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坦克不慎陷入弹坑,排长杨阿如下令开炮,消灭敌军3辆坦克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志愿军坦克不慎陷入弹坑,排长杨阿如下令开炮,消灭敌军3辆坦克

在朝鲜战场上,曾经有一批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浴血奋战。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战斗英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有一些战斗武器装备,也在这段历史当中留下可歌可泣的身影。

有这样一辆坦克,被授予“人民英雄坦克”的光荣称号,如今静静伫立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内,向参观的人们昭示着它曾经在抗美援朝战场中的雄姿与骄傲,它就是战功赫赫的215坦克。

215号坦克,它的前身是苏联的T-34坦克。

20世纪40年代初,苏联生产出一款经典坦克,其性能卓越,在二战中表现卓越,它就是T-34坦克。

T-34坦克的稳定性、可靠性极高,在战斗过程中发挥稳定,继承了67坦克优秀的机动性能外,同时拥有出色的防弹外形,不仅如此,T-34坦克更是配备了强劲的火力输出能力。

因为T-34坦克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得到广泛的生产和使用,T-34坦克仅仅在战时便生产约5万辆之多,这个生产数量的坦克,在历史上也是前列。

我们的“人民英雄坦克”——215号坦克,正是在T-34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在继承了原有的优秀性能基础上,在各个方面更加增进一步。

(215号坦克)坦克长8.15米、宽2.99米、高2.74米,战斗全重32吨,炮塔上印着编号215,炮管上印有红色五角星。

215号坦克,实至名归,它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绩辉煌,曾摧毁地堡26个,完成多次攻坚任务。

击毁过敌迫击炮整整9门,大家都知道,迫击炮是属于移动作战的轻型炮,想要击毁十分不容易,我军曾利用82毫米迫击炮在抗日战争中多次击毙敌军长官,足可见迫击炮的机动性之强。

在这种情况下,215号坦克依然击毁整整9门,不可思议。

除此之外,215号坦克还击毁过一个坑道,甚至击毁过一个指挥所,出色完成战斗任务。

在215号的作战过程中,与敌人的坦克互相攻击的过程中,共击毁过敌M46坦克5辆、击伤1辆,令敌人闻风丧胆。

215号坦克,乘员5人,车长杨阿如、炮长徐志强、驾驶员陈文奎、装填手兼预备炮长师凤山、无线电员许世德。

坦克是优秀的坦克,战士更是卓越的战士,面对入侵的敌军,他们无所畏惧,用勇敢和高超的战斗技巧将他们一一击败。

1953 年7月,志愿军在这个夏天开始了反击。

石砚洞北山的346.6高地上,敌人的3辆坦克霸占着高地,犹如困兽一般进行最后的嘶吼,对志愿军产生极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及时拔除,必然造成伤亡。

坦克对战坦克,居高临下的一方占据着地理优势,想要开着坦克冲上高地,并且一举消灭敌人的坦克,实属不易。

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落在215号坦克车车长杨阿如身上,面对如此极不对称的作战条件,身为排长的杨阿如没有退缩,反而信心满满,开始备战。

1953年7月6日的夜晚,那天的夜很黑,雨很大,工兵们为了坦克能够确保接近阵地,花了20多个日夜,用泥土、木料和石头所铺设的道路,此刻已经布满积水和泥泞。

在这条只够一辆坦克通过的小路上,215号蹒跚前行,就在距离目标只有约300的地方,突然一阵颠簸,坦克便再也无法前进半米,驾驶员陈文奎万分焦急,想通过加大油门通过,却没能如愿。

经过查看后发现坦克陷入了一个弹坑之中,无法移动后,迅速联系工兵前来支援。

在工兵的支援下,215号坦克依然没能开出弹坑,随着时间的流逝,天马上就亮了,为了避免敌人发现,只能放弃原有的救援计划,被迫将215号坦克原地伪装起来。

215号坦克被战士们用泥巴、藤条伪装起来,远远看起来,就像是个大土包上放了一根木头一样。

7月7日傍晚,杨阿如等人期待已久的命令传来,“首长批准就地开炮”。

车长杨阿如,随即下令开炮!随着一串炮响,215号坦克发射的穿甲弹划破长空,敌人三辆坦克中的一辆瞬间成为一团火,萎靡的垮了下去。

敌人的另外两辆坦克开始疯狂炮击215号坦克所在位置,杨阿如等人却临危不乱,尽管无法移动,依然操作有序,对身边爆开的炮弹置之不理。

随着杨阿如等人的反击,敌人的第二辆坦克报销了,第三辆坦克也随后成为一堆废铁。

无法移动的215号坦克,就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多年以后,当被问及“敌人武器比我们还先进,为啥他打不胜咱,咱能打胜他?”的时候,装填手师凤山说,“大家有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

215坦克虽然完成作战目标,却依然无法移动,而此时他们的位置已经暴露,敌人密集的炮火袭来。

215坦克瞬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坦克内的战士们也都处于危险之中。

面对危机情况,战士们最好的选择便是放弃215坦克,人车分离,保证生命安全。

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战士们却谁也不愿意离开,他们要与215坦克共存。

“人不能离武器,就是死在这儿,也不能离开坦克。”

215坦克的处境,如同立于悬崖之边,随时有被敌人炮弹摧毁的危险。

杨阿如等五位战士,只能关上坦克的窗子,由于当时的天气炎热,再加上炮弹的带来的炙烤和硝烟带来的窒息感,炮长徐志强、驾驶员陈文奎、无线电员许世德相继在如同蒸笼一样的坦克中昏迷过去。

眼看着战友有性命危险,师凤山打开坦克门冲了出去,顶着敌人的炮弹去河边打来水,成功返回后,才帮助几位战友度过难关。

346.6高地再次传来坦克的炮声,原来是又有两辆敌军坦克占领了高地,这样的情况意味着什么,215号坦克的英雄比谁都更清楚。

想要击毁敌军高地的坦克,就必须救出陷入弹坑的215号坦克,杨阿如等五位战士与众多工兵开始对坦克展开救援。

石头、木头等材料,只要是对坦克走出弹坑的东西都被他们顶着炮火抱来,疲惫、疼痛,他们早已忘记,鲜血留下来也无法让他们放弃。

就是在这样艰巨的条件下,志愿军战士万众一心,终于在7月9日夜晚,215号坦克在一声轰鸣声中开出弹坑,重新进入战场。

杨阿如等五位战士对215号坦克检修完毕后,再一次坚决冲向敌军,他们此次出击,用11分钟,44发炮弹,打掉敌人的M46坦克2辆,地堡12个,机枪巢3个,小口径炮3门。

在215号坦克的英勇作战之下,志愿军战士顺利拿下346.6高地,完全控制了石岘洞北山阵地。

师凤山说,“打仗是一口气。咱心里不害怕,一打一个准,一害怕一哆嗦,就打不准了。”

正是因为有我们的英雄先辈,在战场上不屈不挠的作战,才能换来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换来今天你我的美好生活。

幸逢盛世,不忘历史,我们要永远记得,红旗的鲜红不是玫瑰花,而是先烈的鲜血,让我们时刻记得,守卫国家,匹夫有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