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宰相告老还乡,与地方官相处一地时,县令会对他进行治理吗?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古代宰相告老还乡,与地方官相处一地时,县令会对他进行治理吗?

告老还乡的宰相与县令对比谁更大,这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才能做出客观对比,宰相胜在影响力,而县官胜在当地的实权,要视情况和环境而定。

“告老还乡”,在我国古代很早的时候便已有之。

“退而致仕”的说法,在《春秋公羊传》就已经有了记载。

“告”是申请的意思,“告老还乡”,指的是官员退休,也就是致仕,将自己的官职与权力交还给皇帝,自己则回到自己的故乡。

那么,古代宰相、将军这类的宰相,告老还乡以后,回到地方居住,他的身份、地位与当地的县令相比,谁更大一些呢?

告老还乡的宰相影响力更大

宰相在古代朝廷中,地位超然,手中掌握很大权力,最重要的是,他在位期间,会培养很多自己的学生和党羽,大多都会在关键位置任职。

当宰相回告老还乡后,这些人依然存在,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全部离任,所以,宰相的影响力依然在,他虽然不再任职宰相,但是他的余威却能够影响昔日老部下的决定。

县令作为一县之长,在他任职的县里虽然有说一不二的权力,但是他也要考虑到宰相背后的那些人际关系。

最重要的是,告老还乡的宰相或者将军,与一般的退休官员不同,因为他们久居高位,自然就会有很多人争相讨好,老家的家人自然也跟着体面起来,逢年过节都会有人来慰问,甚至会在本地经营一方势力。

比如严嵩的老家在分宜,他身为大明朝首辅20余年,本身又是一个贪官,他在家乡的经营就十分庞大,一般的县令根本无法动摇他们家的势力。

再比如严嵩下台以后,徐阶升任首辅,因为与穆宗关系不好,徐阶申请致仕得到批准,等到徐阶告老还乡以后,他的家族子弟便猖狂起来,他们不仅横行乡里,而且大量霸占土地,高达二十四万多亩。

很多读者朋友可能觉得霸占土地没什么,只要不伤人就行,其实这是一个错觉,古代的土地就那么多,他一家占有大量土地以后,直接影响到当地百姓的口粮,占了百姓的地,相当于断了他们的粮,只能为他们家打工,受他们家剥削。

像徐阶这种告老还乡的首辅大人,别说县令无法管他,恐怕县令连他们家的一个家奴也未必能动,原因就在于徐阶的影响力大,朝廷中的关系依然还在,若不是遇到海瑞,恐怕徐阶老家的百姓和县令难有出头之日。

县令不敢治理他们

县令虽然掌控当地实权,而且告老还乡的宰相已经无官无职,即便是如此,这些告老还乡的宰相犯错,县令依然不管治理。

首先一条,告老还乡的宰相依然受到朝廷的重视

宰相告老还乡以后,依然有上达天听的通路,如果县令开罪了他们,一纸奏疏送到皇帝面前,县令的罪过便坐实了。

皇帝治罪的口谕传下来,县令即便有冤屈,也无处伸张,毕竟皇帝的口谕没人敢反驳,而县令的冤屈又送不到皇帝面前。

县令不敢管退休的宰相,因为他没有言路,如果真有高官返乡到自己的境内,恐怕县令讨好还来不及。

第二,朝廷要保全面子

即便是有一些宰相因为开罪了皇帝,或者是无心官场而告老还乡,回到地方,朝廷中的势力已经丧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

这种情况下,县令若不是得到指示要难为他,依然不敢对告老还乡的宰相进行欺压。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退休的宰相虽然失势,曾经却为朝廷出过力,在皇帝身边伴过君,虽然退休没了权力,如果他受到一个县令的欺压,却仍然是朝廷和皇帝所不允许的事情,毕竟他的结局是在职官员的榜样,县令如果欺压他,便是不给朝廷面子,也会惹得在职官员们“兔死狐悲”的心理,来对付这位县令。

告老还乡也会得到皇帝慰问

这些告老还乡的宰相们,他们完全有资本留在京城居住,为什么却一定要还乡呢?

在我国古代,告老还乡分好多种,其中主要有三种情况居多。

第一、回避权力斗争;

第二、对于身处官场失望;

第三、身体染病,无法继续为官。

我们仔细去品读就会发现,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告老还乡似乎都成为一种“必然”。

第一种情况,自然不能再留在京城,有危险;

第二种情况,他对官场已经厌倦,自然不会留在京城每日远远望着官场;

第三种情况,身体染病,已经做不了官,恐怕自己时日无多,落叶归根的心思,让他对于“返乡”的急切,恐怕比任何都迫切。

其实也有第四种情况,因为他们不做官以后,失去了很多收入来源,在京城很难供养一个偌大的府邸与佣人,而自己在家乡多年来积累的产业,则足够他们返乡养老,颐养天年了。

所以,告老还乡的宰相是一种“功成身退”,并非是落魄归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手中其实还具备一定的权力,至少是财力,这种情况在宋朝体现的最为明显。

因为宋朝时期,宰相级别的官员致仕,可是拥有带职致仕待遇,这样的待遇直接导致,县令在名义上的权力也没人家大,更无法管理了。

汉唐时期的时候,地方官员不仅不能管理致仕的高官,而且还要按照规定定期去拜见,比如徐阶致仕后家族犯了那么多错,却依然得到皇帝的礼遇,在徐阶八十岁大寿时不仅赐了金币,还赏赐了玺书,表达对他的恩宠。

当然了,这种“慰问”其实也有另一层含义在其中,无论是地方官的慰问,还是皇帝的慰问,其实都有监视的成分在里面,毕竟到了宰相这种官职的人,他的影响力已经可以影响朝局,如果不密切注意,又怎么安心放他们返乡呢。

刘伯温出京又返京,他的告老还乡就远没有别人过的那么幸福了;还有吕不韦也是面临如此窘境,似乎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帝王的神经,如是这二位的告老还乡,虽然地位超然,不是县令可以相提并论,事实上却过的并不如县令一般舒心。

古代的宰相和将军告老还乡,影响力、地位其实都还存在,虽然没有巅峰时期的高度,却依然不是县令可以相比。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