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奎命令军长吴克仁,坚守松江三天,时间到吴军长却牺牲了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张发奎命令军长吴克仁,坚守松江三天,时间到吴军长却牺牲了

文/冯玄一

如果以中国军队的视角看,淞沪会战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军主动进攻阶段,第二阶段是防御相持阶段,第三阶段是战略撤退阶段。淞沪会战持续三个月,战争打响之后,中日双方都经过了多次增兵。而每一次增兵,都面临着一场更大规模的鏖战。

1937年10月1日开始,日军又开始了增兵。日军在海军、航空兵协同地面部队,向中方阵地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国军也开始向战场增兵。国军第67军就是在这个时期赶到战场前线的。

时任67军军长的是吴克仁,中将军衔。在抗日战场上,此人是一员猛将。他出生于1894年,吉林人,毕业于著名的保定军校,曾参加过直皖战争。1922年进入张学良在沈阳北大营创办的东北三省陆军军事教导队。1926年被选派前往日本炮兵学校深造,回国后任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负责炮兵的训练和教育工作。

1933年,吴克仁参加了长城抗日,与日军顽强拼搏,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吴克仁率领的军队虽然伤亡惨重,是没有一人退却,勇猛异常。

淞沪会战打响后,吴克仁接到了增援上海的命令。他自知此行凶多吉少,于是立下遗书给多病的妻子和三个未成年的子女,他为官清廉,素无积蓄。在遗嘱里,他嘱咐夫人以勤俭为德,"以继其志"。

67军抵达淞沪战场前线后,立即投入了对日作战。10月25日,疯狂的日军出动了海陆空军全部力量,向大场一线的中国守军发起猛攻。大场阵地很快就被日军突破了。于是,中国守军主力面临腹背受敌的危局。为了免全军覆没,蒋介石下令守军主力撤至苏州河以南的阵地。11月5日,日军第十军从杭州湾的金山卫和全公亭大举登陆,随即向松江方向猛攻,企图从西线迁回到中国守军的后方。

在此危急时刻,张发奎至急令第67军:

"轻装向松江急进,痛击敌人,以保我上海右翼之安全为要。"

而当时右翼军代总司令黄琪翔给吴克仁的命令更加坚决,他说:"这……六十七军吴军长克仁死守松江县城三日,违反军法严惩。"

接到命令后,吴克仁毫不迟疑,即刻开赴松江县城。

11月7日,由金山卫登陆的日军已经开进到黄浦江对岸,他们以猛烈的火力掩护作为掩护,利用皮艇和木帆船,在松江一带强行登陆。67军第107师官兵以平射炮压住敌人火力,猛袭强渡的日军,一顿猛打后,日军被击毙600人,黄浦江面上尸横累累。虽然,67军第108师在松江至石湖荡之间的三十号桥与日军展开激战。鏖战之际,军长吴克仁亲赴前线参战。他手挥短枪,奋勇杀敌,给前线官兵以极大鼓舞。

由于松江是重要据点,日军大部队如潮水般涌至松江县城。为了完成"死守三日"的军令,吴克仁顶着巨大压力与日军展开拼杀,没有一个人违抗军令擅自撤退。11月8日午夜,坚守三天的军令已到,吴克仁带领部队紧急突围。

11月9日下午,吴克仁率突围的部队抵达青浦和昆山交界处的白鹤港,准备从这里越过苏州河前往昆山。但是,河上的桥被日飞机炸毁了,部队只好溺水渡河。

正在部队有序过河的时候,日军的飞机来了,机枪对着河面一阵猛扫。吴克仁镇定自若,指挥属下先行渡河。大部队都过河后,吴克仁这才准备过河。但是,正在这时,一队日军对吴克仁部展开了突袭。在交战中,吴克仁不幸中弹牺牲。

吴克仁牺牲时,年仅43岁,如此优秀的将领,在这样的壮年就为国捐躯,实在可惜了。但是,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正是这些有这些仁人志士,才能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才能换来今天的和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