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毅品文团队文山樵人,无授权禁转!
01
1910年春天,北京鼓楼大街太虚观,住着一个英俊的青年,叫做汪精卫。他是一名留日革命党人,此时他怀揣炸药,正欲“谋一击清廷重臣,以事表现党人之决心。”
汪精卫欲谋之清廷重臣,乃是当今万岁宣统帝溥仪的父亲,德宗皇帝光绪同父异母的弟弟,末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
光绪死后,慈禧仍然贪立幼君,以免翻她的旧案破事儿(何必呢,只比光绪多活了一天而已)。
去年溥仪继承大统,尽管只有三岁,于是他的生父,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得以加摄政王监国。
载沣在当时本是一个相对热心于革新的贵族人物。他主动学习西方科学,在贵族之中首先穿西装,首先使用电话、汽车。而且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载沣刚刚成为军机大臣时,就已经参与主持过宪政议题的讨论,表现出立宪救国的倾向,所以较容易被立宪派接受。
不过这时候,载沣不知道自己成为了刺杀对象,他忧虑的是新政的焦点问题:教育。
因为他发觉,路子有点偏了。
1904年,慈禧在西安就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了《新政上谕》,接着就仿照日本教育模式制定了一套分级学堂制度,规定教育等次依序为初等小学学堂、高等小学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然后是最高等的通儒院。科举没了。
不管教学内容有没有变化,体制终归是改了。
不过载沣发现如此一来,就有了一个严重后果,2000多年以来的社会人才整合途径被斩断了,原本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没有了原来的政治通道,转而投身其他领域,成为商人、买办、银行家、发明家,作家,政府失去了对他们的向心力。很快,国内各级学堂,均变成了汉人反满的基地,而留日学生把日本变成了反清大本营。
没错,要来刺杀他的汪精卫、罗世勋、黄复生黎仲实皆系留日学生。
这些热血青年不知道的是,载沣和传统意义上的保守派,心态早已发生了变化。变化始于日俄战争之后,当时有种舆论, “立宪二字,强于百万雄师”。在高层很有市场,袁世凯、张之洞的等实力派带头支持。户部主事陈献哀所上条陈中即有一条,“今中国以一不立宪之国危居群立宪国之间,咸知诚不可为矣。”
于是1906年清廷宣布立宪。
那今时的刺杀又因何而来?
原因比较复杂。
最主要还是立宪满足了立宪派和改革派,但是没能满足孙中山等革命派。
客观地说,这次清廷立宪的目的就不纯正。
正如载泽给慈禧的密折里陈述的立宪好处:
一是君主立宪即保留了,君主,皇位永固。
二是国事如果不振,则罪在政府,不在君皇,议会弹劾就换个元首至多换个政府,革命党无法再籍词倡乱,民众也不肯相从,内乱可弭。
尽是出于自私,出于留恋权力。
于是,只是裁汰合并一批官署,而对于最关键的各省督抚改革和设立责任内阁两项,则没有触及。
02
去年,也就是立宪满三年之时,载沣籍“足疾”将心腹大患袁世凯赶回了河南项城老家。
载沣之所以这样做是按照出访西洋时德国威廉皇帝给他的秘诀“要有足够数量的军队,并且直接掌控。”
但载沣不是慈禧,他没有足够的实力与手腕。
1910年4月10日清晨,忧心忡忡的载沣照例前往养心殿朝见自己的儿子。途经什刹海旁的甘水桥时,一个路人看到桥下有人影闪动,猜是歹徒在行不法之事,所以叫来警察。结果竟是喻培伦、黄复生,顺藤摸瓜又捕获汪精卫。
载沣后来放过了二人,没有杀他们的头。
半年后,一代名臣张之洞病逝,死前遗言曰:“国运尽矣,概冀一悟而未能也。”
可能这同样是当时好多人的心里话。
而就在刺杀事件前一天,大清首届咨政院挂牌开院,设立议员200名,其中钦选和民选各占一半名额。表面上这是宪政又推进了一步,但是明眼人看得出,咨政院仅仅是个咨询机构,也就是中央顾问团,所以一时物议沸腾,要求改咨政院为国会。因为国会可以产生责任内阁,所以咨政院刚一开院,议员们就自发成立了“国会请愿同志会”,呈递请愿书,群情激昂地要求成立独立于清廷的国会。
载沣和同族们当然明白个中利害,同意,就意味着政权旁落。载沣的弟弟载涛怒指其兄软弱,“百年基业几陷尔手,尔有何面目见祖宗于九泉!”樵人不由得想问载涛,你这样把大清玩儿死,就有面目见祖宗了吗?
第一次情愿被拒,第二次还是,直到第三次,养心殿里才改口定于宣统五年(1913年)成立国会。
冥顽不灵至此,结果天潢贵胄们没能等到宣统五年,仅到第二年,大清就崩盘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枪响。10月30日 载沣为了保全清室,下令咨政院立即起草宪法。11月8日公布,立宪派的诸多主张基本都在其中。如“皇帝之权,以宪法规定者为限”,也就是皇权服从于宪权;又如“宪法由咨政院起草决议”,即立法权属于国会;另“总理大臣由国会公选”,就是国会决定责任内阁。此等皆是立宪派当初之请,现在从之,不由要问一句:早干什么去了?
不过时至今日,有人仍不死心,坚持列入:大清帝国皇统万世不灭。这原本是立宪派提出的
“虚君”交易,也就是一个英国版本的立宪模式。但是奈何爱新觉罗们舍不得啊,现在既然是以革命的方式进行了,就由不得紫禁城和养心殿来做主了。
本来一二年前,主动权尚未尽失,大清仍可断腕自救,立宪虽改政体,但大清国体得以保存。
载沣每天在养心殿紧张地等待前方消息。竟真的有好消息传来。
冯国璋部收复“”汉口。但奇怪的是,冯国璋并不乘勇,反而停战示和。紧接着,湖北谘议院议长汤化龙宣布湖北独立。继而各省独立的消息如雪片般飘来,相比于武昌起义,这才是致命一击。
因为这样一来,朝廷就只剩下朝廷了,再没有支撑下去的资本了。
其实立宪派在第三次请愿时已经发出警告了 “政府如再不恤国民痛苦,立开国会,则各代表惟有各归故乡,述诉父老以政府失望之事,且代表等今后不便再要求国会矣。”,按照梁启超好友徐佛苏的话讲 :“其言外之意,政府如再不允立国会,则吾辈将改倡革命矣。”
其实就是最后通牒。
这是政治绝望之下的呼声,也是怒吼,果然不到一年,各代表在家乡听闻武昌枪响,纷纷而起,脱清独立响应,。
武昌起义是大清的政治死亡,这些则是大清的实体死亡。
历史本来已经给了垂亡的大清最后的机会,但在养心殿上被放弃了。
而大清最后一任摄政王载沣被迫辞去摄政王,闭门寓居,次年2月载沣在养心殿亲眼见着隆裕皇后流着泪宣布了他 儿子溥仪退位。从这天以后,载沣再也没有走进过养心殿。
1928年, 载沣先是迁居天津后又出关去东北。伪满时期载沣拒绝了日本人劝降的要求,并怒斥溥仪投靠日本,之后返回关内居住。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献出给人民政府使用。1951年初,载沣因肝病去世。
《清实录·宣统政纪》;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侯宜杰著;
《梁任公先生轶事》徐佛苏著;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