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坦克喜欢炮塔机枪朝后,为何不用同轴机枪?原因有点丢人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日军坦克喜欢炮塔机枪朝后,为何不用同轴机枪?原因有点丢人

在二战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以及二战期间,日军装备的主力坦克是八九式中型坦克和九七式中型坦克,这些坦克的炮塔后部都装备了与主炮炮口方向相反的后射机枪。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种设计是将机枪用于后方警戒,实际上在某些情况下,机枪才是坦克的主要火力。

1929年,旧日本陆军的制式战车临时采用了八九式轻坦克(之后修改为中型坦克),到1937年正式采用九七式中型坦克(奇哈)。这两型坦克有类似的武备,一是都装备短身管的57毫米坦克炮,二是车体前和炮塔后部各装备一挺机枪,其中炮塔机枪都是向后射击。

诺门罕事件中正在休憩的日本坦克兵。远处可以看见九七式中型坦克,近景是一辆八九式坦克,可见其车体前射机枪,主炮旁没有同轴机枪。

八九式坦克装备的是6.5毫米口径"九一式车载机枪",九七式坦克装备的是7.7毫米口径"九七式车载重机枪"。这两型坦克的机枪虽然口径和型号各不相同,但都采用单筒瞄准镜,射击时可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有限角度的转动,并有相同形状的枪座以及保护枪体的防弹罩。

在各个国家的坦克中,坦克车体前部的车载机枪枪口朝向前方,这很普遍。不过,炮塔机枪设计为向后射击的情况却不多见了,这算得上是日本坦克独特的机枪装备方式。当然,旧日本陆军有自己的考虑:他们设想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些情况会需要将炮塔装有后射机枪的一侧朝前作为主要火力,所以从一开始就在炮塔上设计了朝向后方的枪座。

这是一个将炮塔后射机枪朝前的例子,摄于日军演习期间,图为一辆九七式坦克。

原来在二战以前,多数坦克不装备火炮而是只装备机枪。当时坦克和反坦克兵器的技术尚不发达,有些参战的国家甚至没有装备坦克和反坦克武器。这种情况下坦克面对敌方士兵的攻击,使用能够连射的机枪更为有效。也就是说,日军采用前方火炮后方机枪的形式是考虑了面对不同的攻击对象:平时可以保护坦克的后半圈,在转移或以步兵为主要攻击对象的时候则旋转炮塔,以后射机枪那一侧朝向前方。

二战前日本设计开发坦克的初衷本就以支援步兵为目的,坦克炮普遍选择的是爆发力更大的榴弹炮,更利于攻击敌人的阵地、野炮和机枪。坦克主炮携带的炮弹数量有限,在原则上要求尽可能少用,机枪在很多时候便成为主要武器。从当时日军作战行动、训练时拍摄的照片来看,有不少炮塔后射机枪朝前,火炮向后的例子。旧日本陆军千叶坦克学校在1940年发行的教科书《中型坦克教程》中,第一章就有一张九七式中型坦克的绘制图解图,图中将该坦克的前方显示为炮塔机枪枪口朝前的一侧。因此以日军的角度来看,炮塔内机枪朝前、火炮朝后的状态相当平常。

千叶坦克学校教科书《中型坦克教程》中的插图,图中显示了炮塔机枪朝前的一侧为正向。

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何大部分日本的坦克没有与主炮同一方向的同轴机枪呢?这样岂不是更省事?当时,其他国家早已采用了与坦克炮在同一支架上的同轴机枪,这种装备方式使得炮口和枪口为同一朝向,两种火力都可以应对目标。在攻击敌方目标时,还可以先射击机枪弹查看弹道,以帮助坦克炮进行更精确的瞄准。

虽然优点很明显,但二战时期旧日本陆军装备的绝大多数坦克都没有装备同轴机枪。最大的原因说起来有点丢人,其实还是在于日本坦克的设计缺陷和技术落后。不管是八九式也好,还是九七式也罢,都采用较为落后的炮架结构,57毫米坦克炮的瞄准和射击都由坦克兵人工操作。坦克兵在利用火炮射击时,需要将肩头紧紧地抵住类似于步枪枪托的部分,以尽可能的减少火炮晃动。早期日本坦克装备的机枪或是火炮都有枪托或类似的零部件,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快速瞄准和精确射击,但从炮架的结构来说,就不方便再安置同轴机枪了。再加上早期日本坦克炮塔内的空间通常都非常狭窄,这也是没法安装同轴机枪的另一个因素。

综上所述,二战日军主力坦克将炮塔机枪朝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出于作战理念,已经有了车体前射机枪,而炮塔机枪可以应对各个方向的目标(尤其是防备后方);二是技术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当时日本坦克炮架机构落后,加上炮塔太小,根本装不下同轴机枪。

■不过二战时期的日军也有安装同轴机枪的战车,比如图中的特二式内火艇,以及九八式轻战车。但二者的生产数量都很少,并不是主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