伊拉克局势之后,便命令他手下的得力干将,深入东方各地,从事扩张征服。699—700年,哈查只派遣阿卜杜勒·赖哈曼,去讨伐阿富汗喀布尔的突厥王尊比勒,因为他拒绝缴纳贡税。这个国王和中亚其他国王的臣民几乎全是伊朗人,但王室和军队却是突厥人。阿卜杜勒·赖哈曼统率一支装备齐全、号称“孔雀军”的军队,前往喀布尔,大获全胜,使喀布尔的突厥王拜倒在他的脚下。

哈查只推荐他的另一位将军古太白·伊本·穆斯林为呼罗珊总督,以木鹿为首府。古太白以哈查只的部属的身份,在呼罗珊统率阿拉伯的军队,据说,其中有四万人来自巴士拉,七千人来自库法,还有七千人是顺民。在韦立德执政期间,穆斯林军队越过乌浒水,在河外地区建立了永久的立足地。在一系列辉煌的战役中,古太白于705年占领了吐火利斯坦及其首府巴里黑;706—709年又征服粟特的布哈拉及其周围地区;710—712年,征服粟特的撒马尔罕和西面的花拉子模;713―715年,深入药杀河各省区,特别是拔汗那。至此,阿拉伯人完全征服了河外地区(地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亦称河中地区),并在那里建立了穆斯林政权。

(中亚城堡)

阿拉伯人之所以轻而易举征服了中亚,是因为当时的中亚,政治上分裂,军事上虚弱,统治者内讧。阿拉伯人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成功地利用了这种形势。如712年,花拉子模的军队,就曾帮助阿拉伯人围攻撒马尔罕。另外,当地社会上层人物和阿拉伯人妥协,联合镇压农民的反抗,也是阿拉伯人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阿拉伯人进兵中亚时,大肆破坏和掳掠,古太白从中亚掠走成千上万的居民,把他们变成奴隶。与此同时,为了巩固新占领地区,阿拉伯的统治者把大批阿拉伯人迁移到中亚的城市和乡村。

阿拉伯人在中亚竭力传播伊斯兰教。药杀河是说波斯语的民众和说突厥语的民众之间的自然边界,越过药杀河,就进入蒙古利亚种人所居住的佛教流行的地方。跨越药杀河是伊斯兰教对蒙古利亚种人和佛教的第一次直接挑战。其实,在布哈拉、巴里黑和撒马尔罕,就有许多佛教寺院。古太白曾亲手捣毁撒马尔罕的佛像,当地的佛教徒认为他立即会遭受亵渎神灵的惩罚,但这位穆斯林将军没有被吓倒,依然我行我素。布哈拉的祆教寺院和祆教圣地,也被拆毁。哈里发欧麦尔二世时期,制定了当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后可以不缴纳贡税的政策,于是中亚大量佛教徒变成了穆斯林。

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拉子模逐渐发展成为阿拉伯文化的中心,成为伊斯兰教在中亚的苗圃,其地位相当于呼罗珊的木鹿和内沙布尔。整个河外地区变成了伊斯兰教的根据地之一,阿拉伯人从这里出发攻占其他地区。据泰伯里和其他史学家的记载,古太白曾于715年征服了中国新疆的喀什,甚至深入中国本部。哈里发希沙木任命奈斯尔为药杀河区的首任总督,在738—740年间,他不能不去征服据说是古太白先前征服过的大部分领土。751年,阿拉伯人占领了撒马尔罕东北的塔什干。就这样,在中亚明确地确立了伊斯兰教牢固的最高权力,以致当时中国强大的唐朝也不再与之争雄了。

(倭马亚王朝跨海西征东方,使得领土大大扩张)

东方战场的另一支阿拉伯军队,在哈查只的侄子和女婿穆罕默德·伊本·卡西木统率下,也不断取得胜利。710年,年轻的穆罕默德统率一支大军,其中有6000名叙利亚士兵,向南挺进,征服了莫克兰,然后急进,通过俾路支,于711—712年征服信德,即印度河下游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区,海港城市德浦勒和尼龙(即海德拉巴)成了穆斯林的属地。713年,占领旁遮普的著名佛教圣地木尔坦。这些地区以后完全伊斯兰化。稳步向伊斯兰教的改宗,很快就使印度的西北角成为穆斯林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巴基斯坦这个现代的伊斯兰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哈查只曾应许他的两个大将穆罕默德和古太白,谁首先踏上中国的领土,就任命谁做中国的长官,但是他俩都没有能跨过中国的国界。中国除新疆外,从未纳入伊斯兰教的影响范围以内。南方的信德和北方的喀什及塔什干,这时已变成了而且永远成了阿拉伯帝国的最东的边界。

