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影响持续至今:影响国民心态 让美国怕输拖不起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越战影响持续至今:影响国民心态 让美国怕输拖不起

越南战争综合症,原指一部分美国越战老兵回国后产生的幻觉、精神衰弱甚至慢性疲劳、崩溃、神经损害等病症,它从生理层面反映出越南战争给美国军队带来的创伤和痛苦。后来被广泛地发展为美国政府和党派对战争问题产生的意见分裂、美军长时间内对战争产生的不自信甚至怀疑,以及美国社会弥漫的反战情绪与厌战心理,和因此产生的对政府的怀疑和批评,等等。史实证明,越战结束至今,这种心理曾有过缓解和消退,但它对美国的影响无疑是长期而深远的,甚至至今仍以多种方式干预着美军的对外军事政策。

一、病症的产生与演变

越南战争的失败无疑是诱发这一心理的直接原因。彼时,急需遏制亚洲共产主义力量发展的美国政府需要在越南获得胜利,以打击苏联的扩张,同时从南部遏制建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军虽然在朝鲜已经有过失败的经历,但毕竟留下了韩国作为扩张东北亚影响力的门户,并非毫无收获。因此,美军在越战开始前怀有相当浓厚的信心。

美军首次登陆越南,许多人认为这会是一次迅速简单的“度假”

但后续事态的发展超出了美国政府和军队的想象,美军身陷越南战争泥潭达10年之久,越南战争问题成为这一时期历届美国政府的心病,最后,战争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

战后,美国政府面临的不仅是对亚洲共产主义运动遏制失败的苦果,庞大的军费赤字和巨大的人员伤亡,还有两次失利于亚洲落后国家对美国国家信心的冲击,以及大批伤残和退伍军人的长期安置问题,同时还要面临国内老兵家属和反战人士的指责。

越战 美国伤员撤离

在这种背景下,麦克纳马拉对战争失败原因做出了11条总结,体现出了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在信心上的明显丧失。同时,数位美国政府人士和总统的回忆录中都不约而同地反映出越战导致美国党派间以及政府与军方的明显分裂。而对美国军队,特别是参与过越战的老兵,信心丧失与精神衰落显得更为明显。

1962年肯尼迪总统和麦克纳马拉(右)

越南战争综合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体现出越战的失败对美国精神的打击。这一时期过后,美国在冷战博弈中明显转为守势,对外军事干预大幅减少。

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压倒性胜利,可谓是一剂强心针,一定程度上缓释了“越战综合症”的阴霾,增强了美国干预别国内政和直接介入地区冲突的信心。随后,自老布什总统到小布什总统的几届美国政府,均增加了对外地面部队的派遣,美军的军事行动进入了一个活跃期。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如入无人之境,迅速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而伊拉克战争再次成为一个转折点。在迅速推翻萨达姆政府,建立伊拉克“民主政权”后,美军并未达到“速战速决”的预期效果,而是不得不承担起中东地区安全维护的重任。同样的情况在阿富汗也给美军造成了巨大困扰。

美国政府再一次陷入类似越南战争的窘境,历经十余年才宣布正式撤军,又一次负担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和人员伤亡,类似“越战综合症”的情绪再次在美国政府与军方中蔓延。因此,在后续的“阿拉伯之春”和乌克兰问题中,美军再未派遣正式的地面部队,而是以提供武器装备和资金支持,派出军事顾问训练当地武装等方式间接介入。

伊拉克战争

二、病症的原因和影响

越战综合症为什么会出现?

首先是现代战争的高消耗性质,决定了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承担长时间的作战任务。美军在越南以及后续的伊拉克、阿富汗等地长时间陷入消耗战、治安战的窘境,造成了国家财政与参战官兵的巨大损耗。这种境况直接导致美国政府与国会越发谨慎地审视战争问题,对外直接出兵的可能越发降低。

其次就是美国微妙的“大国心态”影响。不论是在越南还是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美军一向自恃国力强大、拥有高端武器装备、作战理论新颖等优势,以“世界警察”自居,希望通过速战速决体现先进国家的巨大优势。但是美国屡次忽视宗教、民族主义等对当地群众产生的巨大凝聚力以及游击作战的高机动性和持久性特点,以致于长期陷入治安作战和消耗作战。在这一过程中,士兵自然而然产生了优越感的幻灭和对战争目的的怀疑,加之对亲友的思念,长此以往便导致对政府和军队的不信任,乃至永久性的精神创伤。

战争的精神创伤伴随很多美军的一生

最后是反战情绪的助推。反战主义在一战后便在美国兴起,二战后的数次战争特别是越战或和伊拉克战争这种长期战争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政开支,以及政府和国会在老兵安置和伤残军人补助方面的不力,极大地激发了和平主义和反战主义情绪。这种情绪影响到军内大批士兵,进一步加剧了“越战综合症”的心理状况。

反战集会

在美国现政府强调“美国优先”的政策背景下,美国未来长时间内对外军事政策应该还是如今以“代理人战争”为主的间接干预方针,这不仅是“越战综合症”的影响,更是保持美国经济发展活力的权宜之计。但是,美国的全球利益并没有改变,这意味着美国极有可能加大力度扶持符合其战略要求的国家或地区的武装,同时扩大间谍网络的覆盖范围。另外,美国会继续利用周边军售、北约机制以及军事伙伴同盟等形式对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发展实施军事威慑。

文史君说

与我国崇尚的人民战争、“持久战”等理论相反,美国在作战思想方面崇尚迅速、高效、经济的方针,追求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虽然长时间内大规模的军事冲突难以发生,但是我国仍需要以史为鉴,注意对世界军事强国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研究,有条件地借鉴国外的战略战术思想,加强现代化国防体制建设,增强军队现代化作战能力,正确认识美军新条件下的对外军事政策,为“中国梦”的实现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参考文献

陈祥:《越南战争后期美国撤离越南决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9年。

郭琰;尼克·威瑟姆:《反越战运动中美国公众舆论的影响与作用》,《郑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陈芳艳:《〈落难天使〉中美国士兵对越南战争的反思》,宁波大学硕士论文, 2019年。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