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起又大落,辉煌时广州上海加起来都不如,现在还能反超吗?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福州大起又大落,辉煌时广州上海加起来都不如,现在还能反超吗?

福州夜景

福州夜景

作为福建省会的福州,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似乎名气都略逊于厦门与泉州。如果说到海上丝绸之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泉州,今天说到去福建哪里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厦门和它附近的鼓浪屿。在今天的福建,GDP排名第一的是泉州,而工资相对较高的则是厦门,说到台海关系,我们想到的也是厦门。

福州身为福建省会,相较于中国其他省会城市,它的存在感并不是那么的高。殊不知,历史上的福州是福建重要的港口,也有过鲜为人知的辉煌。

福州标志性景点三坊七巷(笔者摄)

福州标志性景点三坊七巷(笔者摄)

一、福建最初的中心-福州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用这句话形容4月的福州一点都不为过,我曾在2015-2019年间连续五次造访福建,走遍了福建的四大港口,在泉州、漳州、厦门与福州港,我看到了别样的福建历史与文化。

历史上,泉州、福州、漳州与厦门四大港口,都有自己的外港,甘棠、马尾、月港、法石,这些乍听上去普通的名字,其实曾经都是赫赫有名的商铺,也是中国海上贸易率先走向全球的桥头堡。

福建马尾港区全景

福建马尾港区全景

但在四大港口中,福州港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在今天福州地区设置了闽中郡,县治就在今天的福州,当时称为东冶。《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东冶就开辟了与东南亚定期的海上贸易线。

到了三国时期,福州正好属于擅长造船与航海的东吴。东吴曾经在今天的福州城内设置了大型的造船厂。可以想象,当时好的大船可以从福州港直通大海。因为通海的便利,福州在三国时也成为吴国重要的海上基地。

吴国曾经派卫温与诸葛直从福州港出发,到达今天的台湾,这也是历史上中国大陆与台湾较为早期的一次交流。在泉州港兴起之前,福州港一直是福建省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福州港

福州港

当时的福州港不但开辟了来往于东南亚的航线,还开辟了来往于日本、新罗、印度等国的航线。到了五代时,王审知占据闽地,加快了福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经济的建设。他从扩大福建海上交通入手,在今天的福州港以北的黄岐附近开辟了重要的甘棠港。

至于甘棠港的具体位置,现在还不大确定,可能在今天福州的连江县附近。这个甘棠港口曾经人烟繁盛,舟船密集,为当时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税收。它不仅是福州沿海贸易的商业港口,也是五代至北宋时期一个重要的海上贸易中转站。

今天的黄岐港(笔者摄)

今天的黄岐港(笔者摄)

二、福州港的起起落落

其实,福州能得到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里是闽江的入海口。闽江是福建最重要的河流,闽江本身的河运交通就十分发达,福建内地的居民往往先将大宗货物运往闽江的江口,然后再通过福州港把这些货物运往世界各地。

闽江的夜景(笔者摄)

闽江的夜景(笔者摄)

但是到了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曾经的福州港在福建的地位渐渐下降。但到了明代,市舶司从泉州移到了福州,福州再次成为整个福建港口的老大。

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章程》的签订,让福州再次成为福建海上经济的中心。我曾经在福建省博物馆看过一张19世纪40年代来华的英国人画的福州港,画面上,一座长方形的城市与闽江相连接,城与岛上耸立着一座灯塔,当时福州城的人口大概近50万之多。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7年前后,在西方传教士的眼中,福州沿岸到处都是商铺。进入1850年代,福州的茶叶贸易开始兴起,贸易更是蒸蒸日上。到了1866年时,福州的茶叶出口总额,已经超越了广州与上海的总和

当时的福州已经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中心,每年的茶叶出口量接近全国的1/3。就在福州港贸易发展蒸蒸日上之时,位于福州东南马尾港的福州船政局开始兴建。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

今天,马尾是福州的一个市辖区,但在150年前,这里却是整个中国知名的国际化港口,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现代造船厂,第一座现代化的海军学校,第一艘铁甲战船。但是1884年中法海军的交战,让福州船政局全面衰落,福州港也在马尾海战后一蹶不振。

马尾海港

马尾海港

对福州港而言,比这场战争影响更大的是西方列强的一步步渗透,汉口、九江、天津与营口,这些遍布内陆大河沿线的城市,先后成为中国腹地连接海外的重要港口。

而福州的地位也开始逐渐动摇。1921年,由于贸易的衰落,福州城的人口一度下降到32万左右,至于福州地区的贸易额,从鸦片战争前后的领头羊,到之后甚至还不如天津港的1/3。

繁荣的天津港

繁荣的天津港

文史君说

福州从秦代开始一直都是整个闽地的政治中心,而福州港更是因为靠近闽江而成为福建地区最大的港口。虽然泉州曾一度超越了福州,但福州还是凭借自身的基础在明代再次完成了反超。只是随着时代的更替,曾经的福州港因为列强的渗透以及多方面原因,造成了它最后的衰落。

参考文献

谭其骧;《长水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陕福建专刊上),2009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