西线的征服,比起东线征服来毫不逊色。在非洲,阿拉伯人继续西进。欧格白·伊本·纳菲、哈桑·伊本·努尔曼和穆萨·伊本·努赛尔,为征服北非柏柏尔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667年,穆阿威叶命欧格白带领400名骑兵,从锡尔特出发,对的黎波里南部沙漠和费赞地区的叛乱部落进行讨伐,阿拉伯人在利比亚沙漠的势力得以巩固。欧格白还远征突尼斯南部地区,攻下了加夫萨,降服了那里所有的绿洲。670年,穆阿威叶任命欧格白为易弗里基叶总督,并给他增派了一万名骑兵。同年,欧格白开始建筑凯鲁万城,这个城市后来成为征服马格里布的大本营和宣传伊斯兰教的中心。欧格白在凯鲁万修建了一座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由欧格白的继任者屡次重修,成为伊斯兰教最大的寺院之一,一直保存至今。

(世袭图)

欧格白以凯鲁万为基地,对马格里布发动猛烈的进攻。他摧毁了拜占廷人在北非的根据地,杀戮了无数的柏柏尔人,并派兵到处劫掠。据说,他曾打到大西洋沿岸的吉尔角,面临波涛起伏的海洋,才勒住他的坐骑。683年,欧格白在班师途中,遭柏柏尔人袭击,在阿尔及利亚的比斯克拉附近阵亡。他的尸体就地埋葬,他的坟墓成为人们朝拜的英雄胜地。欧格白死后,拜占廷人与柏柏尔人结成同盟,夺回了易弗里基叶。

693年,马立里任命叙利亚名将——迦萨尼人哈桑·伊本·努尔曼为易弗里基叶总督。哈桑重新占领凯鲁万城,并于698年发动了一次陆海军联合军事行动,将拜占廷人逐出了迦太基(遗址在突尼斯)和其他沿海城市,从而结束了拜占廷在北非沿海地区的统治。于是他腾出手来,将矛头转向奥雷斯山区,对付柏柏尔人。奥雷斯山区柏柏尔部落联合起来,共同抗击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初战失利,退至的黎波里以东地区。不久,哈桑再度发动攻势,两军激战于奥雷斯山区。由于部下叛变,柏柏尔部落联盟首领达希娅被击败,在一个源泉附近被杀。拜占廷人退出迦太基,柏柏尔人遭到严重打击,倭马亚王朝由此在易弗里基叶站稳了脚跟。

(大破柏柏尔人)

哈桑注意首府凯鲁万的建设,设立易弗里基叶的行政管理机构,征收赋税,兴建突尼斯城,把它作为海军基地。他招募了1.2万名柏柏尔士兵,教他们学习阿拉伯语和《古兰经》,在他们中间传播阿拉伯的习俗风尚,促使他们阿拉伯化。这一切为以后征服中马格里布(今阿尔及利亚)和西马格里布(今摩洛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708年,韦立德任命穆萨·伊本·努赛尔为易弗里基叶总督。穆萨的祖父是穆罕默德先知传记的作者伊本·易司哈格,他的父亲做过穆阿威叶的卫队长。穆萨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便席卷了中西马格里布,夺取了丹吉尔,柏柏尔人望风披靡。与此同时,穆萨的海军袭击了西西里岛、撒丁岛、马略卡岛和梅诺卡岛。穆萨把伊斯兰教的领土一直扩大到大西洋沿岸。这样,就使伊斯兰教确定地、永久地渗透到柏柏尔民族中,正如伊斯兰教和印度佛教之间、伊斯兰教与突厥宗教文化之间类似的接触一样。

(倭马亚王朝的疆域图)

经过30多年的反复搏斗,阿拉伯人终于永远清除了拜占廷人在北非的势力,彻底挫败了柏柏尔人的抵抗,成为地中海南岸的主人。在征服北非的过程中,许多柏柏尔人参加了阿拉伯军队,有的还是军队的高级将领。昔日誓不两立的仇敌,现在成为亲密的同盟者,这就给阿拉伯军队补充了兵员,增添了新的力量。柏柏尔人成为后来阿拉伯军队入侵西南欧的主力。

尽管拜占廷人统治北非的时间很长,但拜占廷人主要住在北非海滨城市,他们的文化又与柏柏尔人的文化大相径庭,因此,柏柏尔人并没有受到罗马文化的影响。与此相反,柏柏尔人与阿拉伯人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接近,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也颇类似,因此,他们易于接受伊斯兰教的意识形态和阿拉伯的习俗风尚。这可以说明伊斯兰教的似乎难以解释的奇迹:使半开化的柏柏尔部落的语言阿拉伯化,使他们的宗教伊斯兰化,而把他们当作进一步远征途中的接力者。穆斯林征服者在这里找到了可以吸取新鲜血液的民族,阿拉伯语找到了可供征服的庞大对象,伊斯兰教找到了向世界霸权攀登的新的立足点。参考资料:《阿拉伯帝国史》《中东史》《耶路撒冷三千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