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史丨阿纳姆的雪(五)——蒙哥马利与“市场花园行动”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战史丨阿纳姆的雪(五)——蒙哥马利与“市场花园行动”

永恒的争议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在客观上助长了盟军内部的轻敌情绪

1944年9月17日至25日的“市场花园”行动,是继6月诺曼底登陆战役“霸王”行动后,一次旨在改变战争进程走向的战役级空降作战行动。在这场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大规模空降战役的“千古绝唱”中,英美波三国伞兵都体现出了极高的作战技能和英雄主义献身精神,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重现“霸王”行动的辉煌,但是却为机械化战争时代的战役级空降作战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战后世界各国空降兵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同时,这次战役也因巨大的伤亡、政治的博弈和未能加快战争的进程而饱受争议、批评甚至诟病,其中很多分歧争议延续至今。

▲《遥远的桥》电影海报

战后七十年来,主流观点认为“市场花园”行动从计划诞生伊始就有致命伤,胜算很小,在当时的技术战术条件下,空降兵与地面装甲部队的协同作战本身难度就很大。当代著名军事史学家和传记作家、诺曼底战役研究专家、美国陆军退役中校卡罗·德斯特在2009年《悲剧的反思》一文中称此行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不合理的军事行动”,并认为:从一开始“市场花园”计划中就充满了错误、疏忽、虚假假设和傲慢。蒙哥马利、布里尔顿、勃朗宁三人都对他们面临的风险完全无视。实际上,这个“天生存有缺陷”的计划之所以能够以17000名伞兵的生命为赌注付诸实施,多少也是由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之后的过度乐观。

▲“市场花园行动”的“始作俑者”蒙哥马利

但另一方面,“市场花园”行动的“始作俑者”——蒙哥马利自己的说法是:“如果从一开始就得到必须的支持,即使存在指挥失误,坏天气和德国装甲师,行动依然可以胜利。所以我一直都是市场花园行动无悔的捍卫者。”同时,美国军方和英国政府(艾森豪威尔和丘吉尔)也表达了相似的立场。

▲布朗宁(右)与波兰索萨波夫斯基将军

如同战争历史上很多关键性战役一样,失败的危机信号在战前就已经接二连三的涌现了出来,例如:尽管英军情报官员在空中侦察照片中发现第9和第10党卫军装甲师正在阿纳姆附近“休整”,而勃朗宁却把他的警告当作是一个“紧张的孩子做的噩梦”,并命令他因为“神经紧张和疲惫”去休病假;特忽视甚至隐瞒了英国空军将领盖尔将军的警告——阿纳姆作为空降区是不合理的,可能是灾难性的。美军82空降师师长盖文将军曾强烈质疑阿纳姆战役的可行性,并批评道:“毫无疑问勃朗宁缺乏作战经验却不肯承认,硬是充好汉,他们师部参谋思想太肤浅。”

▲全副武装的空降兵(只能携带轻武器)

一支只能携带轻武器的空降部队被赋予了过于重要的任务,对情报的忽视、对天气情况估计不足和补给混乱,各兵种配合失调等等,无一不是导致战役失败的致命的细节。在二战舞台上,蒙哥马利一向以谨小慎微著称,我们很难理解他为何如此孤注一掷。

有人将此原因归咎于蒙蒂“那要命的虚荣心”,甚至是他个人的性格弱点,但事实上,诺曼底登陆胜利后的盟军空降部队可是跃跃欲试的,蒙哥马利的“顶头上司”艾森豪威尔,虽然反对蒙哥马利的“窄正面进攻战略”,主张全线稳步推进,但却例外地批准了这次行动。事后,艾森豪威尔承认“我不仅是批准了市场花园行动,我还坚持完成它。”英国首相丘吉尔压在占已结束后立刻发表声明说:“这场战斗是个明显的胜利,我没有受到任何失望感觉的折磨,我很高兴我们的指挥官能够承受这种风险。”

二战史专家劳埃德 克拉克在《再论市场花园行动》中称,经过大量考察史实,自己开始相信,这次行动是“一个大胆但是合理的赌注,即使在不可否认的失败中,它也获得了巨大的、难以估量的成功,它削弱了德国在荷兰的部队,当时他们已经无力承受重大的战争损失,为最终成功进攻德国西部铺平了道路。”

▲今日的阿纳姆大桥

这个结论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无论是蒙哥马利还是英国的官方历史都不认为市场花园行动是一场彻底的灾难,前者认为这是“90%的胜利”;后者则称 “设计初衷基本实现”

确实,“市场花园”行动收到了一些明显的战略收益,德军在西线战场遭到了严重削弱,即使余威尚在,也难以承受这场战役中10000余名精锐伞兵的伤亡和巨大装备损毁的代价。此役占领的荷兰埃因霍芬地区,随后成为最后进攻德国的跳板,导致德军从南向北调动,也给巴顿将军在南部战线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栅栏前殒命的英国伞兵

但是不论怎样的初衷,战争是人命,是无情的,战争的逻辑就是惩罚任何失误。几十年来,面对惨痛的伤亡,高层将领的自辨显得苍白无力,背负谴责是他们必然要面对的结果。

讨论市场花园行动总要提及当时盟军中普遍存在的乐观情绪,人们认为战争非常有可能在1944年圣诞节前结束,愈发轻敌冒进。胜利在望,普通人迫不及待地计划着战后的新生活,政治家们会不会也在打着瓜分的小算盘?这个问题暂时没找到史料,但我们不妨在此展开丰富的逻辑猜想。

▲诺曼底登陆后,在欧洲大陆上实施主要进攻任务的是美军

诺曼底登陆后,在欧洲大陆上实施主要进攻任务的是美军。作为盟军欧洲三强之一的英国,人力物力影响力都捉襟见肘,往昔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映衬着当下的无奈。

当时不论是艾森豪威尔,还是丘吉尔,都不可能支持一场仅仅是满足个人虚荣心的大冒险。更可能的解释是,英国要赌上一把,以最快的速度博得战后和谈的政治优势。美国人对盟友英国这种急于抢功的心态也心知肚明。

▲“市场花园行动”示意图,右上为英军第1空降师对阿纳姆的突袭

是的,这大概是战事结束前最后一轮骰子了,这是一场微妙的博弈——“市场花园行动”中最关键的战略目标,也就是莱茵河上的桥头堡将由英军夺取,从而打开横跨莱茵河的北进之路。可惜英国人搞砸了,不得不面对现实,回到艾森豪威尔更为稳妥的战略中。不过此役之后,英国军队彻底失去了欧战的主导话语权,“市场花园”行动几乎成为欧洲战场上英军“最后的绝唱”。

在战争逻辑中,将几万名精锐的伞兵投入到一场准备不足、充满漏洞的冒险,不论是为了价值更高的战略目标,还是为了国家利益,那些英勇精神下的“无谓牺牲”永远都会引发道德上的争议。可惜战争的复杂性远不是凭借简单的战术对错和伤亡数据可以解释的,政治往往是左右战争走向,甚至扭转历史轨迹的关键。而政治偏偏又是最扑朔迷离,难以论证的。

▲在荷兰圣乌登罗德的纪念碑

回顾这场错综复杂的行动,有两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勃朗宁说:“那座桥太遥远了。”

英军退伍老兵莱恩·赖特则说:“在1944年,我们需要市场花园行动,我们知道将有很多风险,但是我们仍然愿意去承担。”

(完)

排 版: 江畔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